甘肅簡稱“甘”或“隴”,它由身處西北的甘州、肅州兩地各取首字組合而成,它宛如一柄吉祥的如意,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展開,嵌入祖國的行政版圖中。說到甘肅,不少人的印象是大漠深處的月牙泉或是莫高窟的傳奇壁畫,再或是張掖的五彩丹霞地貌,或是威武的河西四郡,今天我們來說說甘肅一座連線三省的城市。
它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也就是隴山)東麓、涇河上游,與慶陽並稱為隴東。這裡地處陝甘寧三省交界的金三角之處,是關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衝和古絲綢之路東端重要的交通要塞,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它也是甘肅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的美譽。
這裡自古即是屏障三秦、控馭五原的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絲綢之路東端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衝,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三十萬年前這裡就留下了遠古人類活動的痕跡。而早在周朝之時,周人的先祖在涇河流域就已經創造除了相對先進的農耕文明。
炎炎夏日說起它的名字,總會透露一絲絲涼意。平涼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以涼主張天錫“雖稱藩受位,然臣道未純”為由,出步騎13萬討伐前涼。八月秦兵臨其都城姑臧(今天甘肅武威),張天錫被迫出降,前涼至此滅亡。
前涼被滅後取“平定涼國”之意,於高平鎮置平涼郡,平涼的名字自此而始並一路沿用。之後這裡先後湧現出10位帝王,作為一國之都的平涼自此登上歷史的舞臺。到了北宋時期,平涼又改稱渭州,直到金兵攻佔渭州城後,恢復了平涼的舊稱並沿用至今。
平涼古老而底蘊悠長,境內發現的仰韶、齊家等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這裡有中華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開元第一祖伏羲誕生地古成紀,天下王母第一宮回中宮,神州祭靈第一臺古靈臺。
崆峒山的道源文化、古成紀的伏羲文化、西王母的遠古文化與皇甫謐的醫學文化交相輝映,共同譜寫了平涼文化的絢爛、多元與包容。而崆峒山、西王母、大雲寺和皇甫謐也一同構成了平涼獨特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積澱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又讓這片古老的土地更具活力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