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金稅系統的迭代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由於這樣那樣的操作不規範導致企業被查,那麼哪些企業最容易被查呢?什麼行為容易讓企業被查呢?其實從最近幾年被查的企業也能推斷出一二。
首先就是對影視行業的明星、主播的個稅問題查得比較嚴,這也是正常的,畢竟明星與主播的個稅問題一直很受關注,而且前兩年也有不少的明星、主播由於個人稅務問題被約談、補稅,涉及到的企業與個人也不少,所以後面肯定也會嚴抓這一塊。
其次就是進出口企業,進出口企業一直都是比較受稅務關注的,首先是因為進出口企業可以退稅,所以自然就有一些企業為了能夠拿到退稅,會存在假出口的問題,這種企業肯定是會受到嚴查的。
第三就是電商問題,電商行業越做越大之後,自然會存在稅務問題,但是由於電商行業並不是很規範,徵稅難度較大,現在我國也在整頓電商行業,電商行業入稅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
除了上面幾種行業外,還有建築行業、醫藥行業、醫療美容行業、勞務派遣行業等等,這些行業都是重點觀察的物件,而且隨著金稅系統的不斷升級,企業的情況也會越來越透明。
那麼什麼行為最容易被查呢?
首先就是虛開,虛開一般指的是企業沒有真實的業務,但是虛構業務,開票給另外一家企業,像我們平時說的“買票”“賣票”行為就是典型的虛開。這種行為是怎麼被查的呢?最簡單的就是三流不一致,開票金額300萬,這300萬沒有打到開票公司,這是最容易被查的。
其次就是那些長期經營,但是長期虧損,還屹立不倒的企業,這種企業肯定也是很容易被查的,畢竟做企業就是為了盈利,而年年不盈利還一直開著的企業,那麼開這個企業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呢?
第三就是企業成本比例不合理,比如說一個商貿企業的成本服務費佔大多數,這肯定是不合理的,企業的成本與企業情況的實際業務有所出入。
除了上述這些外,還有申報異常、公轉私頻繁、私轉私頻繁等等。
其實企業想要減輕自己的稅負壓力是很正常的,但是也要透過正當合理的手段,這才是讓企業能夠長久的、正常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