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歷經二十五年的對峙以後,中美雙方首次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開啟了會面,尼克松訪華的訊息一時之間震撼了世界。
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來華,當其入住釣魚臺國賓館時,卻見到了一張標示“打倒美帝”的貼畫,見到毛主席後的尼克松談起此事,毛主席輕笑間三言兩語便巧妙化解。
一、訪華背景
丘吉爾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的朋友,唯一永恆的便是利益。”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損失高達兩千億美元,人員傷亡無數。
顯而易見,在冷戰期間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對於在越戰中損失慘重的美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而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美國也漸漸將目光投向了東方。
中美雙方都有緩和關係的意向,這便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來開展雙方的交流。
顯然可以看出,莫斯科指的是蘇聯,而北京指的便是中國。
尼克松明顯認識到中美兩國關係長期的敵對對美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他們迫切希望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讓兩國的關係能夠正常化。
二、合適的契機
中美雙方都有緩和關係的意向,這便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來開展雙方的交流。
1971年,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便成為了中美雙方破冰開始的契機。
這場乒乓球賽中,中美雙方球員由於種種的意外插曲,進行了一系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理念下的切磋交流,球技的切磋,讓雙方球員的緊張關係有所緩和。
賽後,美國代表團副團長向中國乒協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希望中方能夠邀請美國球員訪問中國。
中國代表團很快將這一資訊傳達到了中央,毛主席幾番考量後,最終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乒乓外交,以小球推進打球的形式成為了中美雙方關係緩和的重要契機。
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協會運動員抵達中國,成為了自1949年來,第一批到達中國境內的美國運動員。
尼克松在事後說道:“我從來沒想到這一構想會以乒乓球隊訪問北京的方式得到實現。”
三、尼克松的擔憂
乒乓外交的進行讓尼克松看到了與中國建交的曙光。
然而對於正式的訪華,尼克松還是有一些擔憂的。
由於中美雙方之間相互隔絕長達二十多年,美國對於新中國是極為陌生的,以至於,尼克松還擔心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是需要磕頭的。
當然尼克松的擔憂並不是沒有理由的,他的這些想法是根據西方國家訪問清朝時期的記載中得出的,如在1651年時,第一個到達中國的俄國大使由於拒絕磕頭不被接見。
1816年,英國大使因為拒絕給嘉慶皇帝磕頭,被遣送回國。
在擔憂的同時,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主動請纓打前站,欲打破與中國之間的外交僵局。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時突然裝病,並且在當天的凌晨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飛機。
經過八個多小時的飛行,基辛格的飛機降落在了北京郊區的南苑軍用機場,並受到了中國外交部官員以及葉劍英元帥的迎接。
隨後,他便被以貴賓的待遇安置進了釣魚臺國賓館。
在北京,基辛格停留了四十八小時,其中與周總理商談將近二十個小時,這是中美高層官員二十多年來首次非正式的握手。
基辛格得到了有關尼克松訪華等問題的答覆以後,就高興地離開了北京。
1971年7月15日,基辛格回到美國以後,尼克松忍不住詢問中方的待客禮儀等問題,紅光滿面的基辛格回應道:
“我的體重長了大概二點五千克,他們的待遇好極了,住在皇帝釣魚的行宮裡,根本不需要磕頭,他們禮貌極了!”
基辛格這才放下心來,當天晚上便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宣告了1972年訪華的訊息,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世界。
四、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11日,這天是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的日子,上午11時27分,尼克松所乘坐的專機到達了北京東郊首都機場,30分,尼克松與其夫人共同走出了機艙。
機場外,是早已等候許久的周總理。
尼克松見到周總理後,便快速地走下飛機,首先伸出左手與周總理握在了一起,二人熱情緊握了約有一分鐘左右,隨後,簡單地寒暄了幾句,尼克松便跟隨周總理一同檢閱了人民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
對於三軍儀仗隊,周總理的指示是:“以禮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熱,理直氣壯,不強加於人。”
儘管因為中美雙方未正式建交,機場外並未組織群眾歡迎尼克松,但思慮到尼克松訪華的重要性,三軍儀仗隊的人數從150人增加到了371人。
冬日的北京,尼克松與周總理走上檢閱臺,從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士兵的面前經過,士兵們黑亮的眼神裡充滿著不卑不亢與尊重。
以至於尼克松在後來的回憶中常常提起這些士兵給他帶來的深刻印象:
“他們個子高大、身材健壯,穿著筆挺,當我經過他們的佇列時,每個士兵慢慢地轉動著他的頭,我幾乎產生了一種受到催眠影響的感覺,這是我見過最為出色的儀仗隊。”
對於尼克松的住所安排,我國選擇了釣魚國臺賓館。
並且在國臺賓館內佈置了許許多多具有中國歷史特色的裝飾,尼克松對於這些房間的裝飾佈置十分的好奇,不論住所的內外,他都要欣賞許久。
正當尼克松邊走口中邊讚歎時,一幅花花綠綠的貼畫映入了他的眼簾,這是一張中美對立期間的宣傳貼畫,畫中的內容是一箇中國人舉槍朝著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並標示著四個大字“打倒美帝”。
尼克松聽完便不再言語。
這一貼畫是在中美交惡期間的產物,中美雙方由於國際形勢二十多年沒有往來,雙方呈現敵對狀態,而大街小巷的居民出於對帝國主義的深惡痛絕,便在大街上貼滿了各類的宣傳畫,基本內容都是“打倒美帝”、“打倒帝國主義”。
這些標語放到平時倒也沒什麼,可是當前形勢中美兩國有關係緩和的跡象,這個節點上,要是出了一點差錯都會影響到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意願。
五、主席接待尼克松,三個字巧妙化解
事實上,毛主席也對尼克松的到來提前做好了一些準備。
由於毛主席晚年身體大不如前,行動也十分不便,加之一場風寒導致毛主席本就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雙腿腫脹到無法平躺。
為了能夠正常接見尼克松,毛主席開始積極進行治療與鍛鍊,以使得自己的身體能夠達到最佳的狀態。
時間來到尼克松抵達北京的當天,在吃過午飯後,周總理告知尼克松,毛主席將要會見他,正在釣魚臺國賓館準備休息的尼克松當即前往中南海。
由於毛主席晚年行動不便,他接見外賓都是在書房進行。
二人的會面註定是歷史性的一刻,政治信仰兩極的兩位領袖拋下成見在這個小書房裡見面了。
基辛格回憶起毛主席與尼克松第一次見面的樣子:
尼克松進到房間,毛主席就從沙發上站起來……
他朝著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中美高層的領導人物就這樣緊緊地握手了,隨後,尼克松將左手再搭了上去,毛主席也把左手搭上去握著,兩個人都笑了,他們四隻手搭了良久,遠超過正常握手禮節的時間……
接著,握手結束後,雙方開始正常寒暄,毛主席第一句話便說道:“我說話不利索了。”
基辛格在一旁回應道:“我對您非常敬佩,我閱讀過您學的書,我在哈佛當老師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們學習您的著作。”
毛主席謙遜地答:“沒什麼好學的,只是一點讀書筆記。”
談話正式開始,尼克松很快表明了自己的來意,他感慨地說道:“美國希望與中國一同影響世界。”
毛主席聽到這話,卻是不以為然地擺擺手,指了指周總理說道:“這個問題你同周總理去談,今天,我們只談哲學。”
隨後毛主席便開始侃侃而談了起來,儘管毛主席身體已然大不如前,但是他的思維跳躍卻如同道道閃電一般,讓尼克松大為震撼,坐在一旁的尼克松就如同一個聽著老師諄諄教導的學生一般。
毛主席的語速不快,邊說邊打著手勢,擔心翻譯無法準確傳達,起初毛主席的動作略顯遲緩。
可講了一小會兒,談到要點,毛主席便情緒高昂了起來,一會兒將手高高揚起,一會兒又悄然落下,他的情緒將在場的媒體記者、外賓全部都感染了,談到後面,尼克松已然沒有了一點緊張的情緒。
在交談中,尼克松猛地想起了在國賓館內看到的那幅“打倒美帝”的宣傳畫,他便向毛主席提起了這件事,尼克松剛說完,會談的氛圍瞬時變得有些許的緊張,這畢竟是中美雙方多年來首次正式的會談,而這件事頗帶具敵意。
不得不說毛主席的言語不但具備感染力而且富有智慧。
在聽完尼克松所說之事後,毛主席只是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放空炮。”
尼克松聽完後有點疑惑地看向四周,周總理連忙補充道:“就像你們整天喊著消滅共產黨一樣,今天我們誰又真的打了呢,只聞其聲,這就是放空炮。”
聽完之後,剛剛還十分嚴肅的尼克松頓時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會談氣氛頓時又無比輕鬆了起來,在場的外賓臉上紛紛浮現笑意,這麼一個緊張的氛圍就被毛主席的言語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會談結束後的第二天,毛主席在書房聆聽著周總理彙報工作,當聽聞尼克松稱“這一天中美兩國改變了世界,認為這次的訪問是無比成功”的時候,毛主席的蒼白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紅暈浮現出止不住的笑意,他笑道:
“美國總想著改變世界,可是事實上是世界改變了美國。”
六、聯合公報的分歧
這一次的美方訪華,最具戲劇性的是中美聯合公報的簽訂,這一份公報象徵著向世界宣告中美雙方關係邁向正常化的態度。
首先是美方認為,公報上的內容應當就寫雙方共同的看法與理念便已經足夠,中美雙方存在分歧的地方卻是不應該寫出來的。
而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認為,不但需要寫出雙方的共同觀點,同時也需要寫出雙方存在的明確分歧。
這一觀念自然讓尼克松和基辛格十分不解,基辛格甚至有些生氣地說道:“你們想要告訴世界,我們兩個國家在吵架嗎?”
隨後,周總理嚴肅地回答道:“我們兩國打過仗,敵對隔絕了二十多年,對於如何管理國家和外交方面,我們有著自己的觀點。”
基辛格顯然被周總理這一強硬的談判方式所震驚了,代表美國人經歷多次談判的他,卻第一次見到這一對手。
思慮良久之後,他眼前一亮說道:“公開的擺明分歧,正是讓雙方的盟國與朋友都能夠放心,同時能夠讓世界知道公報是真誠的。”
最終中美雙方的聯合公報便以共同理念與分歧的形式呈現出來,事後,尼克松與基辛格感慨地談論道:
“這就是中國人辦事的奇妙之處,總是能夠用獨出心裁的方式解決我們的難題。”
中美聯合公報的簽訂最終確認了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兩國二十多年以來的外交堅冰終於被破除,為日後在1979年的中美正式建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次的訪華,讓尼克松被那位穿著中山裝,腳踩圓口布鞋在沙發上幽默智慧的毛主席徹底折服,為日後的中美正式建交埋下了伏筆。
在毛主席離世以後,尼克松悲傷地寫道:“無論人們對毛有什麼樣的看法,但是沒有人可以否定他是一位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戰士。”表達了他對偉人毛主席的無比尊敬與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