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曹操《短歌行》
齊桓公,名小白,姜子牙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
周武王推翻商朝後,為了獎賞開國功臣、以及周朝王室,大行分封制度,大大小小諸侯國共分封了幾十個。
其中姜子牙首當其衝,他輔佐周武王伐紂,功勳卓著,被周武王封國建邦,國名為齊。
傳到齊桓公時,齊國已成為東方大國,在鮑叔牙、管仲等人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以齊桓公當年在春秋時期的社會地位,想要巴結他的人多如牛毛,易牙便是其中一位。
這位易牙可了不得,他為了討好齊桓公,可謂是下了血本,竟然親手煮了自己4歲的兒子!
裝死迷惑管仲,成為國君
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在位期間,齊國政局十分混亂,齊桓公為了遠離災禍,在鮑叔牙的保護下逃至莒國,公子糾則在管仲的保護下逃至魯國。
兩位齊國公子身在異國他鄉,靜待時變。
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齊桓公的堂兄弟)聯合外人殺掉齊襄公,自立為王。然而做了一年不到的王位,就被人刺殺而死。
莒國與魯國得到訊息後,連忙派人護送兩位公子回齊國,想要扶持他們成為齊國國君。
魯國不僅派人護送公子糾,還派遣管仲帶兵前去截殺齊桓公。
管仲攔截住齊桓公後,一箭射中齊桓公的帶鉤,也就是腰帶上的金屬物質,齊桓公中箭應聲倒地裝死。
對自己的箭術相當自信的管仲連忙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這才慢吞吞地將公子糾送出去。
齊桓公裝死迷惑管仲成功後,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在眾人的擁立下成為齊國國君。
對於管仲的一箭之仇,齊桓公日夜難忘,於是發兵攻打魯國,在齊國的威逼利誘下,魯國殺掉公子糾,並且將管仲送至齊國,交由齊國處置。
齊桓公本想殺掉管仲,鮑叔牙卻勸說,若想稱霸天下,非管仲不可。
於是管仲被拜為相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被尊稱為“仲父”。
烹子獻糜
管仲病重時,齊桓公曾去探望管仲,並且詢問誰可接任相位。
齊桓公首先想到的便是鮑叔牙,此人輔佐自己早於管仲,並且一直忠心耿耿。
管仲卻說鮑叔牙太過於善惡分明,這種性格是不適合政治的。
然後齊桓公又問易牙如何,管仲更是嗤之以鼻,此人為了討好自己的國君,不惜親手煮了自己的兒子。
試問這種沒有人性的臣子,怎麼能夠擔任相位呢,並且勸說齊桓公以後要遠離易牙。
易牙,江蘇徐州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廚。
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於做菜。
《管子·小稱》中記載:夫易牙者,以調和事公。公曰:惟蒸嬰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在一次午宴中,齊桓公對易牙感慨道:
“寡人嚐遍了天下美食,吃過各種山珍海味,卻唯獨不知人肉是何味道”!
齊桓公此話本是戲言,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感慨之言而已。
但易牙卻暗自記在了心裡,認為這一定是齊桓公的心願,或者是不便於明說而暗示自己。
為了討好齊桓公,易牙決定要滿足齊桓公。
不過齊桓公貴為國君,何其高貴,一般囚犯或者平民是不配做給齊桓公吃的,於是發狠之下,易牙將自己4歲的兒子給煮了。
易牙將肉湯裝在一小金鼎中端給齊桓公,齊桓公品嚐後大加讚賞,並且詢問易牙這是什麼肉,竟然如此鮮美。
當得知是易牙的親生兒子後,齊桓公別提有多不舒服,然而更多的則是感動,認為易牙為了自己連骨肉之親都不認,絕對是忠臣一個,於是開始重用易牙。
作繭自縛
易牙如此沒有人性,堪稱小人一個,這才有了管仲臨終前,勸說齊桓公遠離易牙、衛開方、豎刁三人的這一幕。
知曉管仲對齊桓公的囑託後,易牙憤憤不平,於是找到鮑叔牙,將管仲否決鮑叔牙的事情告訴了他,意圖離間二人。
然而鮑叔牙聽後卻絲毫不以為意,並且稱讚管仲公私分明,正合自己的心意。
還反諷易牙道:“若真讓我當政,還能容得下你們這些小人作亂”?
本想用離間計的易牙,自討無趣,反被譏諷,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管仲去世後,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遺言,將易牙等人撤職。
易牙等人離開的三年時間,齊桓公吃飯吃不香,睡覺睡不著,三年後又將易牙等人召回宮中。
第二年,齊桓公病重,齊國大亂,眾公子為奪國君之位無人過問齊桓公,易牙等人更是堵住宮門,假傳君命,不讓任何人接近齊桓公。
無人過問的齊桓公,在偷偷溜進來的宮女口中得知到是易牙等人堵住了自己的生門後,悔恨不已。
然而此時後悔已是無用,齊桓公生生被餓死在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