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李傲華
因為一張“天價”賬單,上海的陳阿姨和她接受的CAR-T療法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
陳阿姨是一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了一線治療又復發後,今年6月,她選擇接受了最新獲批的CAR-T療法。兩個多月後,陳阿姨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辦理了出院手續,成為國內首位接受了CAR-T藥品回輸治療後,被評估完全緩解的患者。
這種可將癌細胞“清零”的神奇療法,全稱為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從患者身上提取出T細胞後,在體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一個含有識別腫瘤且啟用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在載體轉入T細胞,將之改造成CAR-T細胞,經過擴增後再回輸至人體。
但CAR-T療法獲得極大的關注,並非完全是因為它的神奇療效,而是它令人咋舌的高昂定價。
今年6月,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獲批上市,成為我國首個獲批的CAR-T療法。不久後,網路上流傳出一張阿基侖賽注射液的訂單,上面顯示該藥品價格為120萬元,而這僅僅為產品價格,不包括其他的治療費用。
能救命的CAR-T
作為國內早期的CAR-T臨床試驗志願者,魏燃在看到120萬元的定價時感慨萬千。
“這個價格一般人確實承受不了。但本來複發的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可以說是無藥可救的,CAR-T給了患者最後一絲希望,這已經是跨世紀的突破了。”
7年前,年僅17歲的魏燃確診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起源於淋巴細胞的B系或T系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性疾病,多發於青少年與兒童。異常增生的原始細胞會在骨髓聚集,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還可以侵入骨髓外的組織。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只有2-3個月。
突如其來的疾病和高昂的治療費用給這個普通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魏燃的學業也被迫中斷。
為了治病,魏燃和他的家人做出了一切努力。確診後不久,魏燃很快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前後花了幾十萬的治療費用,還背上了30萬外債。
“現在國家的醫保政策越來越好,這個病的報銷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了,有貧困證的患者一年只用花一萬塊就可以了。但我患病的時候,報銷比例還比較低,只有50%左右,而且很多進口藥還需要自費。”魏燃告訴時代財經。
但在進行了骨髓移植不到一年後,魏燃的病復發了。這時他得知一家生物製藥公司正在開展一個關於CAR-T療法的臨床研究。當時魏燃對CAR-T療法只有一個模糊的認知,只知道這個技術在美國的收費特別昂貴,但在中國還在臨床試驗階段,所以可以免費接受治療。
抱著對生存的渴望,魏燃緊緊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與了臨床試驗。
魏燃告訴時代財經,他是國內早期接受了CAR-T療法的志願者,當時的技術不比今天成熟,和他一起參與的病友大多都只維持了1-2年就復發了。但魏燃是幸運的,5年以來,他的身體依然保持健康。在臨床上,保持5年沒有復發可以視作已經痊癒。
回憶起那個在病房裡度過的18歲生日,魏燃至今仍對參與臨床試驗的決定感到無比慶幸。雖然身體素質難以恢復到生病之前,但現在的魏燃早已恢復正常生活。“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浮雲。”
“天價”CAR-T貴在哪?
CAR-T給無數像魏燃這樣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但能承受“天價”CAR-T療法的患者並不多。
根據淋巴瘤患者組織“淋巴瘤之家”釋出的《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報告白皮書》,2018年,淋巴瘤患者年度醫療支出約為其家庭年收入的2.33倍,54%患者的年收入低於3萬元,而27.4%的患者則沒有任何收入。參與調研的患者中,僅有17%患者表示可以承受患病帶來的醫療支出。
上一個被熱烈追捧的抗癌新藥還是PD-1。2020年12月,5家PD-1生產企業鏖戰醫保談判後,價格大幅下降80%,而此時距離首款國產PD-1藥物獲批僅僅過去了兩年。相似的劇情是否會在CAR-T療法上再度上演?
據瞭解,復星凱特的CAR-T細胞治療藥品獲批一個多月後,7月31日,國家醫保局釋出《關於公示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透過初步形式審查藥品及資訊的公告》,共計271個藥品透過初步形式稽核,有望進入年底的醫保談判環節,其中就包括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
但廣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部總監李光超博士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坦言,需要從患者自身提取細胞的自體CAR-T療法的降價空間並不大。
CAR-T高昂的定價,一方面來自於研發費用。根據復星醫藥公告,截至今年7月,復星凱特在奕凱達專案上的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到7.04億元人民幣。而奕凱達是由復星凱特從Kite公司引進,所以上述研發費用主要為專利及技術許可費、橋接試驗的費用,並不包括前期的研發投入。
另一方面,自體CAR-T是一種高度個性化定製產品,無法透過大規模量產來降低生產成本。每一次治療,生物製藥公司需要從患者身上採集T細胞,在體外進行基因工程修飾後,再回輸給患者。
“行業內普遍預估自體CAR-T的成本為20-50萬元,而且由於自體CAR-T是個性化定製的產品,無法量產,生產成本壓縮空間並不大,再加上研發成本、企業的運營成本等,CAR-T會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高。”李光超表示。
CAR-T的“天價”在行業裡早已不是新聞,標價120萬元的奕凱達甚至已經是目前獲批的CAR-T療法裡定價較低的一款產品。
據瞭解,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Kymriah白血病適應症的治療費用為47.5萬美元,淋巴瘤適應症費用為37.3萬美元。吉利德的Yescarta,即復星凱特奕凱達的相同產品,在美國的定價為37.3萬美元。BMS的CAR-T療法定價也超過40萬美元。
通用型成降價希望
高昂的定價對於患者來說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對於企業來說,也是產品商業化推廣的一大挑戰。為了解決細胞治療的可及性難題,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通用型CAR-T。
2015年,法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ectis用健康捐贈者捐贈的免疫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帶有抗白血病基因,成功救治了一名白血病患兒,這被認為是史上首創的通用型CAR-T療法。自此以後,通用型CAR-T成為了全球研發的熱點,百暨基因便是投身其中的企業之一。
通用型CAR-T的生產步驟和自體CAR-T類似,只不過供者從患者變成了經過篩選的健康捐贈者。此外,為了解決免疫排斥的問題,通用型CAR-T需要敲除與免疫排斥相關的基因,避免異體細胞攻擊患者臟器。
自體CAR-T生產完成後,只能回輸給患者本人,而通用型CAR-T一次生產可以製備出上百份甚至上千份的CAR-T藥物,凍存起來隨取隨用,可以回輸給成百上千名患者,生產成本由此被分攤成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據預測,通用型CAR-T的售價可能會低至0.5-3萬元。從研發進度來看,美國預計會在3年內批准通用型CAR-T療法,中國雖然進度稍慢,但樂觀估計會在5年內獲批上市。
在李光超看來,通用型細胞療法吸引人之處除了可以實現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可及性以外,還在實體瘤治療方面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一方面,以NK和γδT細胞平臺開發的通用型細胞療法浸潤實體腫瘤的能力更強,可以由單次變成多次治療。另外一方面,由於成本低,通用型可以成為常規用藥,聯合其他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或許就是實體瘤治療在未來的最優解。”李光超表示。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魏燃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