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唐朝詩人張若虛寫的《春江花月夜》一詩,意境清幽,流暢婉轉,不著粉澤卻自有腴姿,纏綿蘊藉而靈動縈迴,彷彿是流泉淙淙,筆墨天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樣的詩句情景交融,描寫出的境界令人無限神往。
在《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樣的句子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在盡情品讀的時候,我曾經默默地想,面對眼前的春江花月夜之勝景,心緒已經是悄悄搖曳生姿,卻難免又用筆墨來一抒情懷。但是,江畔曾經是何人第一次看到天上的這一輪皎潔的月亮?而這一輪皎潔的月亮又是在何年何月第一次映照江畔之人的?月色醉人,令人徘徊久久,遲遲不肯歸去,透過心中的思索與疑問,更為深切地讚美了月夜之景的美麗。
近代的大文人王闓運在他的《王闓運手批唐詩選》中這樣評價張若虛寫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詩:“接入春江,浩渺幽深。就便從花談到月,又說到江,意境幽曲。”天上的一輪月與春江相互映照,形成了動人的美景。欣賞如此美景的張若虛讓自己的一顆心融入了其中,才會寫出來這首被近代詩人聞一多在他的《宮體詩的自贖》中欣然評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詩,雖然情是此時情,月是舊時月,然而,這樣的一首詩,卻是用一顆心寫出了一輪月。
曾經無數次在月下默默讀著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詩,想象著那個夜晚的春江之畔,想象著那輪皎潔的月亮,想象著詩人的那顆情意飽滿的心,便有了許許多多的思緒,因此,就叮囑自己作文和做人都要用一顆心去面對。
其實,作文和做人都要有安靜的從容,也要有定力和智慧。一個寫作者,寫下的每一段文字都要有令人回味的意境。每一段的文字組合起來,就又有了讓人愉悅的美好和欣然。
人間一輪月,就是詩人張若虛的一顆善良、靈動而神采飛揚的心。
一段動人心絃的文字,也是寫作者的一顆善良、靈動而多思的心啊!
而一顆心,放在那裡何嘗不是一幅美麗旖旎的風景。
柔軟而善良的心在賞景時能觸景生情,而心中有情的人才能寫出那些美好得讓人產生深深共鳴的文字。
張若虛用心寫出的那一輪月穿越了一年又一年的漫長時光,依舊在紅塵裡風姿綽約,悄然挺拔。
生命的時光裡,那些美好的文字總是不會絕跡。
用飽含真情的一顆心寫出來的文字,美就是真美,好就是真好,就如張若虛寫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千古佳作一樣,那是真正的人間妙品,那是浩瀚詩海中熠熠閃光的絕世珠寶,不論到何時,都不會消失其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