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世界網訊息(CWW)IDC近日釋出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三季度)跟蹤》(laaS+PaaS)(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移動雲市場份額排名再進一位,位列第7,2021 Q3同比增速達到135%,環比增速業界第一。
眾所周知,公有云市場當下已進入高速增長又激烈競爭的時代。IDC《報告》的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457.61億元,IaaS+PaaS市場規模為359.2億元,同比增長48%。目前,國內提供公有云服務的服務商達百家之多,佔據前十強的廠商基本上瓜分了83%以上的市場份額,阿里雲、騰訊雲、華為為雲佔據前三強。但在強手環伺的公有云市場,這兩年移動雲一年一個臺階,2020年Q4是第10名、2021年Q1第9名、2021年Q2第8名,到2021年Q3,移動雲更是以135%的增速躍居第7位,成為增速最快的一匹快馬。
要知道,兩年前移動雲在整個公有云市場格局中,還處在Others的行列中。在受疫情影響,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移動雲如何實現從Others的行列脫穎而出,逆勢增長的?
基礎設施是根本,打好數字化戰役
國內雲服務市場高速增長,得益於中國近年來數字化轉型和建設的提速。日前,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新階段。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國內政務、醫療、教育、商務辦公等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我國公有云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2022年開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持續獲得頂層設計層的利好催化,規劃提出要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加快發展數字健康等目標。
行業分析認為,數字經濟跟公有云的增速是線性相關的關係,當前我國公有云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未來我國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公有云作為新型基建必須加速整體建設節奏。數字經濟當前已進入規範普惠共享新階段,公有云市場發展前景也值得關注。尤其是中國移動作為通訊運營商在5G時代中的基礎設施提前佈局,為後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成為公有云市場新增長極。
“雲×5G”已成為中國移動促進數字發展的融合雙引擎。中國移動副總裁趙大春在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表示,中國移動依託新一代資訊科技加速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持續激發數智轉型新動能,加速推進5G、算力網路和智慧中臺的融合互通、協同共進,一起構成“連線+算力+能力”新型資訊服務體系,實現網路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慧無所不及,為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奠定關鍵基礎。後續,中國移動將持續推進數智化轉型,持續攻關行業共性問題,探索分行業發展路徑,始終堅持創新合作,在數字經濟的“新賽道”,持續升級數智供給,充分發揮資訊通訊運營企業“扁擔效應”,為數字經濟高速增長注入新活力,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藉助國內大市場和政策的引導,中國移動近年來在雲市場大力投入,依託自身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優勢,提升移動雲在公有云市場中競爭力,保證了移動雲持續高速增長態勢。近年來,移動雲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在全國範圍內投資建設N+31+X資源池、資料中心等,中心節點覆蓋13省份15節點,邊緣節點超500個,儲存資源1500PB,出口頻寬4140GB。
在中國移動優勢基礎資源支援下,移動雲具備了其它雲服務商難以比擬的業務特性和靈活性,可實現雲資源的快速下沉及就近部署,更好地助力客戶上雲用雲。可以說,移動雲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優勢發揮了巨大作用。
技術和產品是關鍵,用硬實力拓市場
移動雲之所以一年一個臺階高速速長,一個關鍵的原因於移動雲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近年來,移動雲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持續鍛造產品競爭力。在核心技術架構方面,2021年移動雲釋出了全新技術核心2.0,發展成為一朵架構更新、效能更強、服務更優的分散式雲;在硬體領域,移動雲自研了大雲磐石伺服器及作業系統,雲主機的計算效能、網路效能、儲存能力、綠色低碳等表現都位居國內領先水準。移動雲持續打磨產品,自研了涵蓋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完整板塊的230多款全棧產品。據統計,移動雲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000件,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近20項,展現出了卓越的研發創新能力。
中國移動分散式雲,資源全國領先。一朵分散式雲,全域全場景覆蓋。面向不同的客戶場景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形態一體運營管理,統建共享雲邊協同統一規劃、部署、運營、服務一致服務體驗,無差別。中心雲與邊緣採用相同的大雲底座,提供一致的工具、 例項及規格,客戶只需一次開發適配。
雲專網,打通雲間高速路。一張雲專網,構築雲網一體優勢,提供全面連線服務,包括雲專線、雲互聯等一跳入雲,一點接入直達全網31省雲接入下沉 ,快速接入雲端,一站式服務,多點智慧組網 在化入雲,雲上雲間雲下智慧組網。
客戶是第一位的, 以服務贏市場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無論是行業客戶,還是企業客戶,大家對雲的雲服務的重要性都達成了共識,但使用者對雲服務的需求千變萬化,如何快速高效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移動雲在提供過硬的技術和產品保障的同時,在服務上也力爭一流。作為數字化建設和服務的國家隊,移動打造“雲網、雲邊、雲數、雲智”四融差異化競爭力,將“更安全,更智慧”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服務之中。
在客戶服務及應用方面,背靠中國移動強大的電信級基礎設施保障,移動雲能夠提供高達99.9999999999%的資料可靠性及7×24小時的本地化專業服務,實現全國範圍內雲服務100%覆蓋。得益於遍及全國的服務優勢,移動云為政務、醫療、工業、教育等8大垂直行業的數字化建設提供堅定支撐,惠及客戶超百萬。
在政務服務方面,透過融合大雲底座技術架構,移動云為駐馬店提供政務專屬雲平臺建設服務,成為了全網第一個採用自研全棧專屬雲ECSO的政務雲專案。在交通領域,透過專屬雲技術,移動云為交通運輸部北京資料中心搭建了異地災備雲中心。
其實服務最為重要就是響應能力,移動雲在這方面表現突出。比如在防疫方面,據中國移動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移動雲作為中國移動推出的面向公眾的公有云服務,在防疫常態化大考下還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7月,南京祿口機場就曾拉響過疫情警報,移動雲當時在90分鐘內完成相關資源交付,連夜在14小時內部署完成核酸檢測系統。
2021年11月,四川省將新冠風險人員由“密切接觸者”升級為“時空伴隨者”,健康碼(即“四川天府健康通”)在風險識別中發揮重要作用,移動雲主動為四川省大資料中心搭建專屬政務雲生產環境,提供專屬機房、專屬網路、專屬安全等服務,保障著“天府健康通”系統在巨大流量下的穩定執行。
在服務保障剛剛開幕的冰雪盛會上,移動雲承接了張家口賽區5G+大資料、AI 語言智慧識別系統建設專案,搭建了賽事獨享的專屬雲服務,用科技助力全民共享冰雪之趣。不僅如此,為了支撐張家口賽區高標準完成市急救中心盛會保障專案建設,移動雲基於北京資源池,就近對急救中心進行了統一的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安全防護建設,協助120急救通訊指揮系統等四大系統安全上雲,再透過雲專線與急救指揮中心打通,實現區域內醫療系統互聯互通,做到突發情況下也能高效指揮、可視排程。
勇擔當,未來可期
如果說基於以上三個層面的積累,移動雲完成了萌新蛻變,成為了公有云市場新的增長極,那以,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移動雲必將在未來國內雲服務市場格局中扮演關鍵角色。
一是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疫情催化下數字經濟更凸顯逆勢增長能力和發展韌性,各國均把其作為疫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我國剛剛釋出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及《求實》雜誌最近發表的重要文章都明確指出,要全力建設好數字經濟。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戰略價值毋庸贅言。作為數字化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中國移動將移動雲作為戰略性基礎業務,抱持“決勝在雲、超越在5G”的決心,舉全集團之力加速邁向國內雲服務商第一陣營。可以想見,在後疫情時代,移動雲必將成為公有云市場的關鍵力量。
二是打造全方位能力,成為公有云市場領導者。移動雲2022年的目標是進入市場前五,從目前這個態勢看,有機會,但還需要努力。從基礎設施能力、產口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來看,移動雲在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差距並不大,未來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構建更強大生態體系,在社會服務的普惠共享、加還數字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輸出自身價值。作為有溫度的雲服務商,移動雲需要承擔更多社會重任,賦能各行各業,推進中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