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為了打破蘇聯的戰略包圍,穩定東南亞局勢,推動國際反霸統一戰線,為四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在軍委的指揮下,於廣西和雲南中越邊境地區,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
這一仗,是我軍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作戰。僅步兵團一項,就有93個團參戰,其中野戰軍步兵團81個,省軍區獨立師步兵團6個,邊防部隊步兵團6個。打完仗之後統計戰績,殲滅越軍最多的步兵團,來自廣州軍區55軍163師,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487團,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紅一團。
紅一團誕生於秋收起義,後來發展為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師第1團。抗日戰爭時期的發展軌跡為: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1營,獨立第1師第1團,晉察冀軍區第1分割槽第1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第1團。解放戰爭時期的發展軌跡為:冀察熱遼軍區第27旅第70團,獨立第16旅第46團,獨立第17旅第49團,獨立第1師第1團,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第31師第91團,第48軍第142師第424團,第144師第430團。1970年1月,第144師改稱第163師,第430團改稱第487團。
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487團2700餘名指戰員在團長鄒忠華、政委劉遠節的指揮下,戰役第一階段圍殲了公安屯、三孔橋、423高地、班列、探某之敵,戰役第二階段奪取了諒山市北面屏障扣馬山、536高地、當坤地域,為兄弟部隊攻取諒山市區開闢了通路。
487團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從1979年2月17日6時40分發起進攻,到3月12日6時15分撤回國內,連續奮戰24天,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據統計,全團共擊斃越軍1932人,繳獲37高炮7門,82迫擊炮4門,82無後坐力炮10門,75無後坐力炮1門,60迫擊炮14門,步槍66支,衝鋒槍178支,輕機槍34挺,重機槍35挺,40擲彈筒5具,高射機槍12挺,40火箭筒29具,汽車1臺,摩托車5臺,各型電臺12部,電話總機1部,電話單機21部,各種彈藥10餘噸,炮隊鏡2部,望遠鏡17具,測距儀5個,推土機1臺,軍需庫3座。
僅就殲滅敵人一項,487團不僅在參戰的93個步兵團中高居魁首,就是放到參戰的29個陸軍師中去比較,也足以超越17個師,排在149師之後(殲敵1969人),名列第13位。具體說來,殲敵人數不如487團的17個陸軍師分別是:125師1718人,39師1672人,128師1628人,41師1620人,38師1530人,123師1496人,161師1487人,31師1455人,40師1455人,42師1047人,129師875人,160師854人,58師841人,148師779人,32師726人,雲南省軍區獨立師720人,150師467人。
戰後,487團的驕人戰績獲得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中央軍委授予該團下列單位和個人以榮譽稱號:2營為“攻堅英雄營”、2連副班長王成富烈士為“戰鬥英雄”、2連衛生員呂志經烈士為“戰場救護模範”、5連班長馬旭旺為“戰鬥英雄”、2營副營長周元生為“戰鬥英雄”。廣州軍區授予該團下列單位以榮譽稱號:2連為“突擊英雄連”、5連為“探某攻堅英雄連”、4連3排為“攻堅英雄排”。55軍給2連、5連、8連、100迫擊炮連記集體一等功。
1個團消滅的敵人,就排名而言,竟然超過了17個師,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此突出的戰績充分證明,487團組織指揮有方,戰術運用得當,戰鬥作風頑強,後勤保障有力,具有極其強大的戰鬥力。儘管已經將近30年沒有打仗了,但是部隊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善於及時總結經驗,認真汲取教訓。針對越南北部的自然地理特點和越軍的戰術打法,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手段,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從而克敵制勝、穩操勝券。
各級指揮靠前,正確處置情況。戰鬥中有7名團的領導下到營,6名營的領導下到連、排,協助營、連、排幹部實施組織指揮。在情況比較緊急,戰鬥艱苦激烈時,團長、政委輪流到第一線,在攻打扣馬山時,團長親自到3營指揮。1營副營長吳仁斌帶2連攻打536高地,和連長一起指揮該連戰鬥。團指揮所始終在第一梯隊營之後,並根據戰鬥進展適時轉移,有時團指距離前沿不到1公里,對部隊實施及時正確指揮。因此整個作戰沒有發生大的指揮失誤現象。
集中優勢兵力,實施迂迴包圍。認真貫徹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軍事思想,在攻擊每個高地之前,都認真選擇攻擊點,採取迂迴包圍戰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攻擊扣馬山時,透過抵近觀察,發現越軍把防禦重點放在控制公路、鐵路的兩側要點上,兵力火力密度大,工事完備,但是右翼暴露。於是集中兵力於右翼,從扣馬山西北側實施主要突擊,以1個連和1個排的兵力實施正面牽制,一舉達成突破。在攻擊主峰時,集中2個營的兵力,採取鉗形攻擊,首先斷敵退路達成合圍,而後分割圍殲,因此提前8個小時完成了戰鬥任務。
周密組織步炮、步坦協同,發揮整體作戰威力。在攻打同登的戰鬥中,2月17日6時25分,集中90多門火炮,對1.5公里正面和2公里縱深範圍內的目標,實施壓制和破壞射擊,15分鐘就摧毀了越軍陣地表面工事,壓制和消滅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使敵人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步兵僅用14分鐘就攻佔了敵人前沿陣地。2月27日攻打扣馬山時,炮兵遞加200米距離實施壓制射擊,一層一層地掩護步兵向主峰進攻,步兵緊隨炮火一層一層往上突擊,僅用47分鐘就攻佔了主峰。
第一階段攻打同登時,由於對越軍的戰術特點和山嶽叢林地形特點了解不夠,採取用坦克引導步兵衝擊的協同方法,同時道路選擇不當,致使攻擊一發起就耽誤了40分鐘,接敵過程中有11輛坦克陷入稻田地,未能發揮作用。第二階段攻打諒山就汲取了教訓,根據地形、敵情,將坦克置於步兵戰鬥隊形之內或之後,作為活動火力點支援步兵戰鬥,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攻打扣馬山時,22輛坦克在步兵戰鬥隊形之後200米至300米的位置上,佔領有利地形,步坦互相掩護、互相支援,發揮了坦克直瞄火炮和高射機槍的作用,壓制了敵人火力,有效地支援了步兵衝擊。
針對越軍特點 ,及時變換戰術。作戰初期,由於對越軍"化整為零,化軍為民、分散潛伏,鑽洞守點、負隅頑抗”的特點認識不足,沒有注意清剿殘敵。越軍的散兵遊勇和小分隊趁機四處活動,剪斷電話線,襲擊後勤,給通訊聯絡和前送後運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對此,部隊及時調整打法,組織小分隊,採取以小群對分散、圍困對鑽洞、伏擊對偷襲、焚燒對潛藏的手段,分片清剿,使敵人無處躲藏,僅第一天就殲敵90餘人。爾後每攻擊一個地域,就肅清一個地域的殘敵,有效地保障了後續梯隊、指揮所、炮兵陣地和後勤的安全。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