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的一天,北京某基地八名武警戰士正在訓練,他們都是特戰隊員。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接到上級命令,讓他們立即趕赴非洲的一個國家——索馬利亞,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保衛中國大使館。
接到命令之後,所有人神情緊張,因為他們對索馬利亞這個國家既熟悉又陌生。
索馬利亞位於非洲的最東邊,北邊是亞丁灣,東邊是印度洋,西邊是肯亞、衣索比亞。
事實上索馬利亞作為文明古國,與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友誼。
早在六百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其中兩次就到過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
1960年,索馬利亞也是非洲東部與我國建交最早的國家之一。
1963年,周恩來出訪非洲時,就曾到過索馬利亞,在索馬利亞民眾中贏得了崇高的聲望。
2014年10月12日,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正式舉行復館儀式,索馬利亞總統哈桑參加復館儀式,並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一起為新館恢復揭牌。
中國駐索馬利亞使館正式復館,這是中國與索馬利亞雙邊關係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中索關係從此掀開新的一頁。
為了確保我國駐外機構和人員的安全,經相關部門批准,武警部隊將派出使館警衛小組到索馬利亞,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向國外派出警衛小組。
使館警衛小組的八名成員,都是在武警部隊中經過層層篩選出的特戰精英,全部來自於山東武警總隊,他們有著過硬的軍事專業素質,在各個支隊也都是優秀骨幹和業務標兵。
張楠是警衛小組的其中一員,與其他成員一樣,他也是第一次踏出國門,雖然知道索馬利亞局勢動盪,但他對此次任務仍然充滿期待。
2015年2月15日,八名武警官兵離開祖國,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戰火紛飛的索馬利亞。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支精英團隊,初到索馬利亞時,卻被眼前的一切嚇了一跳。
因為在索馬利亞這個地方,無論是地方武裝,還是保安,甚至是平民百姓,都有槍,而且槍炮聲不斷,幾乎每個月都有爆炸事件發生。
2014年10月,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設在了距離海邊不遠的摩加迪沙半島皇宮酒店。
據說這是摩加迪沙最安全的酒店,酒店的外牆是防爆的加厚牆,但酒店外時常響起的槍聲不斷提醒大家,這裡生活也並不太平。
雖然叫皇宮酒店,但是它沒有皇宮的奢華,恰恰相反,裝置非常一般。
警衛小組剛剛到達索馬利亞,一方面他們要隨時警惕恐怖襲擊的發生,另一方面,每天要面對單調、枯燥的生活。
使館就相當於國土,儘管只有上下兩層樓,幾百平方米麵積,但這狹小的空間也稱得上是戒備森嚴,對四面八方所有敏感部位全部實行二十四小時設防。
為及時應對恐怖爆炸,戰士們休息的房間全部處在大樓的最外面。
警衛小組主要負責大使的駐地警衛、隨車警衛、隨身警衛,活動現場警衛任務。
儘管監控、通訊、安檢等執勤設施一應俱全,武器裝備也很精良,戰士們依舊時刻不敢掉以輕心,不敢有半點疏忽。
就這樣,武警戰士們在忐忑和不安中,相對平靜地度過了兩個月的時間。
2015年4月14日使館外響起來密集的槍聲,酒店的北面兩公里左右,索馬利亞教育部附近發生爆炸,緊接著槍聲大作。
情況緊急,警衛小組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迅速做好戰鬥準備。
槍聲、爆炸聲連成一片,每一聲槍響都在提醒著我們的戰士,必須提高警惕,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槍聲逐漸遠去,站在窗邊的張楠側著身子,向外張望。
突然,一聲槍響,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胸。
這時,密集的槍聲再次響起,中單的張楠並沒有倒下,他強忍著劇痛,仍然堅持駐守崗位,直到警報解除。
警報解除後,警衛小組成員和大使館工作人員一起,迅速將張楠送往醫院。
子彈從張楠左胸射入,距離心臟僅一釐米,好在子彈被張楠的肋骨擋住,滑入了腹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全力搶救,張楠度過了這次難關。
剛剛醒來後不久的張楠,面對大使,說:“大使沒問題,你放心吧,我沒事,我能行!”
中彈後的張楠,牽動著外交部和武警總隊各級首長以及戰友們的心,
武警總隊首長要求張楠立刻回國治療,可張楠卻謝絕了。
靠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熱切迴歸戰鬥崗位的渴望,術後三天, 張楠就堅持出院,術後七天就開始鍛鍊、行走、恢復訓練,術後二十八天重新走上了戰鬥崗位。
當時恢復訓練的時候,每做一個俯臥撐,戰友們都能看到他的表情很痛苦,咬著牙,其實戰友們知道他的傷口還在疼。
一個月下來,他的體重掉了二十多斤。
他的韌性,他的堅強,讓戰友們從他的虛弱中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
在索馬利亞執勤的每一個日子裡,手握鋼槍,合衣而睡,幾乎是張楠和戰友們的常態。
在索馬利亞,他們出色完成了大使館駐地、路線、活動現場等安全警衛任務一百多次,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
為了緩解大家在索馬利亞枯燥的生活和緊張的情緒,使館工作人員常常用業餘時間組織一些文體活動,打乒乓球、踢毽子等等。
2015的除夕,大家在索馬利亞度過了第一個春節,張楠在出發前,知道要在索馬利亞過春節,特意在國內買了春聯、氣球等,營造節目的氛圍。
索馬利亞和中國有五個小時的時差,春晚演出時,那裡還是下午,外面不時響起的槍聲,被戰友們笑稱為過年的鞭炮。
吃完了餃子,大家紛紛與使館大使合影,每個人都想用照片記錄下這個難忘的春節。
此時,遠在萬里的祖國,他們的家人用各種方式寄託著對他們的牽掛。
張楠的母親是一位雜技教練,張楠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培養張楠各種雜技技巧,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名演員。
但張楠對軍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愫,2004年,張楠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
來到部隊,張楠如魚得水,屢次立功獲獎,原本不贊成他當兵的母親,也逐漸接受了張楠入伍從軍。
2014年底,得知兒子遠赴非洲執行任務,母親就沒有一刻不擔心兒子,天天盼著兒子能夠早日平安回國。
此刻張楠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國家索馬利亞,張楠的母親非常擔心,用她的話說:自從張楠走後,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一直掛著。
索馬利亞的夜深了,祖國已經大年初一,雖然遙遠,戰士們依然能感覺到溫暖,身在異鄉,但是心向著祖國。
2015年7月26日16時,警衛小組的三名戰士正在六樓大廳裡組織訓練。
這時,樓下突然傳來了一聲巨響,瞬間,三名戰士與屋內的桌椅、板凳、磚頭、瓦礫一起飛了起來,兩名戰士被落下的天花板鋼架死死壓住,動彈不得。
緊接著窗外又響了急促而又密集的槍聲,警衛小組成員馬上意識到大使館遭到了襲擊,必須立刻進入戰鬥狀態。
情況緊急,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這時儘管有的戰士已經受傷,但是他們必須強忍劇痛,堅守自己的戰鬥崗。
這是2015年以來,這個酒店第一次受到恐怖襲擊,也是近年來摩加迪沙最嚴重的一次爆炸。
大使館內部已是面目全非,使館外牆被炸燬,辦公區域的桌椅、櫥櫃已經殘缺不全,生活區域內大家的生活用品也是散落一地。
窗外警報聲、槍聲、呼喊聲此起彼伏。
會不會再次發生爆炸?會不會有第二次恐怖襲擊這一切?這一切都是未知數,空氣中瀰漫著恐怖的氣息。
據現場目擊者稱,這次爆炸是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恐怖分子駕駛著一輛載有炸藥的卡車,衝上了酒店大樓的側牆,同時引爆了炸藥。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槍聲漸漸消失了,一切彷彿又恢復了平靜。
爆炸不僅讓使館嚴重受損,讓大家最為擔心的就是人員的傷亡。
不幸的是,在這次爆炸中有許多人員受傷,其中傷勢最重的就是武警戰士張楠。
這次爆炸威力巨大,那麼張楠又是如何負傷的?
幾乎是同時的,我們倒地之後倒地之後,緊接著就是天花板砸了下來。
巨大沖擊波夾雜著桌椅、門窗、磚頭、瓦礫,幾乎是警衛小組所有成員都不同程度地受了傷。
警衛小組有清晰、明確的反恐防襲擊預案,所以無需命令,爆炸過後,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取槍,奔向自己的警戒位置做好戰鬥準備。
只有班長張楠、士官趙團軍,被死死的壓在在天花板鋼架下面,無法抽身。
張楠問趙團軍:“你怎麼樣?”趙團軍回答說:“沒事”,“好,沒事就好,放低重心,保護好自己”張楠有說道。像平時訓練一樣,趙團軍按照班長的要求,壓低了身體。
其實,那時的時間很短,如果受傷了,根本感覺不出來。
密集的槍聲過後,張楠平靜的聲音再次傳來:“團軍,我好像傷到了動脈。”
作為特戰隊員,趙團軍和張楠其實都知道傷及動脈意味著什麼。
張楠負傷後流血,戰友們立刻把他送往醫院,可是途中遇到了困難。
在索馬利亞,如果有地方發生爆炸,地方武裝就會把那個地方封鎖起來,任何車輛不許通行,我們的車輛必須繞行。
在繞行的過程中又遇到了重重障礙,戰友們冒著生命危險和當地武裝驚醒交涉。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了,大量的鮮血不斷從傷口處流出,已經染紅了張楠的衣服,然而急救車卻一次又一次地停靠在各個卡口。
戰士們心急如焚,時間每過去一分鐘,張楠獲救的希望就減少一分。
終於,急救車通過了最後一道關卡,飛快地奔向維和部隊基地醫院,而張楠,此時已經漸漸失去了意識。
二十分鐘後,張楠終於被送到了維和部隊基地醫院。
醫務人員緊急呼叫一切手段,對張楠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但終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張楠入伍前居住的房間,至今依然保持著原樣,母親每天都要整理一遍這裡的陳設。
為了迎接兒子回家,張楠的母親曾專門買了一套真絲被,盼著兒子早日歸來,沒想到這個期盼卻成了她永久的思念。
張楠犧牲後第五天,他生前所在黨支部,意外地收到了張楠從索馬利亞寄來的一份思想彙報。
這份思想彙報是張楠2015年7月1日黨的生日那天完成的,這也是他入黨五年來最後一次思想彙報:
軍人是一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我為能穿上這一身軍裝,站在駐外使館守衛自己的領地而感到自豪,我願意為祖國的外交事業貢獻出一切,甚至甘願奉獻我的全部。
張楠犧牲後,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依然在維護索馬利亞和平局勢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不僅僅是在索馬利亞,在世界各地,都遍佈著愛好和平的中國人。
雖然張楠犧牲了,但仍然有著許許多多像張楠一樣的戰士,保衛著中國駐外大使館,他們以和平使者的形象,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祖國和人民賦予他們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