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烏東戰火,只是在烈度上有所上升,卻並未在本質上有所改變
時隔一週,2月13日“普拜會”後,又有美俄即將談判的訊息流出。
本次訊息來源,是白宮發言人Jen·Psaki。新一輪“普拜會”的日期,待定。
從日期待定,就可以看出白宮對於所謂談判的嗤之以鼻。
因為誰都知道,當前形勢下的美俄談判,是無用的。而且,所謂的美俄談判根本就是場騙局!
烏東局勢,在美俄核心利益迥異的前提下,必定以新型戰爭的結局收尾!
- 所謂新型戰爭,是指以交火為最終階段徵兆,交火前則是以非交火戰爭為主的混合戰爭。
- 而所謂非交火戰爭,包括網路戰、資訊戰、策劃他國暴動、對他國領導人進行抹黑等所有能使敵國實力虛弱的方法。
之所以避免交火,是因為美俄都需要遵守當前“非攻”的世界價值觀;而之所以必定戰爭,是因為美俄間不可避免的地緣衝突。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一定會遵循某種形式。
在此前一段時間內,俄烏邊境的衝突都遵循一定的正規化。即使發生交火,也並未打破常規。
- 以2月13日至2月21日這段時間舉例。這一期間,美俄總統透過電話進行會談。會談結束後開始制定相關文書。
- 緊接著,俄白聯合軍演就將俄烏局勢推向了高點。烏克蘭政府網站癱瘓、關於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的謠言漫天,烏東連續發生交火事件,甚至波及了俄羅斯領土。
- 而就在戰火紛飛時,俄羅斯驅逐了美駐俄大使館副館長。那份會談產生的檔案——《關於安全問題的回覆》,至今仍舊未進入大眾視野。俄羅斯也沒有表態將公開這份檔案。
這一週發生的事件,延續著以往“和談、拌嘴、打架、繼續和談”的傳統模式。
在打架方式上,也是網路戰、資訊戰、區域性交火輪番而來。區別只是,相比於以往,戰爭的烈度及影響力有所增加而已。
而和談是否有效,看那份毫無影蹤的“安全”檔案就可想而知了。
“俄烏衝突”已經形成理論,在實踐戰術上只會變得更多樣化
其實,當前俄烏邊境發生的一切衝突,都可以用教科書中現成的理論去解釋。
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初,就誕生了一門專門研究俄烏衝突的學科——“混合戰爭”學。
這種理論,本來是美國為了研究俄羅斯而誕生的,但卻瞬間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開來。而且,因為俄烏邊境戰火久久不息,現在它越來越引人注目。
在混合戰爭學中,歸納了這樣幾種俄烏衝突形式:網路戰、資訊戰、代理人戰爭、特種滲透。
上文已述,網路戰、資訊戰和代理人戰爭已經在俄烏邊境輪番登場。而在特種滲透方面,雖然不時有策劃暴動的事件從烏克蘭流出,但如2014年封鎖克里米亞的大動作,卻仍舊未曾出現。
這就證明,當前的烏東戰火還遠未到結束階段。
因為在不動用戰略核武的情況下,特種兵才是一國當前在國際規則下允許動用的最強力量。
- 分裂勢力策劃的所有暴動,特種兵都有能力去完成;但在特種作戰方面,特種兵具有不可替代性。
換句話說,所謂“特種滲透”,耍陰招只是熱身動作,硬功夫才是主要部分。
但當前的局勢就是,熱身動作出現了無數次,真正致命的特種部隊卻還未參與到戰事之中。
對此,只能有兩種可能。
- 一是俄羅斯放棄了特種作戰,並不打算在烏東戰場動用自己寶貴的特種部隊。那這就意味著烏東戰爭事實已經走向結束。而缺乏致命攻擊的烏東衝突,很可能會一直存在。
- 二是俄羅斯還未啟用特種作戰。既然如此,戰爭的真正高點還未開始。
兩種可能都指向一個結果——和談是毫無意義的。
- 如果烏東局勢會一直遵循一個傳統模式,那在這個模式中已發生的無數次和談都無用的前提下,憑什麼這一次的和談就會有用呢?
- 而如果戰爭都還未真正開始。在戰爭開始之前的和談,不是顯得很無稽嗎?
而且,在上述兩種可能中,後一種可能性更大。
因為歷史證明了特種作戰能取得巨大戰果,而且當前的烏克蘭境內還有俄羅斯可施展之地。
所謂“不見兔子不撒鷹”,俄羅斯不可能不試一試就放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