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四川,有一個著名的劉姓家族,當地至今仍會有人津津樂道地談論劉家那十幾個軍長、師長、團長,談論劉氏三雄(劉湘、劉文輝、劉文彩)的故事。
有句話叫“縱觀四川劉氏家族史,堪稱半部四川軍閥史。”“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完”說的便是劉氏家族,可見這個在近代軍閥鬥爭中勢力之大。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劉氏三雄中人稱“西康王”的劉文輝,他不僅縱橫於近代軍閥戰場,更是在推倒蔣介石的解放戰爭的舞臺上擔任著重要角色。
那麼建國後的他,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待遇呢?
少年初成、拍案驚奇
1895年1月10日劉文輝出生在四川大邑,他在6個兄弟中排行老六,家裡世代務農。
在很小的時候,劉文輝的父親劉公贊就非常寵愛他。儘管家裡兄弟姐妹眾多,父親還是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等劉文輝長到可以上學的時候,就把送他到了家裡的祠堂讀書。
劉文輝從小就聰慧不凡,成績名列前茅。
在13歲的時候,劉文輝虛報年齡16歲去報考成都陸軍小學。面試的時候,劉文輝就當時國家局勢發了一番議論,侃侃而談的劉文輝讓面試的校長拍案稱奇,直接錄取。劉文輝的軍旅生涯自此拉開序幕。
此後,劉文輝被保送至西安陸軍中學、北京陸軍第一中學就讀,直至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
左右逢源、突飛猛進
1917年夏,大哥劉文淵帶著剛從軍校畢業的劉文輝到成都拜訪自己的嫡親堂侄、當時已經是川軍將領的劉湘,劉湘二話不說,保舉劉文輝在川軍第八師陳洪範那裡當了個上尉參謀。
在劉湘的關照下,劉文輝一路從上尉參謀升到營長、團長,又很快就混到了旅長的位置。可以說,劉湘是劉文輝軍旅生涯中的領路人。
後來,劉文輝又在劉湘的一番周旋下當上了川軍第一混成旅的旅長,入駐宜賓。從此,劉文輝成功擺脫陳洪範的約束,開始自立門戶、自主發展。
除了政治上有親堂侄劉湘提攜以外,在經濟方面,劉文輝還有個哥哥是大地主劉文彩。為了讓劉文輝在宜賓站住腳跟,劉文彩千方百計瘋狂斂財,賺來的財富都用來支援劉文輝去擴大地盤、發展勢力。
就這樣,劉文輝飛速崛起,很快總攬了宜賓的軍、政、財、大權,成為四川的四大勢力之一。
正在這時,劉文彩對劉文輝說了一句:“你未必不能當四川督軍!”
從此,劉文輝埋下了稱霸四川的野心,躊躇滿志。
自民國初年袁世凱去世以來的軍閥時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混亂的一個階段,當時軍閥混戰,長期廝殺、此消彼長,各軍隊之間的關係分分合合,聯合又倒戈。
如何在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勢力爭奪中拔得頭籌,是劉文輝不得不悉心考慮的問題,於是他步步為局,縱橫謀劃。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劉文輝都是緊靠堂侄劉湘尋求庇護,與之同仇敵愾,兩人勢力互相牽連、逐漸擴大。
20世紀20年代初川軍逐出滇、黔軍後,川系軍閥舉劉湘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熊克武派兵攻打劉湘,劉文輝自告奮勇率領全部兵力,從宜賓趕赴重慶為劉湘安定後方。
1924年,大獲全勝的劉湘讓劉文輝收編和接管熊克武部分殘部及防地,把他當作自己的得力幫手。
後來鄧錫侯出其不意帶兵偷襲,把孤立無援的熊克武、劉成勳圍堵在成都。劉文輝帶兵而去,根據當時形勢充當兩頭的和事佬,成功解圍,把成都交給了鄧錫侯才離開。
1925年春,楊森發起反對四川統一之戰,兵鋒直指佔據富庶之地的劉文輝,面對來勢洶洶的楊森,劉文輝力不足擋,於是向劉湘尋求幫助。
7月,劉湘組織聯軍把楊森打出川外,隨後讓劉文輝接管了楊森的地盤,又讓他坐上了四川軍務幫辦交椅。
北伐軍佔領武昌後,蔣介石開始收買籠絡四川各方軍閥,他任命劉文輝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
於是在表面上看,四川已受南方國民政府領導,然而實際上,川軍內部各派系之間的地盤爭奪從未停歇。
駐紮成都、勢力範圍日漸強大的劉文輝決心統一整個四川。為了剔清障礙,劉文輝兵攻劉成勳、收編陳獻周、陳鳴謙等,又和劉湘聯手打退賴心輝,還助劉湘在川東之戰中打敗了羅澤洲和楊森。
從此,劉文輝和劉湘、鄧錫侯、田頌堯形成“四巨頭”,共同分割了川區。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指定劉文輝擔任四川省主席。
劉文輝利用身份,主動出擊,拉攏鄧、田等各方軍閥,聯合打擊敵對勢力。此時的劉文輝勢力範圍佔四川過半,且所佔地區人口稠密、物產豐饒,兵源和軍需物資都非常充足。於是他躊躇滿志,著手開始規劃當上四川督軍的宏偉藍圖,在成都大展身手。
狹路相逢、二劉爭川
經過一系列謀劃爭奪之後,劉文輝的實力幾乎可以劉湘分庭抗禮,劉湘有當“四川王”的野心,劉文輝亦未必甘心居於人下。之前四方混戰,二人力量皆不足以單獨與各方抗衡,所以只能聯手一一擊敗其他人。
但是後來各方衰退,只剩下劉文輝、劉湘叔侄二人勢力獨大的時候,他們便互相看不順眼,彼此之間的矛盾也浮出水面。
在四川這偌大的地盤上,兩人的政治見解開始交鋒,擦出致命的火花。
一方面,劉文輝野心要比劉湘大得多,他不甘心把腳步侷限於四川,一心想要把勢力深入到雲南和貴州,隨後控制西南、問鼎中原。
於是劉文輝跟劉湘商量兩人可以分工合作,一人外出作戰,一人留在四川當後援。但劉湘既不想自己帶兵出川,更不放心讓劉文輝出去大顯身手。
另一方面,二人在政治站隊上也涇渭分明。素有“四川王”野心的劉湘,自籌在全國軍閥中力量不算最強,於是他順勢提出“擁蔣統川”的口號,站在蔣介石一方,爭取支援。
而在川內擁有不小勢力的劉文輝,選擇了擁護馮玉祥、投靠汪精衛,堅決反對蔣介石。
正如劉湘的軍師劉從雲對劉湘說的那樣,“一林不藏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劉)”,兩人這是狹路相逢,都在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地互相排擠打壓,力圖削弱、瓦解對方勢力。
1931年,劉文輝斥巨資從外國購了進一批高階武器和先進的飛機散件,卻在經過萬縣港時被劉湘無理扣留。劉文輝去重慶交涉和談,劉湘也拒絕歸還。
多方交涉無果後,劉文輝當然很不甘心白白丟了45萬塊錢,於是他背地裡讓劉文彩派了一個叫胡文鵬的殺手去刺殺劉湘。
胡文鵬去了之後,一直隱蔽在樹上,想要尋找機會出擊,結果太餓暈倒了直接從樹上掉下,簡直令人忍俊不禁。事情敗露後,這件事情成為點燃“二劉大戰”的導火索。劉湘當即派兵對劉文輝發難,二劉矛盾頓時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兩人勢均力敵,各自擁兵十來萬。正面交鋒,一時也分不出勝負來。但是劉湘一邊聯合鄧錫侯、田頌堯、楊森等軍閥勢力,一邊想辦法去分化拉攏劉文輝的部將,再加上蔣介石的支援,因此佔據了較大優勢。
從1932年冬到1933年夏結束,經過了半年時間的戰鬥,最終劉文輝被劉湘打敗。被緊逼無奈之下,劉文輝不得不同意講和停戰,向劉湘通電認錯,答應擁護劉湘統一四川。
此時此刻,如果劉湘想要對劉文輝趕盡殺絕,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亦將剩勇追敵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是歷史的教訓不是嗎?然而他並沒有選擇那麼做,而是放了劉文輝一馬,這又是為何呢?鐵馬金戈、征戰沙場多年,劉湘考慮的因素有許多。
首先,劉文輝和劉湘同是劉氏家族的成員,兩人是嫡親的叔侄關係。劉湘再渴望權力,考慮到家族關係和血緣親情,想來也不忍心真的對劉文輝做出同根相煎的事情。
所以當劉氏宗族的族長、劉文輝的哥哥劉升廷找到劉湘讓他多考慮家族情誼,以及劉文輝夫人楊蘊光去成都找劉湘說情,問他到底要自己的么爸逼到哪裡去時,他作出了不對劉文輝趕盡殺絕的承諾。
其次,蔣介石的態度亦是讓劉湘做出這個決定的重要因素。二劉大戰之時,蔣介石想著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只是密切關注戰況而未曾插手。
當劉湘打敗劉文輝後,為了防止四川出現劉湘一家獨大的局勢,為了讓二劉互相牽制,蔣介石以國民政府的名義發表電報,要求劉湘立刻停火。
最後,是因為其他軍閥勢力的威脅。劉湘考慮到,經過一番大戰,自己已經元氣大傷,別人很可能趁虛而入。並且鄧錫侯等人勢力壯大後,也會是強大的爭霸對手,自己一個人無力抗衡。因此,不如手下留情,放過劉文輝,關鍵時刻或可助自己一臂之力。
多方因素攪和,再三思考後,劉湘決定放劉文輝一條生路,他說劉文輝腰桿太硬,自己只是想壓一壓劉文輝的氣焰。於是最終,劉文輝帶著僅存的12個團從成都退守雅安,轟轟烈烈的“二劉大戰”也隨之落幕。
當時的雅安,是一個經濟貧窮、政治動盪、文化落後、治安混亂、民族雜居的地區。劉文輝大費周章進行治理,終於在西康有了立足之地。
1938年9月,蔣介石為了拉攏劉文輝,同意了劉文輝建立西康省的要求,劉文輝如願登上西康省主席位。
此後他勵精圖治,銳意經營,使西康呈現出一片新氣象。
親共反蔣、通電起義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文輝捐款50萬元、物資若干,表明自己的抗戰立場。
後來,自請出川抗戰的劉湘因病死於漢口,蔣介石當即任命其親信張群為四川省主席,企圖控制川區,於是劉文輝趕忙聯絡鄧錫侯等人抵制蔣介石對四川的控制。
儘管如此,蔣介石也從未放棄對四川的拉攏政策,一直派人密切監視著劉文輝等人的動靜。劉文輝思索再三,認為國內能夠和蔣介石抗衡的只有中國共產黨。為謀生存,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劉文輝決定走“親共反蔣”的道路。
在抗戰中劉文輝開始逐漸和中共接觸,他先後與中共高層周恩來、林伯渠、董必武等人多次來往,後來還秘密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2年4月,劉文輝與周恩來在重慶秘密見面,兩人商談了一個多小時。周恩來那時就明確表示支援劉文輝反對蔣介石的控制,也正是這次談話,使劉文輝對共產黨的印象大為改觀。此後,中共還專門派了王少春常駐雅安,與劉文輝保持聯絡。
1949年三大戰役之後,解放戰爭基本接近了尾聲,蔣軍主力軍幾乎被全部消滅,蔣介石一路逃到成都,同時調令胡宗南等主要部隊集結西南地區,逼迫劉文輝表態,要他和胡宗南合作進行“川西決戰。”
當時蔣介石為了掃清障礙,派人送給劉文輝和鄧錫侯等人飛往臺灣的飛機票,其實是想把他們兩個直接挾持到臺島,防止兩人起義。遭到兩人拒絕後,蔣介石又打算把他們的親人都帶到臺灣,想利用家人來威脅他們,然而又被劉文輝他們糊弄了過去。
此時局勢複雜,早在1949年4月解放南京後,蔣軍的覆滅就已成定局,蔣介石的軍隊大勢已去,各方勢力明裡暗裡已經轉投共方。
而蔣介石被逼西南後,又調令胡宗南等主要部隊集結西南地區,想利用西南當解放戰場的大後方,繼續頑固抵抗。
胡宗南手下部隊是蔣介石的嫡派親軍,一直以來都與川軍水火不容。劉文輝和鄧錫侯明白,如果讓胡宗南成功佔領川內,事成之後,他們自己就只能屈居人下。兩人打心底不願意把自己經營多年的四川拱手相讓,於是,萌生了反心。
1949年9月,劉文輝接到周恩來電報,說道:“大軍即將西指,積極準備,相機配合,不宜過早招致不必要損失”。也就是希望劉文輝能將四川的將領召集起來,配合共軍解放西南。至此,劉文輝打消心中顧慮,決定投共,於是他聯絡鄧錫侯、潘文華等人商討起義之事。
12月9日,劉文輝與鄧錫侯、潘文華等人聯名從四川彭縣向毛澤東、朱德發去起義通電,他們鄭重宣告:劉、鄧、潘三部從即日起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係,竭誠服從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領導。
此後,“劉、鄧、潘”三人對四川境內的國軍部隊進行反攻,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最終解放軍於1950年3月24日進軍康定,西康阻擊戰也宣告結束。
劉文輝等人通電起義,使得蔣介石川西決戰的計劃宣告破產,最後他不得不退到臺灣。
戎馬一生、終歸平淡
1950年春,劉文輝,鄧錫侯等人從成都來到重慶,受到了各方人士熱烈歡迎。賀龍親自去劉文輝的住所拜訪,對他講述自己的經歷,並鼓勵劉文輝繼續前行。
建國後的劉文輝先後被任命為西南軍委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與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中央還授予了他一枚一級解放勳章,足見國家對他的重視。
在土改時期,他發表講話說:“我以前是大地主,現在要無條件無保留地把土地分給農民。”體現出較高的政治覺悟。
1959年,劉文輝被調任為北京林業部部長,先後視察了江西等地的林業發展情況,親力親為地參與了我國林業事業的發展部署,為中國林業的發展鞠躬盡瘁。
特殊時期,由於劉文輝和大地主劉文彩的關係被抄家,周總理聽說後立即把他轉進解放軍醫院保護起來。
1975年,劉文輝患癌住院,次年,當他得知周總理病逝後,不顧自身病痛,吩咐人用擔架抬著自己去北京醫院對周總理遺體進行告別。不久,他的病情急速惡化,隨後在醫院去世,享年82歲。
劉文輝前半生為了政治利益四方混戰,後半生則在人民陣營中鞠躬盡瘁。
權力鬥爭中的刀光劍影早已磨平了他的稜角,晚年的他迴歸平淡的心境,回首往事,他只對子孫說了一句:“搞政治沒意思。”
轟轟烈烈的軍閥往事最後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在勢力交錯的政壇上劉文輝得以急流勇退,人生亦是一番傳奇。
參考文獻
[1]叔侄爭霸:四川二劉之戰.賈國雄
[2]尋常往事:回憶祖父劉文輝.劉世定. 新星出版社.2009-08
[3]中國通史.李楠.遼海出版社.2015-01
[4]百歲追憶.張建安.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