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1年最後一批5.6秒Model Y的使用者,12月13日上牌至今,這輛車也開了兩個多月了,是時候寫一篇關於“用電”的使用感受了。由於這篇文章沒做計劃,我想到哪寫到哪,照片也都是手機隨手拍,有不足的地方還望海涵。
先挑重點說。我之前是2013款新蒙迪歐車主,在換電車之前,也曾對網友提及的“電量焦慮”十分介懷,尤其是對“電車捨不得開空調”與“冬天續航減半”的言論深信不疑。在買車前,我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思考:
1、我所處南方城市,冬天最低氣溫也就0℃,並且我有地下停車位(冬天恆溫在8℃左右),車輛不會露天放置,電池沒有低溫啟動的條件。
2、因為有地下停車位,因此可以裝充電樁,不用在公用充電樁排隊,電費也不足為慮。
根據我使用兩個月的感受來看,“電量焦慮”根本不存在。Model Y標續版的NEDC續航里程號稱525公里,實際表顯435公里,冬天0℃-10℃溫差開空調行車能跑350-370公里左右(憑感覺估算的),個人覺得城市內代步完全夠用。
關鍵來了,由於家用電樁充電方便,充一次大概三四十元,是油車相同里程數油費成本的10分之一,因此我反而想開空調就開,一上車直接調到最大檔,真正實現了“開空調自由”。此外,哪怕剩餘電量只能跑43公里我也不會電量焦慮,因為我知道城市中每隔20公里內都會有超充。
這就是“人本位”思想,當我沒開電車時候,覺得電車捨不得開空調是客觀存在的。當自己開上電車後,發現實際情況不僅不符,而且是反轉的,我再也不用像開油車那樣要考慮經濟性問題,而且Tesla APP可以遠端開空調,下樓前先開好,爽歪哇。
因此我現在跟身邊朋友灌輸一種思想,那就是在有電樁安裝條件的前提下考慮電車。如果不能裝私樁,建議買可以換電的蔚來,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電能量焦慮問題。這裡所指的“安裝條件”,不僅是指你有停車位,還要物業允許你裝。
緊接著充電樁進行延展,很多老小區不讓安裝充電樁,實在不行就算了,鬥智鬥勇很傷神,你不屬於適合電車的人群。但也別全信網上的報道,搞出了一種全天下物業都杜絕充電樁的氛圍。
實際上近十來年建成的小區,大多都允許你裝充電樁;太老的小區會因為電錶負荷而拒絕,也存在油車業主不同意電車業主裝樁的情況,一是私樁可能佔用公共面積,二是怕自燃牽連無辜。但實際上只要是規範安裝與規範充電,自燃機率比中彩票低
以我安裝特斯拉充電樁為例,物業不僅不阻攔,而且全程配合開具安裝許可證明。從申請電網報備到充電樁安裝總共耗時4天,大致流程:
1、先找物業,但在這之前,問特斯拉索要充電樁安裝資質等一切證明,他們會一次性全發給你。然後物業會開具許可證明,這就完成了一半。
2、再找國家電網,直接下個國網APP填報安裝充電樁,把物業開具的證明上傳,坐等國網派人來勘測與安裝電錶。注意,申請時優先選380V的三相電錶。
3、預約特斯拉上門安裝電錶,8000元充電樁包含40米的免費線材,我超了幾米多花了五百多,大致兩三小時才能裝好。
這裡說個題外話,我小區目前電車數量每個月以肉眼可見數量增長,因為我冬天在車庫跑步,年前特斯拉2輛,如今6輛,就連華為智選SF5都有2輛,最近多了3輛理想One。另外自己有車位裝電,最好是靠柱子的車位,如果是中間車位,可以學習下圖這個五菱mini車主的騷操作,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關於電費,有人說自己城市可以階梯電價,24點後充電更便宜。我這邊沒有這個說法,一個月大概用200元左右電費。接下來說下自購第三方慢充。
買慢充的背景是正值過年,我回鎮上老家怕沒超充,於是臨時花462元在鹹魚買了別人沒用上的公牛慢充,除了沒有自動感應開蓋外,使用方式跟原充沒區別。但這裡要注意,慢充需要接地線,我老家一樓儲藏間接了地線。
不過慢充是真的慢,直接上圖說話。當Model Y剩大概100-150公里電量時,超充只要一小時就充滿,家用原充需要5小時,而公牛慢充需要20小時左右。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用慢充。
最後說下超充,這個我目前只體驗過一次,是在本地一個有特斯拉門店的商場。該商場為特斯拉配套了十來個超充,我週末下班後過去充電很空,不需要排隊。充電速度就是我那張超充截圖,一個小時就搞定,我是用1500公里超充額度沒收錢,聽說這個速度不算快,最高功率充電一小時內必滿。
就寫到這,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