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上週新能源圈的新聞:
新車上市:
AMG首款純電車型官圖曝光;
極星precept量產版即將上市;
比亞迪海豹諜照曝光;
名爵全新純電動車外觀專利圖曝光;
騰勢MPV諜照曝光;
高合HiPhi Z諜照曝光;
公司動態:
比亞迪更換新標;
特斯拉闢謠:“特斯拉第二工廠落戶遼寧為不實訊息”;
比亞迪申請註冊元宇宙商標;
奇瑞與立訊精密合資成立新公司;
騰勢汽車銷售服務公司成立;
北京賓士召回EQC;
車企銷量:
乘聯會公佈新能源車1月銷量;
長城公佈1月銷量;
乘聯會公佈特斯拉1月銷量;
1月動力電池裝車量釋出,寧德時代裝車率超50%;
新車上市
1、
AMG首款純電車型官圖曝光
近日,德國AMG官網釋出全新梅賽德斯-AMG EQE的官圖,新車依舊是基於純電專屬的EVA平臺進行打造。
新車內飾依然採用EQ家族的設計和佈局,提供由全液晶儀表、內嵌式中控螢幕以及副駕駛娛樂屏組成的一體式螢幕,並利用整塊玻璃覆蓋。
本次釋出的車型為AMG EQE 43 4MATIC以及AMG EQE 53 4MATIC+,AMG EQE 43 4MATIC的最大功率為350kW,車輛的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4.2秒;AMG EQE 53 4MATIC+的最大功率為460kW,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3.5秒。
與普通版本的EQE一樣,梅賽德斯AMG EQE車型也配置的是90.6 kWh的鋰離子電池組,由十個模組組成。
以往的AMG作為賓士的“御用改裝廠”,會重新調校發動機、底盤來提供更強的效能,“一人一機”也成了AMG的標誌。但步入電氣化時代之後,電機的輸出特性反而拉低了效能的門檻,AMG也並沒有在EQE的基礎之上提供更強大的效能。如何在新時代延續自身的效能標籤,是AMG在下一步需要考量的事情。
2、
極星precept量產版即將上市
據悉,極星去年年底推出的高效能純電動4門GT轎跑——極星5將會在2024年正式釋出。新車將採用全新的定製化全鋁粘接平臺打造。
極星5設計來源於此前釋出的極星Precept概念車,透過官方側面圖中可以看出,量產版車型會延續極星Precept概念車的整體設計,僅僅部分細節會有調整。
全鋁車身有著輕量化、高剛度、高效能、環保等等的優點,極星5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選用製造成本和維修成本都較高的全鋁車身,來提高驅動效率、續航里程和車身的動態響應。但傳統的固化粘合劑粘接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大批次時生產質量不夠穩定。因此極星團隊開發了一種更快的製造工藝,加速極星5的開發進度,才能在4年之內開發完畢。
3、
比亞迪海豹諜照曝光
日前,疑似比亞迪海洋系列的新產品——海豹的諜照曝光。據悉,新車將基於比亞迪e平臺3.0打造,網傳售價區間為22-28萬左右,最快將於4月的北京車展亮相。
效能引數方面,新車定位中大型轎跑車,軸距達到2900mm,提供150kW、180kW的單電機後驅系統,以及最大功率360kW的雙電機四驅系統兩種動力配置可選。
目前比亞迪海洋系列只有“海豚”一款車型,但在e平臺3.0的加持之下智慧化方面的表現足夠亮眼,也因此在1月獲得了1萬多臺的新車銷量。隨著海豹等全新車型的加入,海洋系列或許會補足比亞迪在智慧化方向上的短板。可以預見到的是,今年比亞迪的銷量還會更上一層樓。
4、
名爵全新純電動車外觀專利圖曝光
近日,上汽集團全新純電架構打造的“全球車” MG EH32外觀專利圖曝光,今年將率先在歐洲市場迎來首發。
上汽集團表示,今年集團將重點佈局歐洲市場,計劃在歐洲全年銷售超過12萬輛新車,網點佈局超1200家。
去年歐洲新能源市場增速超31%,市場規模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但令人驚訝的是,2020年MG在歐洲的門店數量就已經達到400家,冰島、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都有涉足,因此1200家歐洲門店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而從上汽本次近乎瘋狂的佈局,以及蔚來、小鵬、比亞迪等車企出海的情況來看,歐洲市場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車的“第二戰場”。
5、
騰勢MPV諜照曝光
近日,騰勢新款MPV諜照曝光。據悉,該車車長預計超過 5m;離地間隙預計在 15-20cm,輪胎尺寸為 235/60 R18,目前還不清楚有沒有搭載空氣懸掛。
根據騰勢的戰略規劃顯示,騰勢將在今明兩年內在中國市場推出 3 款新車型:高階 MPV、中型時尚 SUV 以及中大型 SUV 。比亞迪方面也表示,比亞迪將傾注更多資源及核心技術在騰勢業務上,幫助騰勢在產品的研發及智慧製造、渠道和銷售服務等方面更上新臺階。
去年年底,騰勢的股權結構由比亞迪、賓士分別持股50%變為比亞迪持股90%,賓士持股10%,技術依然由比亞迪提供,但設計是否依然由賓士來做還有待新訊息的進一步公佈。但股權變更意味著作為技術提供方的比亞迪話語權正在增大,或許騰勢全新的MPV會搭載比亞迪的DM-i技術。
你們覺得,這會不會是比亞迪“夏”的換殼車型?來評論區聊一波!
6、
高合HiPhi Z諜照曝光
近日,高合HiPhi Z諜照曝光。從外觀來看,新車並沒有採用之前官圖中的電子後視鏡,而是使用傳統後視鏡,輪轂造型也有所改變。據悉,高合HiPhi Z將在今年實現量產和交付。
智慧硬體方面,新車共配備2個前向800萬畫素高畫質攝像頭,1個後視200萬畫素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個鐳射雷達以及4個側向攝像頭等31個駕駛輔助感測器,同時搭載英偉達Drive Orin-X晶片。目前,新車的動力、尺寸、續航、價格等詳細資訊均未公佈。
2022年1月,高合汽車總共交付了550輛高合HiPhi X。在站穩50萬+豪華電動SUV這個細分市場之後,高合HiPhi Z將會作為轎跑車型,補充高合現有的產品序列。去年,高合汽車已經完成了37家高合體驗店HiPhi Hub、17家高合交付中心和155個服務網點的佈局,這也對高合HiPhi Z的售前和售後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公司動態
7、
比亞迪更換新標
2月17日,比亞迪集團宣佈對其品牌進行煥新升級,釋出新標識。此外,集團旗下的比亞迪汽車也對標識進行了升級。
據悉,比亞迪集團此次標識煥新,在保留正紅色和圓環圍合的基礎上,對圓框線條、字型細節進行了細節上的調整,原有字形的銳角更改為更加圓潤的圓角。
除了集團標識之外,“比亞迪汽車”的品牌標識也進行了最佳化。
企業LOGO更新換代,一般是為了擺脫消費者原有的印象,因此往往伴隨著重大的市場變化和戰略調整。比亞迪上次換標還是在2020年1月,換標後推出了更加高階的漢系列車型,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銷量突破10萬臺,也用走量的DM-i車型站穩了新能源頭名的位置。而本次更換新品牌標識之後,網路上也曝出了一張比亞迪的新車規劃圖,其中唐EV、漢DM-i及四驅車型、漢EV GT版等均在列。
在產品序列更加完善之後,今年比亞迪的表現如何,你怎麼看?
8、
特斯拉闢謠:“特斯拉第二工廠落戶遼寧為不實訊息”
近日,有網路傳言稱:根據《遼寧釋出》“結合文官片區城市更新,拉開工業發展空間,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車專案落地奠定基礎”的訊息,特斯拉第二工廠將落戶遼寧。
隨後,特斯拉中國對新浪科技表示,此為不實訊息。目前,“遼寧釋出”已刪除此訊息。
在去年特斯拉取得93.57萬輛的全球的銷量之後,馬斯克表示:今年特斯拉的增速將達到50%以上,即全球銷量超過140萬輛。而目前特斯拉在德國柏林和美國德州的工廠由於疫情等原因遲遲未能投入使用,擴大產能變成了特斯拉的當務之急。1月27日,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將為亞洲下一座特斯拉超級工廠選址,結果有望在2022年底宣佈。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的建立,對當地經濟、就業等方面都會有極為正向的影響,可謂是一個“香餑餑”。
那麼,你認為特斯拉第二工廠會不會落戶在瀋陽?還是會落在其他城市?來評論區聊一波!
9、
比亞迪申請註冊元宇宙商標
2月14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註冊了“比亞迪元宇宙”商標,國際分類為運輸工具,目前商標狀態為申請中。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大火,除比亞迪之外,多個車企都已經申請了“元宇宙”商標。元宇宙概念就是透過數字孿生技術和擴充套件現實技術新建的虛擬現實世界,能夠提供沉浸式的科技體驗。而元宇宙概念和新能源車的智慧座艙融合之後,能夠讓車主在車內實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轉換,從而體驗到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這也是目前很多車企爭相註冊“元宇宙”商標的原因。
10、
奇瑞與立訊精密合資成立新公司
近日,立訊精密的公告表示,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
立訊精密是一家技術公司,主要是對聯結器、連線線、天線、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應用於消費電子、通訊、汽車及醫療等多個領域。
立訊精密是蘋果在華的核心供應商之一,蘋果的收入佔比達到70%。目前,公司負債高達169億,這導致,立訊精密的成敗皆取決於蘋果。所以,立訊精密和奇瑞這次的合作,是立訊看準了汽車電子在將來龐大的市場,也是奇瑞集團希望透過立訊精密向更高階的智慧電動車轉型。所以這是一個雙方互利的合作。
11、
騰勢汽車銷售服務公司成立
2月14日,騰勢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營業務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充電樁和保險代理業務等,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名幣,比亞迪100%控股。
騰勢是由比亞迪和賓士合資成立的公司,在雙方合作中,比亞迪提供技術、賓士提供設計。去年年底,騰勢的股權發生變化,由比亞迪、賓士分別持股50%變為比亞迪持股90%,賓士持股10%。持股的變化說明在之後,騰勢會更著重技術的研發和投入。在加大研發投入之後,騰勢建立自己的全資銷售渠道,是從研發到銷售,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12、
北京賓士召回EQC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訊息,日前,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 2022 年 8 月 15 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 2018 年 11 月 30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5 日期間的部分 EQC 電動汽車,共計 10104 輛。
由於電動驅動模組製造偏差,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電動驅動模組內的冷卻系統可能存在密封不足,導致冷卻液滲漏。如果冷卻液微滲到電機內,長期使用後可能降低高壓系統的絕緣電阻值,極端情況下車輛可能無法啟動。冷卻液滲漏不滿足國家相關強制性標準中關於冷卻系統密封的要求,極端條件下,車輛的電動驅動模組輸出功率會降低,存在安全隱患。
賓士EQC因冷卻液滲漏、導致電機燒壞的現象,在2年前就已經有偶發案例。在1次或多次更換電機後,終於在1月份引發了68位賓士EQC車主的集體維權。
幸運的是,在車主發起聯合宣告後僅短短一個月,賓士就發起了召回,承諾為車主更換改進後的電驅總成,但車主還需要等待長達半年時間(8月15日起)才能開始召回。反觀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在問題爆發之後幾乎是立刻展開召回,響應速度明顯要快很多。在新的電氣化時代,百年品牌如何做好服務的問題,的確值得賓士好好反思。
車企銷量
13、
乘聯會公佈新能源車1月銷量
乘聯會資料顯示,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41.2萬輛,同比增長141.4%,滲透率超1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32%;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22.9%。
從乘聯會的銷量資料中可以看出,1月份19%的新能源滲透率基本維持了上個月的水準,且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上升明顯,國產新能源車型越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榜單中並沒有出現特斯拉Model 3的身影,原因是特斯拉Model 3的產量優先出口歐洲,而國內2988臺的銷量剛好排在十五名開外。
14、
乘聯會公佈特斯拉1月銷量
乘聯會公佈資料顯示,特斯拉1月份中國產汽車銷量為59845輛,出口40499輛,國內零售銷量19346輛。
今年年初,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就預計今年特斯拉的銷量將會達到150萬輛。截止到昨天,中美兩國的特斯拉新車交付日期已經排到6月份,而上海工廠也已經向歐洲地區發出至少13艘貨船,這說明特斯拉在全球市場都在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態。未來只有等到德國工廠和德州工廠正式投入生產之後,特斯拉全球產能調配上的緊張狀態才能得到有效緩解。
15、
長城公佈1月銷量
長城汽車2月14日晚間公告,1月新能源車銷量為13781輛。作為長城目前唯一新能源品牌,尤拉1月銷售13,229臺,同比增長28.9%。其中尤拉好貓1月銷售9020臺,同比增長333.4%。
長城汽車1月的新能源銷量中,尤拉銷量佔據96%,其中好貓的銷量佔據尤拉銷量的68%。但令人意外的是,尤拉在今天已經停止接收黑貓、白貓的訂單,並且社長透過和 4S店人員的溝通,確定此訊息的真實性。有一種說法是,尤拉的這一舉措,是因為要給自己的高階車讓路,解放一部分產能提供給即將上市的閃電貓、芭蕾貓等車型。
16、
1月動力電池裝車量釋出,寧德時代裝車率超50%
2月16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佈今年1月動力電池月度裝車量資料。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29.7GWh,裝車量共計16.2GWh,同比上升86.9%。
其中,寧德時代裝車量為8.13GWh,以50.24%佔比位居第一。
雖然寧德時代1月排名依然領先,但是整體裝車量和市場佔比都有所下降。目前特斯拉的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供應,特斯拉1月銷量下滑1萬多輛,其電池空缺正好補齊寧德時代1月下降的電池裝車量。
隨著新能源市場滲透率的增加,車企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作為頭部的寧德時代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態,其餘廠商也紛紛公佈了更高的裝車量目標。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國內動力電池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