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車或者看車輛評測時很多人都會在介紹發動機技術部分聽到單點電噴、多點噴射、混合噴射、缸內直噴等字眼,這些技術體現了發動機什麼效能?對我們購車選擇有什麼影響?聽不懂的東西總會讓人覺得很厲害,以下作者將通俗地給大家介紹發動機進油方式,避免在購車時受字眼蠱惑多交“智商稅”。
在介紹前先認識發動機燃燒結構,大家都知道發動機是靠燃油產生動力,燃燒離不開三要素“可燃物、氧氣、火源”,發動機內部燃燒時透過氣管和油管在燃燒室排入空氣和燃油,火花塞點燃油氣混合物發生燃燒使發動機做功。其中,根據油管噴油的位置將發動機分為單點電噴、多點噴射、混合噴射等。
單點電噴與多點噴射
單點電噴是最簡單的燃油噴射方式。拿四缸發動機來說,空氣由一條發動機進氣總管進入後由四條歧管將氣體匯入到四個缸體中,單點電噴技術就是把噴油管安裝在進氣總管中,噴射的燃油在總管已經和氣體形成了油氣混合物,隨後透過歧管進入四個缸體中被點燃。單點噴射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由於噴油位置處於空氣流速最快的進氣總管中,噴油壓力不需要很高,在所有的供油方式中壓力最低,一般0.1Mpa。製造成本低,用在前期的車輛發動機當中,由於歧管長度的不同,所以油氣混合物的輸送和分配不完全一樣,造成難以充分燃燒,各個氣缸壓力差異相對較大,現在基本已經淘汰。
發動機歧管
為了改良油氣混合物的輸送和分配差異大的問題,就有了多點噴射,即把噴油嘴移動到了歧管上,可以根據各氣缸的燃燒狀態控制噴油量,相對單點電噴不僅降低了油耗還提升了動力。但系統更加複雜,需要更高的製造成本,多用在自然吸氣車型當中,1.5L最為常見。
單點電噴與多點噴射
缸內直噴
缸內噴射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將燃油噴入到燃燒缸內,所以噴油嘴直接就安裝在發動機燃燒缸內,氣體透過歧管進入缸內與噴出燃油形成燃氣混合物後點燃推動發動機做功。相對前兩種進油方式而言直供缸內的供油方式減少了損耗,油耗量低,升功率大,壓縮比高達12,與同排量的發動機相比功率和扭矩都提高了10%。但是要求更大的噴油壓力和更高的缸體強度,而高壓也使得燃油霧化更細,從而實現精準控制,缸內直噴缺點是PM2.5排放大幅特高,因此有些汽車會加裝微粒過濾器,也是。缸內直噴技術常見於1.5T、2.0T渦輪增壓式車型。
缸內直噴
混合噴射
由於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車輛動力的需求和環境保護成了對立面,此時一種由缸內直噴和歧管噴射的組合噴射方式被開發出來,稱為“混合噴射”。這種噴射方式滿足了缸內直噴高負荷下汽車動力輸出的要求,也透過歧管噴射解決了低負荷下氧氣過量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同時歧管噴射的加入也緩解了缸內直噴積碳較多的問題。混合噴射的發動機集優點於一身,其高昂的製造成本讓其大多用於高階車型或者高配車型當中。
混合噴射
結語
掌握一定的汽車知識對於購車時有著防止交“智商稅”的作用,作者在以上內容系統介紹了燃油發動機常見供油技術的特點和用途,希望可以幫助消費者在買車時銷售天花亂墜的介紹中認清真相,選到自己心儀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