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歷史現場:發現中華第一城

歷史現場:發現中華第一城

2007年11月29日,考古人員在浙江杭州宣佈,良渚文化核心區城發現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城。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諸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堪稱“中華第一城”,其意義不亞於殷墟的發現。

王有根一聽“城牆”兩字便兩眼放光,踩著摩的“突突”地迎上來。這個土生士長的瓶窯人已記不清是近一個月第幾趟載人去看新發現的良渚文化遺址。2007年11月,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再次轟動了海內外:一座南北長約1900米、東西寬約1700米的良渚古城被髮掘出來,出土的陶瓷碎片顯示,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於距今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晚期。

摩的在小雨中漸漸遠離富足的浙北小鎮中心地帶,在滿眼田野青翠間轉過幾個彎後便看見了遠古。

意外發現的“土築金字塔"

遺址的發現始於去年6月的一次偶然。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長劉斌和同事們在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鳳山村葡萄坎的河溝裡發現了一些良渚晚期的破碎陶片,然後考古人員試探性地往東挖了一個小坑,卻意外發現河溝東面有一座寬60米、全部用圓滑石塊鋪成、往南北方向延伸的地基。

18個月後,沉睡5000年的良渚古城展現在考古工作者們面前。城牆是氏族社會和文明社會區別的一個重要標誌。這是一條兩車道寬的城牆遺址,它像一條遊走的巨龍,潛伏在瓶窯鎮郊的稻田下,沿西面穿行近兩千米,到西南角鳳山,再往東方潛行1.5公里,經過正東山後轉彎,往北奔跑1.7公里,經過長命村金家弄,到東北角雉山後,它還是停不下來,轉西,在地底再前行1.5公里,才在西北角首尾相交。古城總面積達290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紫禁城。

良渚古城牆用大石頭鋪成地基,石塊大小基本均勻,顯然是經過人工挑選的。它們被墊放在沼澤地上,隔開了潮溼的地氣。地基之上,是一層層不斷加高加厚的夯土,夯土裡有5000年前紅燒土的痕跡。古城牆厚度達

2021年9月22日07:15

EA

40~60米,保留比較好的城牆如今仍有4米高。城牆部分用純黃土堆砌,因為先民們已認識到,只有那種燒過的黃土才可以用來建城-至今當地人仍用黃土築河堤。在古城牆的黃士層中,有時還會摻加一層黑色的黏土層,這增加了城牆防水能力。

劉斌說,良渚古城牆的建築技術有別於北方城市的夯築技術,在同時期的其他城市遺址中也未見發現,是獨一無二的。以至於有些專家把良潛吉城牆稱為“土築金字塔"。

城牆外,有人工護城河環繞,東苕溪緊靠城門,從西南往東北擦過固若金湯的城池,城牆到南北兩山是等距離的,良渚人利用地形,精心勘測,打造了一個世外桃源。

中華第一城

考古發現,良潛建城所需的土石全都不是當地產出,而是從南邊山上採來的。生活在5300至4300多年前的良渚人沒有機械,更沒有開山的炸藥和雷管,他們放火燒山,再用水潑到滾燙的山體上,於是山體表層崩坍,良渚人再把這種大小均勻的石塊用船載到城牆工地。船的遺蹤雖然尚未發現,但是考古發現有船漿,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船隻就是在水一方的良渚人的交通工具。

一個如此浩大的工程量,需要調動多少人力物力?故宮博物院院長張恩培先生把良渚古城牆稱之為“中華第一城” ,因其時間之早,規模之大,技術之成熟,別處難以比擬。倘若沒有早期國家的出現、沒有能調配人力物力的強力王權出現,是不可能做到的。

事實上,考古學家們早已注意良潛文化遺址強烈的國家性質。

1977年,中國考古學奠基人蘇秉琦先生經過杭州,到瓶窯考察,經過臨近營溪的大觀山果園,看到那個緩緩上升之後又緩緩下沉的大土坡,蘇秉琦發呆了。不知是不是自言自語,他問身邊人, “你看杭州在哪裡? "他接著自問自答, "我看這裡就是古代的杭州。”

16年之後,蘇老先生矚目的土坡底下挖出了莫角山高臺遺址。

這個高臺高達8米,面積起碼有7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

平臺上西北、東北、西南三個方位,又各有一個小高臺。西北角的小高臺上有三排直徑90釐米、兩個人張開雙臂未必能抱攏的柱坑,無疑是大型建築物築角的痕跡,很有可能這就是王宮:考究的夯土,這麼大直徑的柱坑,只有很高等級的貴族才能享用。這麼大規模的建築,估計1000個人建造,也要造10年。

莫角山的熟土墩被認為是“王”的居住地。多年來,縈繞在劉斌的團隊以及所有良渚文化研究者心頭有一個疑問:王有沒有城?王的城有多大?坐落在哪裡?而城牆作為莫角山熟土墩的同齡產物,揭曉這個謎團。

城終於出現了。城的西牆並非正南正北,中間一些緩慢的曲率說明當年河繞城而流,城依河而建。而解剖溝中城牆外測的黑色淤泥明顯多於內側,它們是由生活堆積物在漫長的歲月中蛻變而成。此前,在良渚鎮廟前遺址,考古工作者也挖到過考究的房子:迴廊結構的雙排柱結構孔坑,孔坑下面還有木板的痕跡,先墊木板隔絕水氣,上面再立柱,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土木建築工程。但它的臺子高度和麵積規模遠不如莫角山。如果莫角山上住的是國王,那麼廟前住的很可能是他的大臣或者諸侯早於莫角山遺址一年發現的反山墓葬群已證實了國王和貴族的存在。反山墓穴的陪葬品等級是所有“土築金字塔”中最高的,相當於王陵級別;而稍後一年發現的瑤山、匯觀山,等級則略低於反山,可能是大臣或者巫師。

陪葬品越多的墓葬,安放棺的平臺距地面越高,也象徵著越高的等級,平民的墓穴常常不築臺,直接埋在地裡。反山墓主人按陪葬品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既葬蹤又葬錢,代表的是王公貴族;第二類是隨葬錢而不隨葬瓊,代表的是軍官;第三類是隨葬瓊而不隨葬鉞,代表的是巫師。

生活在古城中的先民,無疑是古城建造的指揮者及組織者,也就是良渚古國社會中的“上流人士” ,包括國王、大臣、巫師、軍官等等。而平民只能住在城外。已經發現的2000多座以上良渚時期墓穴裡, 60%-70%是隻有幾件陶器的小型墓穴,說明當時平民階層數量相當龐大。按照陪葬品的多少,大致可以看出,良渚已經有王族、貴族、富人、平民的身份排列。不僅有相對於平民的高高在上,貴族內部也有高低貴賤之分。

如反山12號墓主人,是既葬瓊又葬錢的王。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規格最高的良渚墓穴,出土了良渚文化遺址中的玉蹤王、玉鉞王。南面23號墓女主人則被推測非常富有,因為她有最多玉璧,大大小小一共54塊,散落在她腳的周圍。它的被發現又引出了後面的10座墓。男性一律葬在北面,女性葬在南面,根據陪葬品相對於棺槨的位置,可以判斷出墓中死者頭朝北腳朝南。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教授嚴文明曾在媒體釋出會上宣佈,新發現的良渚古城是文明聖地。以這個古城為中心,嘉興、蘇州、上海、常州等環太湖地區,在當時應是有統一的宗教觀念和相互關聯的政治組織。這個文明中心的核心是良渚王城,它的統治範圍是到錢塘江以北,長江以南,更遠可能擴張到蘇北和浙江守紹平原。很可能,良渚文明還到了更遠的地方,從出土遺址看,它最遠往西走到了四川的三星堆,往南走到了廣東的曲江石硤。

支援這種推斷的一個直接證據是:反山12號墓玉瓊王上的“神徽”圖案,在太湖流域的眾多古文化遺址中屢屢發現。這個神秘的“神人獸面紋”被大量精工細刻在良渚時期的玉琮、玉鉞上,雕刻著卷紋雲和大量羽毛,紋路細密到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這個影象一直被學者們反覆研究,那是一個長得像老虎的怪獸的頭上,坐著一尊大眼、寬鼻、齜牙咧嘴、神態威嚴的神。神長得有點像埃及法老,又有點接近三星堆的青銅人面像。

按照劉斌的說法,這就是一個神,一個良渚文化區人們統一信奉的神。

它表明良渚先民們的宗教信仰已經脫離多神教,進入一神教階段。它更是連線龐大的良渚社會各個階層的精神紐帶。

經過幾代考古人之手,良渚先人的生活拼圖已日趨完整。而城牆的發現,或將成為良渚人生活拼圖中又一塊至關重要的新內容。

約5300-4000年,我們的良渚先民腳睬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水網交級的沃土,頭頂溫暖適中的陽光下開始了他們的生息繁衍。

他們最初在族長率領下,過著大家族的生活--那時落單者將隨時面臨不可測的兇險:飢餓、寒冷、野獸 .漸地他們學會了夯土立樁造土木結構的房子,又發明了石犁,開始了稻作農業。

良渚人喜歡集體下田耕作,一起勞動,耕地有石呂、鋤草耕地有石刀、石鏟、石鋤,收割有石鐮和割稻穗的半月形雙孔刀…

不過在稻穀成為主食的同時,先民們還是喜歡偶爾上山打打獵或者出海捕捕魚改善一下生活,運氣好連海里的鯊魚都能抓到成為盤中美餐。野味則有鹿、梅花鹿、四不象、虎、象、野豬以及各種鳥類。

良渚人還講究葷素兼搭,盛食物的黑陶器裡除了山珍海味外,也少不了自己種出來的蔬菜瓜果。

他們會種不同口感和營養價值的大米,可能會釀製米酒。另外,這一帶水果豐盛,他們還可能會釀果酒。

至於良渚人是在家喝酒還是在酒肆聚眾而飲就不得而知了,能夠推測的是,良渚人吃飯喝酒都喜歡席地而坐或者蹲著,因為出土的酒器和陶器,裝飾的部位都在席地而坐或者蹲著才最容易看到的地方。還有就是良渚人在和神“溝通”的時候需要藉助酒力,因為酒使人產生迷幻的感覺,透過這種感覺巫師可以把良渚人帶進祭神的最佳狀態。

農業收成一年好過一年,漸漸地就不需要所有勞動力都下田勞作了,有人去當兵,有人成為專職巫師,對於品質生活的追求則產生了專職的玉匠,良諸人鍾情於一種通透的石頭,它被稱作玉。玉匠們不惜心力從無數普通石頭裡找到看起來差不多的玉的原石,把它的晶瑩光澤打磨出來,做成各種樣式,身上戴的屋子裡擺的平時用的,玉瓊、玉璧、玉錢、玉冠、玉鳥、玉色. 圖案的雕刻精緻到要用放大饒才看得清。

戴帽著衣褲穿木展的良渚人還會在黑陶器上刻各種符號進行交流,有十幾種,那被認為是良潛人在祭祀活動中產生早期的記事符號。

良諸人必須在較短的生命時間裡完成各種使命,在當代人三十多歲還在談戀愛的年齡,良諸人已經傳宗接代並走完一生。他們的家庭一般只有兩代人,等不及三世同堂。出土墓葬還表明,良諸人已經過上了一夫一妻的現代婚姻生活。

資訊

良渚文化是夏商周三代以前中國遠古文化發展的一個頂峰,分佈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餘杭區的良渚、瓶密兩鎮。

1936年11月3日,西湖博物館年僅24歲的施昕更發現良渚文化。

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夏燕正式提出了“良諸文化”來命名這支為中華文明的誕生做出卓越貢獻的原始文化,很快被接受並沿用至今。

1977年,考古學家蘇乘琦推斷“良渚乃古杭州”1986年,開抵反山墓葬。

1987年,清理安溪瑤山良諸墓葬,首次發現了與祭壇複合的遺蹟。

1991年,瓶密鎮匯觀山發現一處形勢與瑤山十分相似的祭壇,總西積近1600平方米。

1992年至1993年,發掘莫角山遺址。

2006年6月,意外發現良渚古城牆。

2007年11月29日,考古人員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良渚古城牆的發現。(資訊來源:看歷史)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21

相關文章

甘肅一市通三省,古為“西出長安第一城”,後稱“隴上旱碼頭”
甘肅簡稱"甘"或"隴",它由身處西北的甘州.肅州兩地各取首字組合而成,它宛如一柄吉祥的如意,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展開,嵌入祖國的行政版圖中.說到甘肅,不少人的印象是 ...

城頭山:“華夏第一城”的生命史
引言:距今6000年左右,武陵山向東伸入平原的最後一塊崗地的東南邊緣,聳立著一座外帶環壕的圓形土城,它刺破了遠古東亞大陸的野蠻與洪荒.折射出中華大地上第一縷文明曙光.這座古城背依武陵餘脈,向東俯瞰地勢 ...

天水有一座廟,被稱為中華第一廟
甘肅天水,古稱秦州,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被稱為羲皇故里.天水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名勝古蹟眾多,伏羲廟就是其中之一. 天水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 ...

紅色文學經典重回歷史現場

紅色文學經典重回歷史現場
1920年,21歲的瞿秋白應聘擔任<晨報>特派記者,踏上了對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考察之路.他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成<新俄國遊記>一書,這是一顆偉大的心靈為了探索真理 ...

規劃獲批!這一次,大連能坐穩東北第一城嗎

規劃獲批!這一次,大連能坐穩東北第一城嗎
文丨西部菌 東北振興,又一項重要檔案批覆.這一次,是遼寧. 日前,<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正式批覆.檔案全文雖然尚未公開,但從批覆的內容可以看出,此次規劃賦予遼寧的一些利好. 比如 ...

河北人口增速第一城,十年間人口增加逾百萬,如今常住人口546萬

河北人口增速第一城,十年間人口增加逾百萬,如今常住人口546萬
河北省很富裕的城市,十年間人口增速全省第一,人均收入3.4萬元 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如唐山.保定.邯鄲等,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省會石家莊.一般情況下,省會是一個省當中發展最好的城市,只不過河北省是個 ...

山東省“第一城”,經濟發達,旅遊資源豐富,好多人誤以為是省會

山東省“第一城”,經濟發達,旅遊資源豐富,好多人誤以為是省會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山東省位於我國的華東地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大省,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而說到山東省的第一大城市,那肯定就不得不提舉 ...

中國體育品牌第一城,到底有多猛?

中國體育品牌第一城,到底有多猛?
▲ 在晉江的野球場,你經常可以享受到"戶外NBA"的觀賽體驗.攝影/王滄海 -風物君語- 愛拼晉江 泉南重鎮 福建工廠 中國體育品牌之鄉 三道槓和鉤子LOGO,曾是無數小鎮青年心照 ...

NBA歷史上與“一人一城”失之交臂的傳奇,誰更可惜?

NBA歷史上與“一人一城”失之交臂的傳奇,誰更可惜?
科比-布萊恩特.蒂姆-鄧肯和德克-諾維茨基等人在NBA締造的"一人一城"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隨著NBA抱團之風盛行,這樣的故事恐怕會越來越難看到.球星不能"終老一支球 ...

買房最高補貼10萬!“救市”第一城誕生,下一個是誰?

買房最高補貼10萬!“救市”第一城誕生,下一個是誰?
文|凱風 繼"限跌令"後,"救市"第一槍也來了. 近日,哈爾濱釋出<關於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出16條新政. 主要政策如下: ...

幸運的“過失” | 科學史小畫

幸運的“過失” | 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中科院之聲不定期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為大家介紹一段科學史和其背後的故事.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是常用的抗菌藥品.它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種抗生 ...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中國金幣餘杭良渚古城,被世界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城",為中華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有力的考古明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 ...

一輩子必須去一次的歷史遺址:河南殷墟,看看3000年前的中華文明

一輩子必須去一次的歷史遺址:河南殷墟,看看3000年前的中華文明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從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承認中國的悠久歷史. ...

發現胰島素的曲折歷史:窮醫生班廷破釜沉舟,多倫多男孩九死一生

發現胰島素的曲折歷史:窮醫生班廷破釜沉舟,多倫多男孩九死一生
作者: 科學聲音知識寫作訓練營 劉永清.董軼強 多倫多的小病人 1922 年 1 月 11 日,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空氣寒冷而清澈.14 歲的男孩湯姆森蜷縮在窗前的椅子裡,享受著冬日的暖陽.一塊厚厚的毛毯 ...

高校歷史學科新文科建設如何守正創新—走進現場,讓田野成為“知識活化器”
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高等教育進入全面提質創新的新時代.為了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新文科建設應運而生.兩年多來,新文科建設實踐探索快速發展.這種轉變不是表面的.功利的, ...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1921年,因"仰韶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標誌著現代中國考古學之始.至今,已百年. 現代考古學之於中國意義,可用梁思成這句話:"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本民族歷史文 ...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號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55年7月,國家決定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 在成立水電壩址查勘隊的同時,還由時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qu ...

走向民間,發現另一個江南

走向民間,發現另一個江南
<紙上>之<與茶> 胖桃子畫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多年來,作家蘇滄桑不斷走向民間,汲取文化營養,逐漸形成個人相對穩定的書寫物件和審美趣味.她找到了一條適合於自己的創作道路 ...

毛澤東歷代專車:第一輛陳嘉庚贈送,最後一輛紅旗沒等到便已離世

毛澤東歷代專車:第一輛陳嘉庚贈送,最後一輛紅旗沒等到便已離世
1940年5月31日,愛國華僑陳嘉庚承載著無數南洋華僑的厚望抵達延安. 南門外,5000多人,有農民,有孩童婦女,也有戰士與高層幹部,大家齊聚在一起,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歡迎他的到來. 原本陳嘉庚對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