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馬體嗎?這是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的區域,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影響人類記憶的關鍵組織。海馬細胞間的神經突觸使得識記、呼叫成為可能,記憶不再是天方夜譚。失去海馬體的人,會經常性地遺忘,而且無法形成新的記憶。
對海馬體的研究,是腦科學領域研究記憶的一大跨越。
眾所周知,記憶過程包括三個環節,識記、保持和呼叫。任何一段記憶的形成,都離不開海馬體的運作。雖然體積小,但只要有外部資訊輸入,它都能快速進行編碼,讓資訊留存在顳葉上,實現“記住”,它還能隨時隨地、根據需要將已經記住的資訊調取出來,進行“輸出”。
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神經突觸的構築、膠著和傳導”。不過,哈佛醫學院研究員、腦科學專家川崎康彥想用一種更簡明、易懂的方式來解釋記憶力的形成,於是,他結合自身克服遺忘、提升記憶的經驗,以哈佛學者嚴謹、學術的態度總結出《哈佛長時記憶法》。《最強大腦》腦王教練袁文魁也特別推薦了這本書。
川崎康彥認為,開始記憶之前,先要克服記憶的心理障礙和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塑造擅長記憶的大腦。第一步,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人生就是一場不斷製造長時記憶的旅行,我們會遇到各種變化和選擇,記憶能讓我們更瞭解自我和世界,應時而變、應勢而動。
第二步,對新鮮事物懷抱期待。倦怠是記憶最大的敵人,一個喪失探索興趣的人,必然是個記憶力平平的人,因為他不再對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記憶的本質是為了傾訴,在一件事上努力鑽研,就可以實現質變,詞人李清照,便是在寫詞這件事上做到了極致。
第三步,保持平和的心態。這點對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很有價值。如果總是記不住課文,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生氣?其實,你想錯了,不要將記憶當成任務來完成,而是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比如獎勵自己一顆糖、把每一次都當第一次來記,讓記憶也能變得好玩又生動。
做到了這三步,還不夠。要想真正成為一名記憶高手,就需要從實際的方法論入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創造一個適宜記憶的環境,比如,保持書桌的乾淨整潔,確保物品擺放得當、隨取隨用,增添讓人舒緩壓力的植物或香薰,或者保持室內的低溫等。
這些環境中的小細節,在潛移默化中能給我們的大腦形成暗示:乾淨的書桌不適合睡懶覺,整齊的物品降低了搜尋難度,植物和香薰刺激著視覺和嗅覺,讓人精神亢奮……所以,當我們身處其間時,便能輕鬆地進入學習、記憶的狀態,提高記憶效率。
不過,光有適宜的環境還不夠,川崎康彥另外提出來三種保持長時記憶的方法,囊括了記憶的全部過程,而且上手難度也不高,十分值得我們借鑑。
第一種方法,列好程式,事先計劃好怎樣輸出。
這是記憶的第一個環節,識記。對輸入的資訊,如果不做加工,便很容易會被遺忘,只有把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大腦才能給到我們意料之外的驚喜。此時的記憶往往與我們的興趣息息相關,輸入資訊,形成想法,再次輸出,再度輸入……過程的重複,加深了我們的記憶,還能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更加靈活,使得保持和呼叫記憶也不再困難。
有了輸出的存在,就對資訊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朋友告訴你,要去一場電影分享會,你肯定會萬分認真地看完一部電影,這就是事先做好計劃的結果。有書君在共讀這本書時,就運用到了這個方法。開啟書的第一刻起,腦海中關於長時記憶法的框架就開始搭建,從而更好地將書中的核心內容呈現給大夥。
第二種方法,對抗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鞏固記憶。
這是記憶的第二個環節,保持。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描述了遺忘規律,被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們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保留比率越來越低,直至最後大半忘卻。這個實驗不僅證明了記憶的流逝,而且提出了記憶與時間的一對矛盾關係。
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記得快的人往往不如記得慢的人,記得牢。這是因為記得慢的人往往需要多次、重讀地進行復習,每一次複習都能幫助他加深印象,讓記憶變得更牢。川崎康彥從中得到啟發,提出了違背遺忘曲線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每天臨睡之前,像在腦中放電影一樣,將需要記憶的內容進行復習,前三次中間間隔一天,此後間隔天數奇數遞增,直到一個月之後重新再複習一遍,達到鞏固的效果。大腦在休息時,往往處於放鬆的狀態,此時用來記憶,比白天時效果好一倍。
第三種方法,巧妙利用直覺和閃念,建立記憶宮殿。
這是記憶的第三個環節,呼叫。當我們透過輸入-輸出、重複進行記憶時,還要注重對已記憶資訊的呼叫。這也能解釋為何常常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正是呼叫過程上出了問題。
用背單詞來舉例,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聯想記憶法,透過對單詞的音、意、形進行聯想,讓單詞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們腦海中,從而成為長時記憶,像諧音的“俺不熱了”其實就是英文單詞——雨傘“umbrella”。在生活中,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可以用於聯想的記憶形式。
比如,來到江西的滕王閣,無需任何提示,我們就可以在腦海中呼叫王勃的《滕王閣序》,脫口而出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早已成為我們記憶的一部分,只要受到外界環境或場景的刺激,就如同條件反射一般,不由自主地跳出來。
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就是對記憶的內容進行聯想,實現口、腦、手、心並用,把記憶變成一個延續性的過程。從記憶形成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能透過搭建自己的記憶宮殿,實現對記憶內容的梳理、排序,從而讓記憶更加持久、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