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句諺語:“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交情說長很長,有的人認識了就是一輩子;交情說短也短,有的人昨天還親密無間,今天就形同陌路。
友情的長度,往往取決於你做事的尺度。做事沒分寸,再深的友誼也會被耗盡;就算關係再好,也千萬別做這四件事。
一、朋友不想說,你就不要問
上大學時,班上有個同學嘴特別碎,對別人的事總是特別關心。看見別人考完試臉色不好,還問別人考了多少分;得知誰失戀了,就跑去問人家為什麼要分手;聽說誰家出事了,也必定跑去問出了什麼事……別人不願回答,他卻不肯放棄:“我這是關心你啊,咱們關係那麼好,有什麼事是不能說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怕了他,不願跟他說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有些事情別人不跟你說,自然是不希望你知道,也不需要你知道。如果還厚著臉皮不斷追問,不僅別人不舒服,自己也是自討沒趣。
高爾基曾說:“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他想說,不需要你多問,他也會來找你傾訴;他不想說,你問得越多,他只會越反感。要是不懂別人的心,那就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問的事別問,不該管的事別管,給彼此留下一點空間和體面,才是最好的關心。
二、朋友的朋友,跟你毫無關係
大白和小李都是我的朋友,他們之間並不認識,只是在我的生日聚會上見過一面,出於禮貌加了微信。後來,小李聽說大白是個設計師,便讓我出面找大白免費設計海報。
我沒答應,他便生氣地說:“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幫個忙有什麼不行的?”然後,他居然主動找了大白,自顧自地提了一大堆要求。大白和我吐槽說:“他是不是對我和他的關係有什麼誤解啊?一上來就噼裡啪啦的,我跟他有這麼熟嗎?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早把他拉黑了!”
有的人常常會有一種誤解,認為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跟他們套近乎、攀交情,甚至找他們幫忙,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畢淑敏曾說:“友誼的不可傳遞性,決定了它是一部孤獨的書。友誼之鏈不可繼承,不可轉讓。”友誼是一對一的感情,不是可以共享的物品。
三、朋友的伴侶,輪不到你噓寒問暖
同事大強有個朋友,不知道從哪加了大強女朋友的微信,然後常常在人家朋友圈下邊噓寒問暖。大強一開始還不知情,有天看了朋友圈的評論才知道他們加了好友。女朋友說:“這個人說他是你好朋友,我就通過了。沒想到他總是給我發早安晚安。”
大強氣得去質問這個朋友,結果他一臉無辜道:“我是因為跟你關係好,才跟她聊天的,我又沒對她做什麼,你也太小心眼了吧?”
朋友之間尚且要有邊界感,跟朋友的伴侶,更是應該主動保持距離。這不僅是做人的自覺,更是對朋友最基本的尊重。即使你沒有其他心思,也該懂得瓜田李下的道理,要主動避嫌。即使你沒有惡意,也可能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影響人家的感情。
四、朋友沒答應的事,就不要自作主張
記得剛畢業時,我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生活很不方便。有天晚上,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就在我們小區門口,想來我家借住一晚。
一進門,他就一下撲到我的床上,又說自己租的房子到期了,沒找到合適的房子,想來借住幾天。接下來的幾天裡,他隨便動我的電腦,翻我的冰箱,穿我的衣服,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就是不提什麼時候搬走,嘴裡還說:“咱倆誰跟誰啊,我是把你當自己人才這麼隨便的,你不會介意吧?”說實話,他未經商量就跑過來住,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正常生活。雖然以前關係不錯,但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有些人覺得,好朋友就應該不分彼此,不用商量,不用客套,越隨便越好。但是,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找別人幫忙時,還是客氣一點為好。朋友間的互助,是建立在相互尊重體諒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義務。朋友沒答應的事,就不要自作主張;凡事要適可而止,別不把自己當外人。
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人生在世,交個朋友不容易,沒有理由不去珍惜。
其實,越是關係好的朋友,越應該有分寸,不要以為認識時間久,就可以說不該說的話,佔不該佔的便宜。不要仗著關係好,就肆意介入朋友的私事,干涉朋友的生活。人與人之間,保持恰當的距離,才能細水長流。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讓朋友舒服的人,擁有更多相伴一生的朋友。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讀:向美好生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