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我是40歲不到開始脫髮的,具體時間無法確定,因為根本就沒有具體時間,它是個漸進的過程,平時無法察覺,只有在洗澡的時候才能發現,後來脫到堵塞下水道時,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那時特別擔心,因為我還是比較在乎形象的,所以就開始尋找治療的方法。
吃過黑芝麻、何首烏,也用生薑擦過頭皮,好像沒啥效果。雖然心裡有點急,但我知道不能過度焦慮,否則會加快禿的程序。我就安慰自己,資料上不是說了嘛,脫髮有十大好處:長壽、雄性激素旺盛、不易患癌症、聰明等等。我覺得不無道理,特別是說脫髮人聰明,這個毋庸置疑,我不就是一個例子?如果真如上所述,那脫髮就是大好事了!對於男人來說,還有比這四方面更重要的嗎?形象其實是小問題,生活質量更加重要。顏值不夠,可以品質來湊嘛。
於是我想通了,也不再糾結禿的問題,但是,我還是會留著長髮,儘量地掩飾一下。直到有一次一位女學生建議我把頭髮剪短,說這樣更精神,我就鼓足勇氣把頭髮剪短了,果然精神了一些。一位多年不見的學兄見面後,悄悄跟我說:“寶祥,我很敬佩你的勇氣!我就不敢把頭髮剪短。”我下意識地看看他的頭頂,果然是一夥的。看來“明禿”還是比“暗禿”好,起碼顯得勇敢,而且減少了心理負擔!
人總是護短的,儘量不暴露自己的缺點,但有時越護越短,因為有些缺點是掩飾不住的,反而暴露了自卑的心態。男人對待禿就是這樣,因為護禿,所以有了各種怪異的髮型:地方包圍中央型、後方支援前方型、前方反哺後方型……這樣雖然利用長度遮住了頭皮,但畢竟缺少密度和厚度,而且有點此地無銀的意思,遇到大風一吹,那後方就顧不上前方,地方也管不了中央了。我覺得有了缺點,儘可能去改,護是沒用的,而沒法改的缺點,就不是缺點,而是缺陷。人無完人,不如坦然面對。頭敞亮了,心裡也跟著敞亮起來!
對“禿友”來說,冬天應該是比較好的季節,因為可以戴帽子,這是名正言順的護短理由。但也有尷尬的時候,比如有些場合,戴帽子是不合適甚至不太禮貌的,還有,你一直戴帽子,然後吃飯的時候帽子一脫,別人再見你時,就不知你是誰了。所以,每次我跟新朋友見面,或者走進飯店包間時,都是先不戴帽子,讓他們看看我的真容。實際上,先脫帽子就是先把負擔甩掉。我很欣賞善於自損、自黑的人,把自己降低了,也就拉近了跟大家的距離,就會顯得親和、可愛、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兒。
2020年8月我在省美術館舉辦師生展,研討會上我就先拿我的頭說事:“有人說我今天的頭特別亮,我說今天是我的高光時刻。大家都知道高光其實是反光,是需要光源的。今天來的嘉賓都是一束一束的光,是你們的光,照亮了我的光。”現場氣氛一下子輕鬆了起來。
有時我想,如果在清代,大家都剃光了,就沒有禿頂的苦惱了,理髮時也省事好多。當然,這是開玩笑,理髮省事了,扎辮子可麻煩了。所以說凡事各有利弊,還是多想好的一面。何況,人的快樂並不取決於物質或你的外在形象,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心態好就什麼都好。再說禿頂人士也可以有好髮型的,比如孟非型和胡阿祥型。
我是從事美術工作的,從事美術的人就要善於發現美、欣賞美,特別是發現和欣賞別人意識不到的美。寫到這裡,我原想接著寫“女人胖有胖的美,男人禿有禿的美”,但一想“胖”還行,“禿”這個字實在很難跟“美”沾上邊。就改為“女人豐滿有豐滿的美,男人光頭有光頭的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人間才更加多姿多彩。
猶記得吳為山先生對我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要用審美的眼光,把一切看美了。是的,如果能把一切都看美了,你的人生也就美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