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發生過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戰役,而這些戰役都與政權的興衰,政權與政權之間,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有關。
歷史向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果自身不夠強大,那麼必然會有亡國的危險,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不受外敵入侵。
打仗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打仗的勝敗很多時候都決定一個政權的興亡。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宋文帝,在其統治時期,向北魏發動了北伐戰爭,而這次戰爭並沒有勝利,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宋文帝自身的迂腐
封建社會的歷代君王,所謂明君,能夠治理好國家的,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很大度,很開明,並不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的人。而宋文帝卻不是這樣的君王,性格里有很多的缺點。
宋文帝身邊並沒有什麼有很強的軍事才能的親信,他自身的軍事才能也很一般,而他自己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固執己見,任著自己的性子決定北伐,並沒有看清當時的局勢,北魏已不是當年的北魏了,北魏的實力不容小覷。
宋文帝北伐的目的有些幼稚,只是為了讓自己統治的歷史更好看一些,這明顯的不符合戰爭的意義。戰爭不應該是統治者體現自己的方式,而應該是國家興亡的大事。
宋文帝一度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武將不受重視,武將逐漸減少,因此軍隊沒有能夠訓練士兵的將領,士兵缺乏訓練。
不僅消除了心腹之患,而且北魏軍隊經歷了戰火的考驗,士氣高昂,其內部政治清明,軍民上下一心。宋文帝此時北伐無異於雞蛋碰石頭,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然而宋文帝並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幾天的時間裡,便在親信的附和下擬好了出戰的計劃。這顯然是缺少準備的,而且宋文帝並沒有多大的軍事才能,然而他作為帝王,他要事事都聽他的安排。這便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
劉宋缺少將才
宋文帝一度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武將不受重視,武將逐漸減少,因此軍隊沒有能夠訓練士兵的將領,士兵缺乏訓練。
即使有相應的訓練,但因為將領們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失去了訓練的積極性,訓練時也不管訓練結果的好壞,最終導致訓練只是個形式。劉宋的軍隊的戰鬥力早已不是北魏的對手。
重文輕武的政策下,武將的選拔越來越少,很多真正有將帥之才的人得不到重用,宋文帝身邊能夠任用的武將都沒有什麼大的才能。所以疏於訓練,並且沒有厲害的將領的軍隊在沙場上自然是打不了勝仗的,劉文帝北伐的失敗也是註定的。
戰術指導思想落後
劉宋偏居江南一隅,地理環境決定了他們並沒有可以以進攻為主的騎兵。他們有的只是步兵和水軍,而北伐需要有大量的精銳的騎兵,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來擊敗敵人。
沒有透過作戰能力強的將領的各種戰術的訓練的軍隊,作戰只有按部就班的行進和撤退,這在實際作戰中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宋文帝的軍事才能很有限,並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他並沒有正確地對自己的認識,反而認為軍隊作戰的指揮權是他一個人的。
他每次作戰前都會制定好作戰計劃,將行軍路線,作戰地點,作戰時間等都計劃好,用旨意的方式傳達給將領,並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計劃至執行,這在風雲變幻的沙場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沙場作戰時,戰況是不可計劃的,無法準確預料的,因此,宋文帝的這種指導思想是落後的,是會貽誤戰機的。
軍事指揮太過於複雜
古代有一句話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然而在古代,君王奉行的都是中央集權制度,宋文帝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對戰場有絕對的掌控權,因此他施行的遙控戰場制度。
這一制度主要是在遠方的將領要得到宋文帝的允許才能做出決定。而古代的資訊很閉塞,資訊不能及時地傳遞,因此很多時候影響了前線將領的發揮,延誤了戰機,使得很多戰士都無辜地喪失了性命。
戰爭也是一個實時性的活動,將領根據戰場的狀況及時地作出決定,而宋文帝卻要求將領在徵得他的同意才能做下一步的部署。
因此往往得到宋文帝的指示之後,戰場又是另一番形勢。所以軍事指揮的制度過於複雜也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一個原因。
糧草準備不足
宋文帝北伐的決定很是匆忙,事先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糧草準備不足,也是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據史書記載,宋文帝在北伐開始之後才準備糧草的,準備的過程也不順利,動用徵收了許多王孫貴族的財產來充軍需,但也解決不了問題。
宋文帝甚至還向僧人借了糧草,這才勉強準備好軍隊所需的糧草。而在這過程中軍隊承受著糧草不夠的壓力。
總結:
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手北魏的強大,劉宋的實力較弱,宋文帝自身的迂腐,北伐的時機不對。
2、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武將的缺乏,軍隊的訓練趨於形式化,軍隊的戰鬥力下降無法與北魏的軍隊抗衡。
3、由於缺乏將才,宋文帝的軍事才能也一般,因此軍隊的戰術指導思想落後,軍隊的戰術只是前進和撤退。
4、軍事指揮太過複雜,延誤了戰機,導致了不必要的犧牲。
5、戰爭前未做好糧草準備。
以上就是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原因,這一段歷史帶給了我們很多軍事上的經驗教訓,以古鑑今,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能古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