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夏延山
來 源:正和島
幾乎每個公司都會在中秋節發月餅,就像過年吃餃子一樣。
但是能把發月餅和自己的公司戰略結合起來,就需要不一樣的腦回路了。
比如今年騰訊發的月餅,重要的不在於月餅本身,而是看上去質樸無華、沒有使用精美印刷的月餅盒。
這種月餅盒的材質來自於甘蔗渣,製作過程無汙染,而且環保可回收。
使用這種月餅盒不是心血來潮——今年1月份,騰訊公佈了自己的碳中和戰略,這個甘蔗渣月餅盒顯然是落實這個戰略的一個表現。
把自己的戰略精細到了一個月餅盒,這對市值超過4萬億港幣的騰訊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的中秋節,一些“長高”的企鵝形象在騰訊總部被發現,同時還擁有一個“長鵝(諧音嫦娥)”的名字。
這種長相魔性的長鵝,顛覆了以往人們對於QQ企鵝的那種肚圓腿短的普遍認知,有的還被做成了充氣版的“扭扭鵝”,僅從視覺上就展現了另一種劍走偏峰的蠢萌。
還有一個背景值得一提,那就是長鵝的出現,剛好撞上了《脫口秀大會》上王建國的諧音梗大爆發的時刻,所以很快就實現了彗星撞地球的效果。
在今年中秋,長鵝又現身了,而且搞起了科普——因為“嫦娥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了。
01、搞科普的長鵝
今年的中秋節,長鵝的角色變得不一樣了。
中國的航天事業引發了全球關注,比如去年發射的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面自動取樣返回,神舟十二號在今年6月17號搭載三名航天員發射升空,等等。
所以今年中秋恰好遇見一樁盛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經過了長達3個月的飛行之後剛剛返回地球,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於包括“嫦娥工程”在內的國家航天專案的關注。
長鵝的重頭戲,就是與中科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聯合推出的一次科普活動。
歐陽院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透過類似於長鵝到達月球的經歷,解釋了與人類登陸月球有關的科學知識,揭開月亮背後的秘密。
比如長鵝來到月球表面,能不能生存下去?如果長鵝登陸月球對面,我們能不能看到它?我們的探測器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目的是什麼?“嫦娥5號”為什麼選擇降落在月球正面,以及未來人們有沒有更多機會去月球看看,等等。
這就像是8年前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給廣大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一樣,長鵝用自己年輕化的形象,向年輕人普及有關月球環境、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以及中國探月工程的相關知識,激勵年輕人對於中國航天事業的熱情。
這也跟中國的年輕航天隊伍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相對應——每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發射中心的年輕人,都在向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年輕人傳遞一個資訊,即航天是一個很酷的學科。
正是在這樣的畫面,年輕人看到了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歷程,以及中國航天人把中國的飛天夢想變成現實。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在長達10年的登月發射中,啟蒙了整整一代年輕人探索宇宙的理想一樣。
除了歐陽院士的科普活動之外,跟去年的場景類似,今年長鵝也會出現在深圳濱海大廈、海上世界、歡樂港灣等地。
尤其是在騰訊總部濱海大廈的長鵝快閃活動現場,有幾十釐米的長鵝桌面玩具,拉得比人還高的大型紙藝長鵝,以及去年火出天際的可以狂喜亂舞的“扭扭鵝”,繼續自己的魔性本色。
02、月餅盒背後的碳中和
長鵝不僅僅是一個企業IP,或者吉祥物。
它走紅的背後,是一個頭部公司在發展戰略方面的悄然轉變。
一年多以來,騰訊主動“迭代”自己,從“使用者為本,科技向善”的全新使命和願景,到強調要把社會責任融入產品和服務,以及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再到社會價值創新戰略成為騰訊發展的底座,牽引騰訊所有核心業務。
長鵝從另類角度,扮演了一把與使用者溝通的新方式。
而在踐行使用者為本方面,騰訊在旗下應用的“青少年模式”中,放入影片內容“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這是騰訊和宋慶齡基金會共同聯合1000位科學家、藝術家、時代楷模,專門製作的10分鐘影片,從功能和內容兩方面發揮平臺價值。
換句話說,騰訊一方面以更加友好的姿態擁抱使用者,另一方面就是超越商業本身,把自己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融為一體。
某種程度上,這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另一種演繹。
過去超過20年的發展,造就了現在的騰訊,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到了從更高層面思考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時候了。
2021年1月份,騰訊宣佈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並啟動自己的碳中和規劃,包括推進碳核查,制定碳中和策略和路線圖等,並應用AI技術開始推進節能環保。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今年中秋,騰訊訂購了25萬份中秋月餅,最大的看點在於用甘蔗渣做成的月餅盒,相當於節約了757棵樹。
對於一些公司來說,碳中和只是一個口號,但騰訊既有能力,又有技術,更意識到自己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責任,創造更廣泛的社會價值。
2021年4月份,騰訊正式推出了“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這是騰訊史上的第4次戰略升級,為了推動這個戰略落地,專門成立了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而且首期投入資金就達到了500億元。
按照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說法,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和所作出的貢獻之間,沒有合理的比例,是不可能往上生長的。
這個戰略著眼於基礎科學、教育創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的前瞻性探索。
但是僅僅過了4個月,騰訊就又推出了“共同富裕專項計劃”,並再次投入500億元。
這個專項計劃聚焦於帶動低收入增收、幫助醫療救助完善、促進鄉村經濟增效、資助普惠教育共享等切實帶後富、幫後富的領域。
這些舉措甚至不能完全歸入“公益”活動的範疇,因為騰訊每年還專門有一個“99公益日”的全民公益活動,透過在C端的優勢,發動數億熱愛公益活動的網民,透過小額現金捐贈、步數捐贈等形式,以便捷形式參與公益活動。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社會價值”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在騰訊的財報中。
橫向來看,騰訊強調社會價值導向,也與一些世界級公司的做法類似。比如蘋果公司的“人人參與,惠及人人,讓世界更美好”,等等。
但從模式層面,騰訊把社會價值拔高到戰略高度,也給平臺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既打開了一扇和自己的使用者持續溝通的窗戶,同時也適應了國家戰略。
03、與年輕使用者同步
數字化時代,一個持續前進的公司,總是能夠在產品創新和使用者運營兩方面都能做到最佳結合。
在騰訊的龐大體量面前,“長鵝”只是一個細節,但卻提供了一個管中窺豹的機會,反映了平臺型經濟持續和自己的使用者對話的新視窗,這能夠帶來諸多啟示。
首先,長鵝打破了之前使用者對於一個大公司的固有印象,是品牌形象的一種重新整理。
隨著90後、00後為代表的後浪們崛起,年輕使用者主導市場,他們追求個性化價值,喜歡凸顯個性色彩的產品,尤其是貼近生活的產品。
作為一個靠使用者價值起家的企業,騰訊就要從供給側去對接這種訴求——長鵝的魔性形象實現了親民的效果,更加貼近自己的使用者。
第二,長鵝的爆火也表明,作為一個IP並非萬年不變才能強化在使用者中的形象認知,根據熱點切換加入不同的元素來實現一定程度的形象改變,同時藉助於新媒體爆炸的時代讓這種看上去略有“變形”的改變風靡網路,實現病毒式的自我傳播,觸達了年輕群體,和自己的使用者實現了一次深度溝通,企業品牌反而更加與時俱進,並和自己的使用者實現了同步。
第三,在百年大變局,以及整個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在發展戰略中更多的考慮社會價值擔當,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一個典型表現是,騰訊對於C端使用者的連結也能在救災應急場景發揮獨特的作用。比如今年7月下旬鄭州突發暴雨水災時,受災地區難以把持正常通訊的情況下,一份《待救援人員資訊》的騰訊文件彙集了求救人員和救援人員的資訊,並且隨著救援行動的開展,文件中的資訊不斷被整理、核實和更新。
僅在一天內,這份文件已“自發”更新了超過270個版本,訪問量超過650萬次,由此成為抗擊水災的資訊平臺,由此被稱為“救命文件”。
這是透過數字化工具實現“科技向善”的又一個具體實踐。
在與國家戰略對接方面同樣體現了這一點——騰訊在網際網路公司中最早提出碳中和規劃,今年在4個月內連續推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和共同富裕專項計劃,一共投入1000億元,以及99公益日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作為社交網路平臺型企業,騰訊在這方面既有連結方面的優勢,同時還具備包括AI(人工智慧)在內的技術優勢,透過數字化手段推進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等等。
最終,就是把社會價值的創造,融入到產品及服務和發展戰略之中,確保新科技被善用,以實現“科技向善”。
騰訊所有業務的目標,也變成了創造更大的社會福祉,並且落實到類似於“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這樣的具體規劃中。
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再發現。
從根源上來看,這來自於2019年騰訊的“科技向善”,即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