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培的新時代,一定是由體育人開啟的。
文 / 付宇同
「雙減」政策之下,巨人教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新東方、好未來等教育巨頭市值腰斬,巨輪紛紛轉舵,將目光鎖定在了素質教育。體育,作為素質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一方面,國家鼓勵體育的發展,「中考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100分」的訊息刷爆中小學家長的朋友圈,體育的風口好像已經到來;
另一方面,體育從業者也會擔心,教育巨頭會不會憑藉著自身龐大的資金、管理、制度等優勢,對「體育培訓」進行降維打擊?
體育培訓這塊「蛋糕」應該何去何從,最終會分到誰的手上?危機並存,機會到來的同時,盲目的入局會不會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由於政策釋出後,一切都處在探索階段,所以本篇文章將對以上問題進行一個探討,也歡迎更多的朋友參與探討和交流。
01
教育巨頭的體育探索之路
即使俞敏洪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寫下了一篇《體育是件快樂的事》,並且號召每個孩子至少練習一項體育運動。但是新東方的體育探索之路,似乎並不快樂,甚至可以用坎坷來形容。
2015年11月,新東方優能中學與羅納爾多足球學院正式簽約。羅納爾多認為,中國足球市場極具發展潛力,將會在中國陸續開展30家足球學校。當時,俞敏洪就提出「中國到了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時期。」
同年2個月前,新東方投資了由體育解說黃健翔、科大訊飛前副總裁白強、荷蘭隊前隊長斯內德聯合成立的「動吧體育」。如果說投資「動吧體育」是新東方對體育的初步探索,那和羅納爾多足球學院的簽約,更像是「躬身入局」。
在探討教育巨頭轉舵素質教育之前,我們不妨先理清一個邏輯。那就是為什麼學科教育會興起,孕育出新東方、好未來(學而思前身)這樣的巨頭,而體育培訓卻不溫不火?
原因在於,不論是主打英語,講求名師,做學科補習起家的新東方;還是主打數學,追求課程標準化,做競賽培優起家的學而思。他們能夠崛起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滿足了公辦教育的不足,並且培訓科目具有「硬性出口」。
為何託福、雅思能夠做起來,因為出國必須要用。為何語數英等科目受到重視,因為是中高考必考科目,且分值佔比很高。一個「必」字,就是「硬性出口」,誰也躲不開。
反觀體育,同樣的時間,家長會認為投入學科教育的價效比更高,體育被忽視也變成了理所應當。即使認同健康是「1」,其他是「0」的理念,但做抉擇的時候,也會戰略放棄體育。
站在教育培訓機構的視角,還會考慮到「坪效」。即,同樣一塊場地,做學科教育,一天可以開3-4個班,一個班容納30-40名學員,學員人數×客單價就能夠計算出收入。而體育培訓一個班僅能容納10餘個孩子,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
並且,由於體育培訓需要學生參與身體運動,培訓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體育培訓對於當時的教育巨頭來說,就是「可以,但沒必要」,與其做體育培訓,不如多開幾個校區來的划算。
隨著新東方和羅納爾多足球學院的「不歡而散」,新東方的「躬身入局」算是宣告失敗。畢竟足球的水很深,把握起來相當困難。
但是「雙減」政策的到來,使得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在此背景下,教育巨頭不得不關注體育培訓等素質教育。那新東方是如何搞體育的呢?
雖然新東方仍然記掛著體育,但最開始也僅僅是透過投資的方式,來擴充套件自己的業務版圖。
新東方先後投資了動吧體育、優肯國際籃球、萬域芳菲,而另一個教育巨頭好未來則投資了赫石少兒體能、愛棋道。除了體育之外,教育巨頭們也紛紛佈局其他的素質教育領域。
在新東方官方的「中考體育、備考指導」網站下進行搜尋,連結則跳轉到了北京新東方學校的課程頁,裡面提供的素質教育包含機器人、程式設計、創客、美術、書法、國際象棋和自然探索等課程,唯獨沒有體育。
ECO氪體透過諮詢瞭解到,此網站僅僅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查詢體育相關指導的網頁,在北京校區還未設立體育課程。進行體育課程試點的則是新東方在天津、青島等地的二級校區。
體育課程1:1還原中考測試現場,根據學生的情況提出指導相應的建議。不難發現,教育巨頭在「降維打擊」體育培訓的過程中,切入點還是離不開「硬性出口」。
另一個問題,教育巨頭的轉型過程中,他們的體育師資從何而來?
以新東方青島校區為例,師資並非由新東方自己培養,而是採取與仲滿國際擊劍俱樂部合作的方式進行落地。同樣作為素質教育,新東方北京學校在開展圍棋培訓的過程中,也是和聶衛平圍棋道場開展的合作。
在體育還不是「絕對剛需」的情況下,目前的體育培訓對於教培巨頭來說,還不是一個值得投入大量兵力,展開廝殺的戰場。
畢竟,這些教培巨頭除了K12之外,還有出國留學、考研考公、小語種等業務板塊。因此,體育更像是教培訓機構提供的一種新選擇,去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
巨輪轉向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在此之前,放出幾條小遊艇進行前期的探索,確保方向無誤之後,再做決定才是價效比最高的方式。
02
「護城河裡」的體育培訓機構,有何反應?
根據央視的報道,在「雙減」政策和國家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推動下,資本跑步入場。體育、藝術類教培機構暴增99%,新增3.3萬餘家。
這塊「體育培訓」的蛋糕,除了會收穫頭部教育巨頭的關注之外,原有的體育培訓機構,和陸續入局的素質教育機構,也會嘗試分走一塊。
這些原有的體育培訓機構,他們有何反應?
國內某知名的籃球培訓機構,目前仍在進行校區的擴張。但促使其產生這樣行為的,並不是「中考體育分值佔比提高」訊息的直接影響,而是「雙減」之後,鼓勵參與體育運動的間接影響。
因為,倘若按照邏輯推斷,體育培訓機構應該抓緊時間開設應試課程。但是目前來看,包括動因體育、花香盛世國際體育在內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也並未推出體育中考的相關課程。
某機構業務負責人說道「之前我們也有開設(中考體育課程)的想法,但是深入瞭解到有一些體育老師會進行代課,因此就沒有繼續進行。」
並且,在此之前,針對「體育應試考試」的細分賽道,其實已經孕育了一些培訓機構。
如北京的訓練獅國際教育,他們提供了包括跑步專項班、籃球繞杆專項班、體能強化班等相關課程。山西、甘肅等地,也有相對較大的應試體育培訓機構,招生也更加火熱。
除此之外,還有針對體育單招的細分市場。如柏木體育,他們為學生報考體育院校和體育專業提供服務和保障。
教育培訓由於重服務的特點,所以即使某個培訓機構再強,也無法形成壟斷。
同時,相比於落實在課本上的定理、公式、古詩詞,學員身體素質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因材施教的體育就沒有那麼容易進行標準化。這便是體育從業者的強大護城河。
體育培訓的另外一個賽道,高階體育培訓,同樣也沒有受到衝擊。因為選擇課程的孩子和家長,早已脫離了功利的考試目的。因此,即使教育巨頭想要直接切入,也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當然,對於體育從業者來說,在為「雙減」歡呼的同時,我們還要去冷靜地思考:機會到來之時,我們是否真正能夠抓住?
延伸閱讀:「雙減」之下,大熱體育教培帶來哪些新機遇?
打個比方,郭德綱(k12培訓)倒下,並不代表主流相聲演員(體育教培)就能賣出票去(站在風口騰飛)。無論何時,打鐵還需自身硬,機遇到了,體育從業者能夠抓住才是最重要的。
國家對於教育培訓的治理,還主要集中在學科教育,但政策也為素質教育敲了一記警鐘。未來,對於體育從業者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教育巨頭如果加大對體育的投入,不論是投資還是收購的形式,也能夠讓體育教培融入更加先進的理念和成熟的模式,倒逼行業發展,如此看來也未必全是壞事。
03
盲目入局,是否存在隱藏的風險?
資本的入局,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加快優質體育公司的發展,也會讓商業邏輯不清晰的體育公司加快死亡。
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後,資本入局刺激了行業的發展,但也導致了行業的發展變得急功近利。
包括體育培訓在內,教育歸根到底是個良心生意,而不是個資本生意。
圖片來源:中信證券
因此,在資本入局的同時,也可能產生資本裹挾教育,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發生。在金錢的誘惑下,是否能夠平衡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對於體育從業者來說是個考驗。
一年前,當體育人還在羨慕K12領域從業者拿著高薪的時候,一個政策使得無數人失業。體育人不再羨慕,反而暗自慶幸。因此,後續國家推出的政策,仍然需要我們去仔細研究。
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學生雖然空餘出了更多的時間,但孩子們是否能夠真正的選擇體育培訓,是有待觀察的。
在「雙減」政策中,以兩條內容為例:
一、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二、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
當國家主推豐富「校內」體育培訓時,在政策推動下,這些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出來的數萬家「校外」素質培訓機構,到底有多大的施展空間?
政策中提到,對於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分類制定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審批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還需要等待進一步明確。
到底是學校增加體育老師的編制,豐富自身的課程;還是透過採購第三方服務的模式進行體育培訓,將優質體育教育資源引入學校;或者兩者結合,共同推動?
之前我們提到,校外培訓機構能夠崛起,是因為彌補了校內的不足。當校內提供教育服務不斷豐富,素質教育會不會也和學科教育一樣?
對於「校外」體育培訓機構來說,找準自己的定位,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到底是To B(Business 企業),To C(Customer 消費者),還是To G(Government 政府)?
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並且需要時間來驗證。因此,當教培巨頭的目光盯上體育,我們不需要恐慌。作為體育從業者,要樹立職業自信,體育教培的新時代,一定是由我們自己開啟的。
在不斷變化中,找尋不變的才是最關鍵的。何為不變:人民群眾對於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體育從業者對於自身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