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作者丨劉嘉麒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李子鋒攝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基礎研究不同於一般工作,它非常專業、非常嚴謹,是一項艱鉅而神聖的事業, 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只有具備了科學精神的人才能夠承擔這項工作。青年人富於想象力和好奇心,是創新的先鋒,是基礎研究的生力軍。

基礎研究不能搞“短平快”

科學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務實、探索創新,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以科學指導行動;同時要有奉獻精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一絲不苟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必須潛心敬業、孜孜以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工作當成責任,把專業作為事業。僅靠上班的8小時搞基礎研究,是很難搞出名堂的,只有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到了痴迷的程度,專心致志,才有可能做出成績來 ——許多大科學家就是因為入了迷才做出成就的。

基礎研究不是大眾科學,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而應是一支層次分明、精明強幹、有領軍人物的精英隊伍。給他們一個寬鬆的環境和有效的工作平臺,鼓勵成功,容許失敗,不能搞短平快,即使三五年沒搞出成果,也不要放棄,不要否定;有的重要成果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乃至更長時間才能成功。

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創新是基礎研究的靈魂。從事基礎研究的人不能循規蹈矩,墨守成規。要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要想辦法做新的、比別人強的東西。

當今社會和科學到了大變革、大創新的時代。以“地球科學”來說,半個多世紀來雖說年年都有進步,都有發展,其實多是量變,缺少質變,過去的一些理論和認識有的已經老化、過時甚至謬誤,必須推陳出新,創立新的理論和方法,在量變的基礎上來一個突變。

做基礎研究,選好題目非常重要。愛因斯坦就這樣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要選擇一個方向,佔領一個領域,掌握一種手段,解決一個問題。現在有些科學工作者“跟蹤”比較多,創新比較少。跟蹤雖保險,但很平庸;創新有風險,但很精彩。我覺得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創新與創業相輔相成

雖然基礎研究的核心是創新,且主要是理論層面的創新,也不要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紙上談兵。創新要促進創業。只有創業才能促進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把理論變成實踐、把科學變成財富。

創新指導創業,創業驅動創新,二者相輔相成。創新和創業既有密切聯絡又有區別。創新需要聰明、智慧、靈感和想象力,創業不僅需要這些,還要有周密的策劃、設計和對事物敏感的能力。能創新不一定能創業,能創業卻一定能創新。

近20年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致力於發展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玄武岩這種石頭以前主要的用途是鋪路,連蓋房子都不用它。但把它拉成纖維,製作複合材料,其效能好,價效比高,用途廣,可以代替碳纖維和鋼鐵等,在航空、航天、交通、建築等領域有廣泛用途。

這項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剛好體現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為什麼玄武岩能拉絲?什麼型別的玄武岩拉出什麼效能的絲? 什麼型別的絲有什麼用途?……這一系列理論問題,有些企業和工人是不夠清楚的。而我和我的同事及學生,從學生時代就研究火山岩,多年來做的大量研究和實驗,正是現在生產玄武岩纖維的理論基礎,可以指導生產與應用;我們發表的論文與專著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現在全國已有數十家企業從事玄武岩纖維材料的生產與加工,其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國家已將這種新材料納入“十四五”等重大發展計劃。這一產業的迅速發展,充分體現了理論研究對生產實踐的指導意義,也為創新促進創業樹立了典範。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本報記者趙廣立根據其在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20

相關文章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在四代人的努力下,位於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中文名"拉索")已經開工建設,並且產出了亮眼的科學研究成果. 9月18日,在主題為"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之一.一項科學發現能夠開闢一項顛覆性的應用研究領域,而基礎科學的水平是應用研究的靈魂.&quo ...

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才是其繁榮的基礎.長期以來,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人才,特別是在科學研究領域,但其中許多人已經流失到國外. 因此,中國越來越重視如何留住人才.你還記得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嗎?她曾四次被中國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陸啟鏗——自強不息 勤耕不輟
有一次,數學大師華羅庚突然問陸啟鏗:"什麼叫'陸啟鏗猜想'?" 陸啟鏗滿臉疑惑:"我也不知道."他後來查文獻才瞭解,原來這是自己一項研究的延伸,從1969年起, ...

“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基礎研究 | 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幼怡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榜單

“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基礎研究 | 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幼怡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榜單
9月17日,在中國心臟大會(CHC)2021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開幕式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公佈了"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病基礎研究論文名單,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編者按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中科院院士抗癌20多年,至今未復發,他的抗癌方法,值得學習

中科院院士抗癌20多年,至今未復發,他的抗癌方法,值得學習
趙淳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83歲.可能有人沒有聽說過他,但我們要知道,中國第一臺超聲電機,就是由他發明的,並且還應用在了"嫦娥三號"上面.可能有些人對他的瞭解,僅限於此.如今身體 ...

日本最新研究: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日本最新研究: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近日,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近日,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 ...

中科院付巧妹團隊登Science特刊,從古DNA中一窺人類演化

中科院付巧妹團隊登Science特刊,從古DNA中一窺人類演化
來源:Science 編輯:好睏 [新智元導讀]人類基因組草圖發表20週年之際,Science發表紀念特刊.其中,來自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團隊系統地梳理了過去十餘年來古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進展. 1990年, ...

日本還有六大領先的技術

日本還有六大領先的技術
一.光觸媒技術 光觸媒也叫光催化劑,起源及發展於日本.上世紀80年代起,光觸媒風風火火的應用在各個建築上,從醫院的瓷磚,地板構成無菌室,大廈的玻璃牆面外表潔淨,一直到植物棚的降溫,光觸媒作為" ...

科普中對隱喻的使用
王大鵬 應該說,科學是靠專業語言而蓬勃發展起來的,其中就涉及到各種專業的術語,而且很多術語是專業人員之外的公眾無法理解的,比如"基因表達",但是對於科普來說,我們需要用普通公眾能夠 ...

完善奈米科技創新轉化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多年來,我國在奈米科技基礎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全世界最頂尖的從事奈米技術研究的20家機構中,中國佔了11家.我國的奈米科學中心跟哈佛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這三家位居世界前三 ...

深空深海裝備實現中國創造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最近對公眾開放,在其首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中,不僅有充滿歲月痕跡的歷史文物,還有充滿時代氣息的高科技展品--在月球表面採集到的月壤,在 ...

重量級材料產業論壇在松山湖舉行,院士透露月壤在莞研究計劃

重量級材料產業論壇在松山湖舉行,院士透露月壤在莞研究計劃
9月16日,由國家非晶節能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非晶聯盟).北京非晶節能材料產業聯盟主辦,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承辦,非晶聯盟第九屆非晶材料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松山湖順利召開.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 ...

特稿推薦|劉昌明院士等:黃河干流徑流變化歸因分析與有關問題商榷

特稿推薦|劉昌明院士等:黃河干流徑流變化歸因分析與有關問題商榷
引用格式:劉昌明,魏豪杉,張永強,等.黃河干流徑流變化歸因分析與有關問題商榷[J].人民黃河,2021,43(10):1-6,16. 作者簡介:劉昌明(1934-),男,湖南汨羅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 ...

杜祥琬院士:科學故事裡的應用和基礎、開闢和反哺

杜祥琬院士:科學故事裡的應用和基礎、開闢和反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階科學顧問杜祥琬 李子鋒攝 在9月18日於北京大學舉行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上,圍繞"在應用研究中感受基礎研究"的發言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 ...

緬懷!黃宏嘉院士逝世

緬懷!黃宏嘉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微波電子學家.光纖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黃宏嘉,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來源:光明日報(下同) 黃宏嘉,1924年8月5日出生,祖籍湖南臨澧 ...

痛悼!湖南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逝世,今年已有26位兩院院士遠去…

痛悼!湖南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逝世,今年已有26位兩院院士遠去…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中國科學報等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的家屬獲悉,陳文新院士於202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陳文新,土壤微生物及細菌分類學家,祖籍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土橋 ...

研究丨解構華為護城河——三年“半導體”與四大“新軍團”

研究丨解構華為護城河——三年“半導體”與四大“新軍團”
作者|繆凌雲 於婞 編輯|繆凌雲 "華為有什麼不一樣?" 近年來,經歷了制裁封鎖.孟晚舟被扣等一系列事件後,華為在國際.國內皆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再加上鴻蒙出世.構建鯤鵬生態.連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