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發生後,我們已將2022年全球新車銷售預期下調了40萬輛,隨後還將根據本次衝突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再做新的判斷。”諮詢機構LMC Automotive全球預測總裁Jeff Schuster在日前表示。
事實上,自2月24日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便不斷有汽車製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宣佈將關注事態發展,隨時採取必要行動。隨著事態升級,已有部分企業選擇暫時停產或轉移生產線,這無疑將對全球汽車產量造成影響。
大眾汽車集團發言人在2月25日證實,大眾汽車位於德國德累斯頓和茨維考的工廠將停產一段時間,主要原因是受到烏克蘭零部件供應延遲的影響。據瞭解,茨維考工廠是大眾汽車旗下最重要和最大的電動汽車工廠,如今因“俄烏衝突”所致的供應鏈問題已停止了MEB電動車平臺車型的生產工作。
在俄羅斯國內,雷諾也受到了零部件短缺的影響。據悉,該公司計劃下週將暫停其在俄羅斯汽車工廠的部分運營。雷諾指出,由於俄羅斯與鄰國加強了邊界管理,導致透過卡車運輸的零部件供應受到影響。
而在烏克蘭境內,汽車產業鏈則面臨全線關閉。在整車企業方面,烏克蘭兩大國產汽車製造商ZAZ (Zaporizhia Automobile Building Plant)和博格丹集團的生產線已經停工。同時,一些跨國零部件供應商的反應也十分迅速。比如,在烏克蘭僱傭約6000名員工生產線束的日本零部件供應商住友電工在2月24日就宣佈,該公司已暫停了其工廠的運營,並正在與客戶討論從他國供應的可能性。此外,美國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安波福也宣佈將從烏克蘭轉移生產線。
事實上,上述停產、轉移生產線等現象也僅是“俄烏衝突”對兩地或歐洲部分地區汽車生產影響的序幕。一旦俄羅斯面臨進一步制裁,在當地建廠的跨國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衝擊。但無奈的是,大部分在地企業也只能選擇觀望局勢的發展。
據瞭解,包括大眾、豐田、Stellantis、雷諾、賓士和寶馬在內的跨國車企均在俄羅斯當地設有工廠。其中,雷諾集團在當地汽車產業的位置舉足輕重。歐洲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前10名的車型中,有5款是雷諾旗下的產品。與此同時,雷諾集團還擁有伏爾加(拉達汽車母公司)的控股權。雷諾集團發言人稱,該集團正在密切關注“俄烏衝突”事件,但現在預估可能的制裁還“為時過早”。
除雷諾集團外,大眾汽車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中也佔據了重要地位,這兩家公司均在俄羅斯卡盧加設有組裝工廠。日前,Stellantis執行長唐唯實表示,目前還不確定制裁將對Stellantis的俄羅斯工廠造成何等影響。“如果制裁干擾到Stellantis在俄羅斯生產,公司將準備把這些車輛的生產轉移到其他工廠,集團正密切關注形勢,現階段不作進一步評論。” 唐唯實說。
綜上所述,“俄烏衝突”仍在進行中,在此期間不論是停產或是轉移生產線也僅是該事件對汽車產業未來影響的冰山一角。尤其是在產業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面對地緣政治所帶來的產業難題,企業應做好相關準備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