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叉車,一個過去市場表現一般的專業裝置,近兩年卻異常火爆,今年以來,市場銷售量增幅甚至超過50%。
叉車走紅,很大一個原因在於智慧製造和智慧物流的加速發展。製造業和物流業這兩大傳統產業升級,為同處傳統行業中的叉車帶來了市場空間,也為其帶來了向電動化、智慧化升級換代的機會。這對傳統裝備製造業無疑是重大利好。
其實,一個小行業得益於大環境變化而“鯉魚躍龍門”,這樣的現象過去並不鮮見。比如電冰箱,幾十年前還屬於醫療裝置。1956年,生產我國第一臺冰箱的北京雪花冰箱廠,當時就叫北京醫療器械廠。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冰箱逐步由醫用裝置和少數家庭才買得起的“奢侈品”變成了進入千家萬戶的耐用消費品,市場規模也就呈幾何級數放大。
對於行業內部企業來說,專業性很強的小眾產品迎來爆發性增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產品大眾化之後,市場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行業內部企業固然擁有先發優勢,但如果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態勢,往往難以享受到新機遇帶來的紅利,甚至還有被後來者擠出去的風險。只有儘快適應競爭格局的變化,行業內部企業才可能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後來者也不能盲目樂觀,認為新“藍海”裡的機會俯拾即是,而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打造獨特競爭優勢。
智慧製造帶火叉車的更深層意義在於,它再次詮釋了一個經濟學命題:當所謂“淘金熱”到來時,先賺到錢的往往是賣鐵鍬的。企業在尋找投資和發展方向時,與其僅僅盯住“風口”,不妨延展思維,多留意市場第二、第三落點,或許就能避開競爭“紅海”,甚至發現新“藍海”。
其實,越是重大技術變革,孕育的商機就越大,帶來的衍生性、延展性機會也更多。比如,5G、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節能減碳等領域,都是當下的“風口”,它們在創造巨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一定會孕育出諸多類似叉車這樣的“衍生商機”,關鍵就看我們能否用心去發現和把握。
我們相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當下,國內外市場上還會不斷湧現出新的、巨大的“衍生商機”。及時發現、精準把握這些商機,相關企業就能收穫累累碩果,實體經濟就會更加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