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崔貫利
小明語錄
藥物永遠解決不了孩子思想觀念的問題。
01
精神科藥物怎麼吃
-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問:
關於孩子吃各種精神科藥物的問題。
- 小明老師說:
我不能直接回答你這個問題,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用什麼樣的方法有助於他恢復。
現在小明給你說一說有助於恢復的方法。
02
未來的兩種人
未來的人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迷戀(沉迷)虛擬世界的人,第二種是慾望仍然在真實世界的人。
你每天起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你大腦裡面出現的第一個念頭,就能區分你是哪一種人。
沉迷虛擬世界的人起床之後,就開啟電腦或手機開始玩遊戲;同時吃著零食或者點個外賣。
慾望還在真實世界的人,睜開眼想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
今天我要去哪裡?和誰見面?在哪裡玩兒?在哪裡喝茶?
在哪裡看風景?在哪裡種花養草?在哪裡擼貓遛狗?
03
未來只有兩種人
你肯定會問,有沒有第三種人?其實是沒有的。
因為即使一個玩遊戲的人,偶爾可能會出去買個東西,但是他的精神世界仍然是投注在虛擬世界中的。
就像一個慾望在真實世界的人,偶爾也玩電腦、用手機,但是這些東西對他而言只是一個工具,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04
早年經驗和持續的成就感
這兩種人是如何塑造出來的呢?
第一,主要是早年經驗;
第二,是成就感持續獲得的途徑。
如果一個小孩早年經驗都是在現實世界中完成的,他大腦習慣的工作路徑就會把現實世界作為積極反饋、快樂反饋、幸福反饋的源泉。
比如他想尋找幸福感,就一定想找個風景好的地方去溜達,而不會選擇找一款好玩的遊戲去沉迷。
成就感持續的反饋環境,將會不斷地把我們最終的精神世界走向進行進一步確認。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持續得到正反饋、積極反饋、幸福反饋;包括願意和真實的人產生Touch、產生情緒、產生情感,他就會更願意留在真實的世界。
05
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如果成就感反饋在現實生活中持續受挫,這個人就會一步一步地退出現實社會,進入到虛擬社會,在虛擬社會中尋找一切感知覺反饋系統。
我們培養的是大腦工作路徑,只有早期大量的環境刺激才有可能穩定發展。
就好比你的孩子從小玩電腦,電腦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環境刺激;如果他從小在野外捉魚,也是一種環境刺激。
現在,你自己或者小孩想成為哪一種人,該怎麼做,你知道了嗎?
小明語錄
推動生活向前走的是慣性。
如果你想擺脫痛苦,就必須做出改變。
每一種持久而深刻的改變,都會開啟更多,通向幸福人生的大門。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
心理安全員:危機中的心理干預和防護實操手冊
¥47.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