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烏戰爭,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也拷問著人性。
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激烈巷戰,軍隊當街給願意參戰的民眾分發武器,烏克蘭國防部呼籲民眾自制汽油瓶與俄羅斯軍隊對抗……
不斷有人因戰爭去世。
街頭,有人趁著夜色為死去的家人悼念。
軍人陣亡,留下哭泣的妻子和懵懂的孩子。
老人被攙扶著,離開滿目瘡痍的家園。
一位女性蹲在逃難的人群中祈禱。
硝煙和絕望,在這片大地上肆意瀰漫。
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平民。
在未迎來轉機之前,除了對受難者的同情,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在烏克蘭的中國同胞。
一名在烏克蘭的中國留學生錄製影片說,目前烏克蘭形勢嚴峻,軍用飛機從頭上呼嘯而過,公交站和地鐵站到處是持槍的烏軍。
部分烏克蘭民眾情緒激動,她在去超市購買物資的途中,遭到了一個當地民眾的跟蹤、威脅和恐嚇。
另一個在基輔的中國小夥表示,他和幾名同伴去超市採購時,遇到了兩名持槍的烏克蘭人,在後面邊開槍邊追趕他們。
他們舉手投降並表明自己不是俄羅斯人,同行的女伴被嚇哭,對方才作罷。
“我們跑得跟沒命一樣,子彈就在頭上飛。”
戰火與動盪,異國他鄉的同胞們,也許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艱難。
2、
住在基輔的華僑杜少甫,與烏克蘭妻子達琳娜杜、兒子、女兒在家中避難。
不時響起的全城警報,讓杜少甫覺得現在的基輔就像是一座鬼城。
兒女被安置在浴室,夫妻二人則用膠帶粘滿窗戶,以防爆炸的炮彈震碎玻璃。
除了基本的生活物資,他們還備有槍支。
早在一個月前,就有朋友和他說,自己準備了兩千發子彈,誓死保護家人。
他當時以為朋友在開玩笑,沒想到竟一語成讖。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釋出緊急撤僑通知,登記人員需持有中國護照或旅行證。
一家四口只有杜少甫和女兒符合回國條件。
面對分離,妻子達琳娜杜的話悲壯而決絕:“不要團滅,你先把孩子帶走,能走幾個就走幾個。”
像杜少甫這樣擁有跨國婚姻的同胞還有很多,是走是留,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同樣在基輔,來自國內某通訊公司的網路工程師李曉,離爆炸地點更近一些。
他和其他50多人連夜躲進地下室避難。
這些人中,有中國人,也有烏克蘭人,以婦女和小孩居多。
他們從半夜一直躲到第二天中午,外面突然傳來連續的炮火聲,大樓在爆炸聲中震動。
受到驚嚇的孩子們哭聲一片,驚恐和緊張像瀰漫而來的潮水,緊緊包裹著無助的人們。
在基輔的北京人孫光說,離基輔西邊30公里的一座軍用機場被炸掉,基輔的民用飛機暫時不能起飛,華人華僑也暫時回不了中國。
戰事急劇變化,一旦烏俄雙方爭奪制空權,飛行安全將完全無法保障,路上行車也會面臨極大的風險。
躲在地下室,是這群人目前為止最安全的選項。
李曉說:“我們暫時不能立馬回國,好在這裡還有訊號,能和家人報聲平安。”
烏克蘭的戰事在有些人看來也許只是一則新聞,而他們卻在經歷生死。
只有置身於戰爭之中,才會知道和平是多麼珍貴。
3、
杜少甫和李曉,只是6000多在烏華人中的兩個縮影。
我們不敢想象,是否還有人正處在更危險的境地,卻因通訊癱瘓而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與此同時,網路的這一頭,卻有人彷彿打了雞血,為戰爭歡呼雀躍。
他們對身處戰火的烏克蘭人民沒有共情,對陷入危機的同胞渾不在意,只在網路上調笑著,覺得這場戰爭還不夠“震撼”,叫囂著“打起來吧,快讓我開開眼……”
更讓人無語的是,一些人開始意淫著怎樣能“搞到烏克蘭美女”。
甚至有人跑到烏克蘭姑娘的微博留言:
“這妹紙這麼好看,一定要騙到中國來!”
“美女嫁給我吧!”
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他們對這場戰爭的激動和狂歡。
而當這樣的言論被髮到外網以後,一些外媒和別有用心者開始大做文章,鼓吹烏克蘭部分民眾“出現反華情緒”。
“我真的氣得快流眼淚了。”
滯留烏克蘭的中國同胞,在社交平臺上焦急呼籲,懇請國內部分網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圖一時口舌之快,被某些勢力逮到機會,將同胞置於可能的危險之中。
而隨著烏克蘭戰局吃緊,烏克蘭政府已經給群眾發放槍支彈藥,烏克蘭境內各種勢力交錯,在當地的人們亦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安全風險。
2月26日凌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釋出通知,提醒廣大同胞“不要隨意亮明身份及展示具有識別性的標識。”
隔岸觀火的看客們,成功用自己的鍵盤,讓在烏克蘭的同胞們,日子過得更為艱難。
這時候,身在烏克蘭的同胞是我們最大的牽掛,不管我們身處何方,都應該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4、
生在當下中國,我們習慣了和平。
但不能喪失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戰爭的敬畏之心。
從新聞裡看到的片段,從朋友圈刷到的段子,在飯桌上高談闊論、指點江山,覺得打一仗還挺熱鬧的。
但那不是真實的戰爭。
那些連墳墓都沒有的屍體,那些槍口下哭泣的孩子,還有那些永遠等不到丈夫回家的妻子、等不到兒子回家的母親,才是戰爭最真實的剪影。
它意味著死亡和毀滅,是難民的流離失所,是多少人的家破人亡。
對水深火熱中的民眾,沒有起碼的同情和尊重,反而戲謔調侃,這是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
別忘了真實的戰場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輿論戰場”。
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不該說的話不亂說,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口德。
理性發言,不要給境外別有用心的力量以可乘之機。
由衷希望這場戰爭早日結束。
希望那些在戰火中哭泣的人們,能夠早日綻放笑顏。
鄰有喪,舂不相;裡有殯,不巷歌。
這才是置身戰場之外,我們應有的態度。文/牧龍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