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的特點就是“簡單”,尤其是釣組搭配上,一杆一線一鉤就完全滿足需求。為了適應不同的魚情,使用不同的用餌方式,這也是傳統釣的另外一個優勢。很多老釣友都是從傳統釣開始玩起的,隨著臺釣的流行和普及,逐漸玩臺釣,等臺釣玩多了又逐漸迴歸傳統釣。原因很簡單,臺釣對於野釣來說優勢並不大,而且裝備太多,每次出門必定大包小包,好像慢慢脫離了休閒野釣的軌跡。
一、蘸粉
所謂蘸餌釣,大致可以理解為“蘸一蘸”然後再下鉤,其中的招數就非常多了。比如說蘸粉,蘸粉其實還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廣為人知的蚯蚓蘸粉,就是掛好蚯蚓,然後在粉狀餌料中打個滾,帶著蘸粉的蚯蚓入水之後,粉狀窩料霧化聚魚。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冬季和早春階段,凡是雜魚少的季節,魚情一定不好,所以提升下聚魚效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蚯蚓蘸粉比較常見的就是炒香的黃豆粉,以及其他高油脂的東西,講究的是“香”。
第二種就叫蘸餌釣,採用的是蘸多次的方式。比如蠶豆粉,就可以用來做蘸餌。空鉤蘸水,然後蘸粉,再次蘸水,再次蘸粉,反覆幾次之後魚鉤上的餌比黃豆大就可以了。這種蘸餌講究的是霧化,所以也通常在氣溫不高的季節使用;第三種比較簡單,搭配空鉤伴侶使用,空鉤蘸水,然後蘸上空鉤伴侶,魚鉤表面形成一層膠狀物,然後粉狀餌料中蘸一下。這個方法在早春、冬季比較常用。
二、蘸米
蘸米釣的歷史也比較悠久,臺釣中的麻團應該就來自這種用餌手法。這種用餌手法,是在雜魚多的地方底釣大鯽魚和鯉魚的好方法。因為主要餌料就是酒米,而酒米對鯽魚和鯉魚最為有效,所以收穫的往往都是這兩種魚。蘸米釣是沒霧化的,酒米脫落之後形成不錯的留底效果,加強了聚魚能力,所以經常會出現魚越釣越多的情況。蘸米釣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是使用看空鉤伴侶,也就是俗稱的搖三搖。第二是使用麥芽糖,或者自己用白糖加水熬一點粘稠的糖稀,用糖稀來蘸小米。
三、蘸水
嚴格來說應該是液態的東西,這個用餌方法其實也有非常多的分支。比如釣鯽魚時的蚯蚓拌丁香油,嚴格來說也是蘸餌的一種。出門之前把蚯蚓挑出來,加一點丁香油攪拌均勻,到水邊之後就可以使用。如果時間太長,蚯蚓會死掉,效果就會變差;還有釣友喜歡使用蚯蚓掛鉤,下竿之前蘸蜂蜜等等,其實也是類似的方法。蘸液態的東西,其實是虛窩的一種,透過極易擴散的味道來達到更好聚魚的效果。比較有意思的是饅頭餌,就是白饅頭、窩頭取下來一小塊,揉搓一下掛鉤,在香精、糖水、蜂蜜、魚肝油等東西中蘸一下,然後在掛鉤。
用互利網思維來說,傳統釣的釣法一直在做“減法”,少了“累贅”自然可以走的更遠,至今依然長盛不衰就是最好的證明。針對不同魚情,使用不同的用餌就可以了。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