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可以,甚至可以算是比較優秀,但是到了初中,完全就跟不上了,成績下滑的非常嚴重,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長急得很,但也是沒有辦法。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小學數學成績還可以的話,初中不至於掉得很厲害,但是,確實有一些孩子不適應,成績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先不急著回答,先看看我做的七年級上冊數學知識圖譜。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知識點圖譜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問題,反正我畫這個圖用了將近20分鐘,雖然是對著教材目錄來做,但細分下來才發現,七年級上冊的數學知識點就有這麼多!差不多比小學五年級+六年級的內容還多了。
基於此,我判斷學生成績垮下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內容太多跟不上。
小學成績不錯的話,說明學習習慣不會有大問題,應該是比較聽話遵守紀律的,大機率屬於那種按部就班的孩子,這類孩子在小學階段成績不可能差的,當然,也不一定會是頂尖的學生,班上前15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特別調皮,特別不聽話,特別厭學,只要相對比較認真的完成課堂作業,課後再適當地做做習題鞏固,基本上成績就是在這個區間範圍內了。
這類學生很多,你去問他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往往是答不上來的。我的建議是,家長先把我這兩張圖下載下來,回去把各個知識點一個一個的標記下來,學的不好的標紅,學的還過得去的標黃,確定沒問題的,劃掉。
這樣就可以清晰地發現自己的短板到底在哪裡了,後面的工作就是逐個擊破。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學習節奏被打亂了。
再看看我畫的這張知識點圖譜,是不是覺得腦子有點兒長?很顯然,你再用小學的按部就班的節奏來應對初中學業,恐怕會吃不消的。
小學階段在託管班的時候,是由託管老師負責給你制定學習計劃,但是到了初中之後,這方面的工作只能自己完成,面對如此繁重的學業,我估計很多同學是沒有規劃自己學業的思路了,節奏被打亂了。
初中不僅僅是數學內容增多很多,要學習的科目數也多很多,地理和生物都不簡單,一開學就要面臨緊張的體育測試,所以,節奏跟不上也算是比較正常吧,相當一部分學生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這裡我建議你做好學習規劃,透過提前預製學習計劃,來最大程度上的減少節奏混亂帶來的不利影響。
首先是做好不同學科之間的時間配置,每天數學用多長時間學習,英語用多長時間學習,應該有個量化的標準,當然,這個標準不好確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也不同,不過你可以先制定一個標準,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的去調整修正它,直到合適為止。
其次,你可以做一下具體學科的複習計劃,比如以數學為例,我個人認為七年級上冊的難點在於整式,不是說他有多難,而是這一章的題目裡含有大量的符號,這一點和小學數學全都是數不一樣,很多學生會很不適應,這就需要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這一章上,另外,絕對值也很難,特別要弄清楚絕對值的定義,通過幾何圖形(數軸上的表示)來解決複雜問題。
下圖是我畫的七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結構圖,是不是發現七年級的內容真的好多啊。
到了初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你的成績還會繼續下降,當然,也不必太擔心,因為其他同學的成績也會下降,原因很簡單,初二數學的難度根本就不是初一數學能比的,簡直是上了一個維度的難,所以,到了初二不要過分焦慮,給你打個預防針。
那麼到了初二怎麼跟呢?當然還是打好基礎,把課本知識弄懂,學紮實,把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特別是專項訓練,要認真的去做,不會的題目馬上問老師,千萬別耽誤過去了。
初二會出現大量的幾何題,而且是很有難度的那種,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你搞不定,我建議你不要過於糾結這個題一定要自己做出來,10分鐘不會你基本上就不會了,直接看答案,至少要把題型見全了,否則考試的時候第一次做一些題型,基本上是做不出來的。看答案不是抄答案,一定要看懂,再自己手動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才行。
不論是初一還是初二,數學學習都是有規律可遵循的,很多同學上了初中之後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地刷題,但效果並不好,就是因為沒有抓住數學學習的規律。我是比較贊同刷題的,但刷題要有正確的刷法,不是看量而是看質,而在刷題之前,還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去做的。
一是要預習新內容。小學階段我從來都不提前講知識點,也不是特別建議孩子去提前學,但是到了初中,我勸所有的學生都要做好預習,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提前學會給自己留出複習的時間,而多複習一遍考試的效果就會更好。對於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提前預習至少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聽課的效率不會太差,很多同學跟我說,到了初中聽不懂課,確實,初中內容要比小學難很多,如果基礎不是很好的話,再不提前預習,上課老師講的稍微快一點兒(如果不幸再有點兒口音),那麼上課的效果就不好保證了。
預習不是自己把內容學一遍,甚至去做很多題目,而是簡單地瞭解一下書本上的知識點,最好能夠發現新知識點中哪些是自己比較薄弱的,看的不是太懂的,這樣的話,上課時會有所側重,重點思考這些問題。
二是要反思總結。很多同學上完課後就開始做作業,很少去思考今天老師講的這些內容與此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絡,很少去分析今天講的這些公式的適用範圍是什麼,在哪種情況下用這個公式,在哪種條件下用那個公式。結果就是雖然很著急的去完成作業,但用時並不短,正確率也不高。
到了初中階段,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反思總結,特別是對數學來說,再也不能機械的去背公式了,只要在小學階段堅持套公式學習數學的,到了初中階段,無一例外的都會被打回原形。
我的建議是,回到家裡先把當天的課堂內容再看一遍,這個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對於在課堂上聽得一知半解的內容,一定要沉下心來再仔細想一想,梳理一下邏輯關係,然後再去寫作業,在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帶著當天的知識點去完成,這麼做貌似有一些機械化,並沒有做到融會貫通,但是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所以,一定要儘量的去用當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當天的作業(火箭班的學生不用這麼做,因為火箭班的老師很可能會出一些綜合題,而不是專項訓練題給學霸們做)
三是要整理錯題。到了初中,題目的類別特別多,題型多變,要想把全部題型都練一遍,且掌握得很好,還是很有難度的,有的同學成績一直不如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自己不知道自己哪個環節有問題,哪種型別題做的不好,其實,如果學生認真的分析試卷的話,他會發現每次考試他錯的題目都是類似的,就是那麼幾種題他老是搞不定,這個時候,錯題本就派上用場了。
我是很鼓勵學生製作錯題本的,但很多同學做錯題本的方法不對,錯題本不是把錯題重新抄上去的本子,這個本子老師又不收,不檢查,這個本子不是為了應付作業而是給自己看的,因此,一定要保證這個本子的使用率,不能做完了就束之高閣落灰去了。
既然是給自己用的,我認為錯題本把握住以下原則就行了。
第一,錯題本的製作要簡易,不費時。
我看了一些同學做的錯題本,首先是題目太多,做錯的題目全放上去,這個根本沒有必要,隨著題目越做越多,做錯的題目會越來越大,這個錯題本越來越厚,學生本人肯定是不會去看的,因為根本看不過來。
還有一些學生是自己手動把錯題抄上去的,這個太耗時了,我覺得現在這個工作完全可以用印表機來完成,我自己在初中高中的時候是沒有錯題本的,我直接在教輔書上標紅,刷綠,摺頁,反正就是去折騰書去了,不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製作錯題本上,反正自己能用就行。
第二,錯題本的內容要精,要有代表性。
錯題本的目的是讓自己去翻看的,而且翻看後要有效果,這個效果如何保證?當然是有的放矢。
我看到有的同學錯題本上什麼題都往上寫,實際上,錯題本上的錯題一定是要分類的,而且題目的解析一定要儘可能地詳細,甚至要把解這道題的思路和感悟都寫下來。
初中數學內容說多也多,但題目類別畢竟是有限的,讓學生頭疼的型別題更是可數的,比如幾何方面主要集中在旋轉(特殊角度情況下),倍長等方面,對這種型別題,不用很多,找出幾道題就夠了,把題目解析寫清楚,分析一下這類題的特點,下次再遇到應該做什麼樣的策略,這樣做好的話,在考試前再仔細複習一遍,一定會對成績提升有所幫助的。
總之,在初一成績非常差的情況下,到了初二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不過,只要保持學習的熱度,合理規劃學習,重點突破關鍵題型,到了初二還是跟的上的,甚至還可能在名次上有所上升(當然,短期內分數很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