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了一部新劇叫做《江照黎明》,
在沒有較多營銷的情況下在某瓣上了評分7.2分。
女主江曉楠,由馬思純扮演,
一改傳統女主的白瘦幼形象,
這是一個真正的在生活中面對家庭瑣事的正常婦女的身材。
她每天白天要在房地產中介上班,晚上要出攤做小吃,
生活的每日流水都要一筆一筆的寄到本子上,
每天面對柴米油鹽焦頭爛額,
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個屬於家庭的小房子,
而不是現在這個昏暗逼仄的的出租屋。
江曉楠的丈夫,外人眼中的體貼丈夫,家裡的賭博「暴力男」。
他因為賭博欠了一屁股債,連累江曉楠為了給自己還債一天打兩份工。
為了還清自己的賭債,甚至與劇中的拆二代於紅進行婚外戀,
更可怕的是自己實行了一個計劃:準備殺妻騙保。
結果自己被妻子反殺,成為了江岸的一個浮屍。
這正是本劇的精彩之處:
丈夫自以為計劃在精密的執行,
實際上妻子對他的計劃早有察覺,
所以便將他的計劃納入自己反殺的大網之中,
就連自己的外遇也是妻子一手推波助瀾的。
看完劇情讓人直呼爽快,國產劇中終於有這樣的女主了。
前幾年的大女主劇層出不窮,
但是實際上女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周圍男性的幫助。
這不是真的大女主,而是打著大女主外衣的對於女性的另一種物化。
如今,
終於有國產劇直面了女性的困境。
江曉楠隱忍、平靜、吃苦耐勞,
典型的中國傳統妻子形象;
機智、果敢、扮豬吃老虎,被迫藏起了精明的一面,
暗地的對謀害自己的丈夫進行一次徹底的反擊。
我很開心國產劇終於不再執著於男女的情愛,
而是透過一場兇殺案,
來反映女性面對的家庭暴力和被迫舉起的武器。
根據北京各級法院對外公開的判決書進行大資料分析,出具的研究報告中指出:
家暴受害人女性的比例高達88%,
依然是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群體。
聚焦家庭暴力和男女平權話題,並不是為了引起男女對立,
而是女性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一直是弱勢的一方,
也是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一方。
從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五十年前致力於消除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到兩年前楊笠對“普信男”的評價所遭受的輿論攻擊,
歷史車輪不斷向前,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卻未曾消失。
日本的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演講時曾說:
“請不要只為了一己輸贏而努力。
請不要將你們所獲得的優越環境和能力,
用來貶低那些沒有你們那麼幸運的人,
而是用來幫助這群人。
最後,
請你們不要逞強,勇敢承認自己的弱點,
互相支撐著活下去。
孕育女性學的正是女權主義這種女性運動,
但女權主義絕不是讓女性像男性一樣行動,
也不是讓讓弱者變身為強者的思想。
女權主義追求的是一種身為弱者也能受到應有尊重的思想。”
無論如何,
對於女性困境,
我們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說些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