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是山西省轄地級市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型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國農區最大的奶源基地,日用陶瓷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避暑休閒勝地。介紹下山西朔州市的十大特產,看看你知道幾個啊
1、應縣的紫皮大蒜
產於恆山腳下應縣小石口一帶,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外皮鬆而內瓣衣緊。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馬車輪胎下軋過去,就會看到一種奇怪現象,蒜頭在輪胎剛碰著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便分成數瓣向兩側飛射出去,決不象一般蒜被壓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變色變味,而應縣紫皮蒜泥卻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變。
紫皮蒜品質優良,每到秋季上市,人們便爭相購買,或編成大掛吊在屋簷頭,或攜帶它鄉贈送親友。如今的應縣紫皮蒜,已成為出口的土特產品。當地諺語說:“應縣紫皮蒜,馬車軋不爛”,就是形容它的品質高超。
2、應縣的青椒
應縣土地肥沃、水源較為豐富、農民素質較高,發展青椒生產優勢得天獨厚。幾年中,縣委、縣政府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透過整合水利、農業開發資金,先後建成萬畝高效節水園區5個,發展管灌、噴灌、滲灌10萬畝,使青椒畝用水量由過去的80立方米減少到45立方米左右。為將青椒產業做強,應縣縣委、縣政府2007年在全縣24萬畝青椒田中推廣了無公害栽培技術。全縣培育達國家A區綠色青椒2萬畝,培育保護精品青椒10萬畝。建成青椒大市場12個,年交易量達10億公斤。建成青椒預冷、恆溫庫和脫水廠37個,達到了處理能力5.5萬噸的規模,形成了全縣青椒生產、貯藏、銷售各配套加工多環節增值的良好機制。目前,應縣已成為晉北地區最大的青椒生產基地。
3、應縣的胡蘿蔔
應縣胡蘿蔔以其根型整齊均勻,尾部鈍圓,光滑無分杈,色澤鮮豔,口感甜脆,營養豐富,品質佳,深受廣大使用者青睞。全縣種植面積達30萬多畝,年產胡蘿蔔13億多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胡蘿蔔生產基地。2001年,一個集食宿、娛樂、代辦長途降溫運輸包裝、蔬菜檢疫為一體的華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南河種蔬菜批發市場),被國家農業部指定為全國定點蔬菜批發市場之一。每年7月中旬,來自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山東等省區的高架拉菜車湧進應縣,跨過長江,運進廣州、上海、深圳、海南,並轉口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等地,在國內外市場上一展風采,盡顯風流。
4、平魯的紅山蕎麥
朔州市盛產蕎麥。近年來,隨著農民市場經濟觀念的增強,蕎麥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國首位的平魯紅山蕎麥,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青睞,多次入選國宴。蕎麥是原產於我國北方的古老作物。由於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逢災年用蕎麥補種、改種都可獲得一定購收成,是較為理想的救災、備荒作物。蕎麥是雙子葉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蓼科,與單子葉、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等麥類作物親緣較遠,在常見大田作物中幾乎沒什麼近親,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現得別具特色。
5、應縣的陶瓷
應縣地處山西北部,山川形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俊採星馳,素有“龍鳳之鄉,宰相故里”的美譽,是山西省文化旅遊大縣。以往提起應縣,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首先是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如今,陶瓷這一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絢麗奇葩將成為應縣的新名片。應縣將全力打造陶瓷會展中心。該專案位於應縣南四環路路南,佔地面積50畝,及多功能產品展廳、商務洽談辦公場所、會議、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該專案的建設,極大地推動當地及周邊地區陶瓷產業的發展,擴大本地區陶瓷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北方瓷都形象。
6、懷仁的羔羊肉
懷仁縣肉羊行業協會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的“懷仁羔羊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證書,註冊有效期限10年,這是懷仁縣首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不僅是懷仁縣工商局大力實施商標戰略、積極開展“一縣一業”工程的成果,同時也實現了該縣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零”的突破。
7、右玉的羊肉
右玉羊肉香味濃郁、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
8、懷仁的陶瓷
“懷仁陶瓷”商標日前已透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成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產品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標示某種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由地理的自然因素決定的標誌。懷仁陶瓷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盤、壺、餐具、缸、壇、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藝術品。批准有金沙灘、桑乾河、兩狼山、賽玉、黃花梁、清涼山6個商標名稱。
9、玉羊
位於晉西北國家級生態區“夏天綠翡翠,冬天白玉石”右玉,與內蒙接界。此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蘊育了罕見的地方珍品---中國五大綿羊(阿勒泰羊、灘羊、玉羊、烏珠穆沁羊、蘇尼特羊)之一的玉羊,享譽華北。
10、右玉的沙棘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縣的特產。有塞上綠洲之美稱的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右玉縣盛產沙棘.沙棘又名醋柳、酸刺,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具有活血、怯瘀、養胃、健脾、利肺、抗炎生肌的藥理功效。唐代《月王藥典》、八世紀末的《四部醫典》、清代的《晶株本草》等著名醫書均有記載。 1977年衛生部把沙棘作為“藥食同源”資源,並收入《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