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哪個行業賺錢多?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網際網路,也可能會想到金融。其實,去年我國工業企業也賺錢不少,尤其是作為典型傳統行業的採礦業成為最大業績黑馬,全年利潤總額同比接近翻兩番。“家裡有礦”果然很掙錢!
去年全國採礦業利潤總額增長190%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釋出的工業資料顯示,按照工業大類分組,在“採礦業”“製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三大類中,“採礦業”的業績讓人眼紅。雖然在三大類工業類別中,採礦業57048.7億元的營收是最低的,不及後兩者的1127885.1億元和94292.6億元,但其利潤增幅卻是最高的,達到了190.7%,遠高於營收大戶製造業的31.6%。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去年還出現了利潤下滑,利潤總額同比下降的了四成多。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去年我國採礦業的營收同比增長了41.9%,而營業成本僅增長了25.1%,顯然毛利明顯加厚。也正因此,營收最少的採礦業,以10390.8億元躍居到利潤總額榜的第二位。以去年國內採礦業37334億元的營業成本計算,採礦業的毛利率高達18%,遠高於製造業的6.5%。
採礦業日子有差距,並非都很滋潤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口徑,我國工業企業被劃分為41個大類行業,其中採礦業被劃分為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非金屬礦採選業、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以及其他採礦業共七大類。
,去年我國工業企業41個大類行業中,有6個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倍,其中採礦業就有3個,佔據了半壁江山,分別是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去年利潤增幅最大,達到了584.7%,利潤接近翻了6倍;緊隨其後的是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去年利潤增幅達到212.7%。這三個行業中增幅最少的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去年實現了利潤翻番,增幅達到113.5%。除此之外,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非金屬礦採選業雖然利潤增幅不如前三強,但也都呈雙位數增長,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4.5%和23.3%。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採礦業整體賺錢能力超強,但從細分類別來看,其實日子也過得有松有緊,並非都那麼滋潤。在同行爭先恐後業績報喜的同時,採礦業中的“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和“其他採礦業”兩個細分行業去年的日子就顯艱難,利潤不升反降。其中,“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還出現了40多億元的虧損。“其他採礦業”雖然沒虧,但去年的利潤總額僅有4000萬元。其實,這兩個盈利下滑的行業,去年的營收也都實現了正增長,但由於營業成本增速明顯高於收入增速最終出現了增產沒增收的局面。
利潤總額超7000億,煤炭行業時隔十年再創盈利新高
受到去年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以採礦行業為首,包括石化、煤炭以及冶煉等行業都達到了近年來業績頂點。採礦及原材料行業的業績整體增長,也對我國去年工業企業的整體利潤增長起到了強勁拉動。
那為什麼去年採礦業這麼賺錢?眾所周知,去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普遍性上漲,在這種趨勢帶動下,上游採礦、原材料製造業利潤都增長明顯。其中,上游採礦業利潤增幅達到190%,較2019年、2020年兩年平均增長超過40%,增速明顯高於平均水平。去年我國煤炭和原油價格漲幅較大,而且高位執行時間較長,帶動了煤炭、油氣開採行業利潤比去年分別增長了212.7%、584.7%,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業績增長大戶。
以煤碳為例,去年我國煤炭行業創下了盈利的歷史最高紀錄。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去年我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7023.1億元,同比增長212.7%。而中國煤炭行業上一次創下的盈利記錄已經是十年前的2011年,當年全國規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為4341.73億元,僅為2021年盈利的六成多一些。
我國統計在冊的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一共有4343家,這些企業去年的營業總收入超過3萬億元達到32896.6億元,同比增長58.3%。由此可見,去年煤炭行業之所以賺得盆滿缽滿,一方面是銷售收入大幅增長;而從另一方面看,以將近60%的營收增幅撬動了超過200%的利潤增幅,顯示出去年煤炭的利潤率暴漲。
從此前滬深兩市35家上市煤炭企業釋出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也印證了煤炭企業去年的好日子:33家上市煤企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近七成上市煤炭企業淨利潤同比增幅破百。以盈利增幅最大的昊華能源為例,去年淨利潤增長高達38至42倍;伊泰B股增長了13倍,神火股份、陝西黑貓、蘭花科創、山煤國際業績增長也都在5至7倍。
從這些上市煤企釋出的業績預告中均表示,煤炭價格上漲和煤炭銷售量增加是企業盈利增加的主要因素。不過,煤價出現的非理性上漲現象也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干預,這也造成了去年國內煤價的“過山車走勢”。
以關係著核心大宗商品的動力煤為例,去年就出現了明顯的大起大落——去年初,秦皇島港Q5500動力煤價格一度在1000元/噸水平高位徘徊。春節後,煤價持續下行曾一度跌至580元/噸附近。但從3月中旬開始,國內煤炭開始供不應求, 7月份國內原煤產量創下了2019年以來的最低產量,拉動煤價開始非理性上漲。去年9月1日,動力煤港口價已經達到1750元/噸;到10月19日,動力煤秦港Q5500價格更是衝上了2600元/噸大關。10月中旬,國家相關部門密集出臺各項政策對煤炭行業進行干預和引導,煤炭價格終於從頂點開始回落。到10月底時,動力煤價格已經降至1300元/噸,逐漸迴歸合理區間。隨著去年11至12月國內煤炭供需進入寬鬆期,12月31日秦皇島港Q5500動力煤價格已經跌到800元/噸。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