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怡彭
新冠傳播的持續出現,讓核酸檢測成為人們的“日常”。除了常規的醫院檢驗科,許多人還第一次因核酸檢測接觸到了ICL(獨立醫學實驗室,IndependentClinicalLaboratory)。
作為醫療產業鏈中的“幕後”環節,ICL因新冠而走到了臺前。而在由服務B端擴張向C端的過程中,數字化成了必需品。
ICL最早於1925年在美國誕生,隨著醫學檢驗需求不斷上升、檢驗專案日益增多,單靠醫院無法在檢驗效率和種類上滿足需求。以外包檢驗服務為核心的獨立醫學實驗室,透過規模化經營來幫助醫療機構提升檢驗效率。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醫保改革中,ICL因顯著的價效比優勢取得快速發展。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日本的ICL市場滲透率已高達67%,歐洲為50%,美國也達到35%。
在以公立醫院為主的中國醫療領域,非營利性的業務性質和體制因素,使得大部分檢驗仍由院內檢驗科完成,因而ICL的滲透率僅有5%。這既說明ICL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意味著單靠服務醫院的傳統模式很難取得高速增長。
成立於2001年的迪安診斷,是中國ICL領域的主要玩家之一,業務範圍涵蓋診斷服務、診斷產品銷售、技術研發生產、健康管理、冷鏈物流、司法鑑定、CRO等領域。
在國家2020年4月提出“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號召後,迪安診斷花費7天時間建成了一座1200平方米、可日檢測7萬例的“雷迪”快速檢測實驗室,將其杭州總部的單日檢測提升至每日10萬例。據2020年7月公佈的資料,疫情發生後迪安診斷承擔的核酸檢測量佔當時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
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戰疫”讓迪安診斷有機會直接面對有檢測需求的公眾。但對一家在近二十年時間內始終面向B端市場的公司,加入To C服務並不容易。
在此前的檢測外包服務中,ICL機構只需安排定時上門取送樣本、實驗室檢測、報告遠端交付即可,業務流程短且客戶數量少,讓To B業務在流程對接和服務難度上相對可控。
但在面向C端的檢測服務中,不僅需要搭建檢測場地,檢測預約、資訊登記、報告推送等流程都必須由機構自身負責,複雜度提升了數倍。
在此之前,迪安診斷與許多全國性公司一樣,有著集團與各地分公司IT系統和資料不互通、部分依靠手工表格的情況。在面向海量的C端客戶時,資料流轉、管理和服務能力成為最大的瓶頸。
數字化因此成了必選項。
2020年,迪安診斷引入了基於SaaS模式的CRM系統,並將其與OA、MDM(主資料管理)、LIMS(實驗室管理)、客服、決策、財務等系統打通,實現企業內部資料一體化管理。
這不僅保證了面向端的服務能力,還大幅提升了原有業務的效率。醫院、疾控中心、體檢機構等B端客戶的服務流程、檢測資料實現了整合沉澱,資訊流轉效率的提升讓就醫的患者能夠更早收到檢驗報告,儘快開始診斷和治療。
另一個迫切的缺口在客服。
相比於B端的服務,C端使用者有更多的諮詢訴求。在開始為公眾提供檢測服務後,迪安診斷的電話諮詢數量提升了數倍。2021年呈散點爆發的疫情,更加大了客戶服務團隊的壓力。
為此,迪安診斷還引入了沃豐科技的全場景智慧客服系統Udesk,以AI機器人的方式更快地回應使用者的普遍問題。
除了整合外部技術,迪安診斷還在不斷搭建自身的數字化能力,並以此為基礎將To C服務拓展至新冠檢測之外。
2020年5月,迪安診斷上線了直面C端使用者的第三方線上網際網路檢驗平臺“曉飛檢”,將原本面向醫療機構搭建的供應鏈、資訊、診斷服務、產品、渠道提供給公眾。
基於“曉飛檢”平臺,C端使用者可自主預約女性HPV23分型基因檢測、AMH卵巢功能精準篩查、腸癌早篩等六十餘個檢測專案,覆蓋女性、男性、兒童、老人全人群範圍。
在曉飛檢成立一週年的慶典上,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將這個直面C端的服務平臺評價為數字化改革的重要一環。CEO黃柏興則在該活動中稱,To C業務將成為迪安診斷繼普檢和特檢之後,最重要的第三成長曲線。
支援新業務的同時,數字化也在成為迪安診斷To B業務的突破口。
2021年11月,迪安診斷對外宣佈上線實驗室管理系統IrisLIMS。相比傳統的檢驗資訊系統,IrisLIMS的管理覆蓋了人、儀器、物料(試劑耗材等)、流程、資料(檢測方法、實驗室環節)等全部要素,能夠支援連鎖型實驗室單日數十萬樣本、數千人同時跨地域協作。
同月,迪安診斷獲得浙江省科技廳認定,入選了“浙江省數字醫學診斷技術重點實驗室”。多年資料積累,還將為診斷技術的突破提供助力。
在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醫療需求將由“量”向“質”轉變,更好的醫療體驗成為必然的方向。不論是在使用者服務的體驗層,還是技術突破本身,都出現了數字化的身影。
在戰略層面上,迪安診斷給自身定下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目標。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在2021年的“迪安日”上發言稱,未來從醫院收取樣本、實驗室檢測,圍繞疾病診斷與臨床打通提供診斷解決方案,都要結合AI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應用。
“迪安診斷的未來一定是一家醫療大資料公司,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大量的樣本,如何運用海量的資料為客戶創造出無窮的價值,這是未來我們要去研究,要去實現的。”陳海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