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大一院
海鮮如果吃得不正確,反而可能會引“病”上身。寧波58歲的徐大叔(化名),因為吃了一隻醃製的梭子蟹,感染了一種叫創傷弧菌的細菌,右腳發腫潰爛,差點需要截肢,幸好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多次清創和綜合治療才涉險過關,慶幸的是,生活中稍加註意,我們就可以躲過它的毒手。
吃了一隻鹹梭子蟹,寧波大叔右腳被細菌吃了
徐大叔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從小就吃鹹嗆蟹長大,卻沒想到這一次“栽”在了這道美食上。前不久一天中午,徐大叔獨自一人在家,懶得做菜,就像往常一樣洗了一隻醃製的鹹梭子蟹當下酒菜,不想當天下午就開始發燒。
“我下午5點多回到家的時候,看他整個人都有點燒迷糊了,就趕緊把他送到鎮上醫院。”徐大叔女兒表示,在當地醫院做了核酸檢測,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父親的血壓又有點低,接受了一晚上的治療後,情況也沒有明顯好轉,“第二天早上我就發現我爸的右腳踝有點浮腫。”
由於鎮醫院查不出病因,徐大叔一家又趕緊前往當地上級醫院求醫。但病情進展實在太快了,不到三小時,徐大叔的整個右腳背就腫得像個饅頭一樣,“不僅腫,還很痛,真的是碰都不能碰,稍微一動都痛徹心扉。”
根據他的症狀,再加上他從未有過痛風史,當地醫生懷疑是細菌感染,邊進行抗生素、降溫、升壓等治療,邊緊急進行血培養。創傷弧菌!這種會“吃人肉”的病原細菌出現在徐大叔的血液中,創傷弧菌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是會“出人命”的,當地醫院建議趕緊轉院到杭州浙大一院治療,那裡是感染病治療最權威的醫院。
多次手術清理毒素,及時治療幸運保命
“他來的時候,高熱、低血壓,右下肢從腳背到小腿紅腫痛、潰爛,已經開始蔓延到右膝右大腿,右小腿右足背也開始變涼。”在急診參與會診的骨科副主任醫師胡金艮表示,徐大叔的右腳表面沒有明顯傷口,結合血培養結果,考慮出現了創傷弧菌感染、創傷弧菌性敗血症、壞死性筋膜炎、膿毒血癥、膿毒性休克,必須要儘快手術清創、去除創傷弧菌產生的毒力和毒素,否則極有可能面臨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家屬緊急商量後,決定接受急診手術。
手術治療的目標是積極清除所有壞死組織直至達到健康活組織,胡金艮副主任醫師介紹,術中發現患者右小腿右足肌肉部分壞死,肌肉失去正常顏色,右小腿筋膜大量壞死,呈棉絮狀,肌肉筋膜浸泡在大量混濁的、由創傷弧菌產生的毒素滲液中。清除這些壞死肌肉筋膜組織和滲液後,用大量碘伏、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多次重複這些操作後,進行負壓引流創傷弧菌在人體產生的毒素,減輕毒素等在腿部的堆積和避免毒素等經人體吸收而進一步造成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首次手術後,徐大叔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進行密切監護,接受抗感染治療,期間又多次手術室檢查筋膜和清創治療,清除壞死組織和包含毒素的滲液等。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徐大叔的右腿保住了,體內創傷弧菌也清除乾淨,目前已經出院。
“現在已經能自己下地走路啦,當然還不能走遠,都在慢慢康復中。”徐大叔女兒說,父親感染這個細菌能活下來,還能把腿也保住,浙大一院真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預防這種細菌,做好這些事
創傷弧菌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細菌,竟差點“撂倒”一個健康中年男性?
創傷弧菌是一種主要存在於海水中的細菌,常寄生在蝦、蟹、牡蠣等海洋生物內,它嗜鹽嗜溫,不耐熱也不耐寒,常溫下的海水是最好的生長環境。一般可以透過傷口接觸(如帶傷下海、被海洋生物刺傷)侵入人體,還可以透過消化道途徑(如生吃帶菌海產品)感染人體。由於徐大叔發病前身體狀況良好,沒有下海經歷,更沒有傷口接觸海水的情況,醫生推測極有可能是吃的那隻鹹梭子蟹帶有細菌。
“創傷弧菌的感染率不高,但起病急、進展迅速、病死率高。”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凱進主任醫師表示,患者感染後通常表現為四肢紅腫、水皰,急性腸胃炎,壞死性筋膜炎或膿毒症等,救治困難。“很多患者可能感染後幾小時內就會出現相關症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不僅面臨截肢的風險,甚至會引發多臟器衰竭、嚴重危及生命。”
研究顯示,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礎肝病、糖尿病、類風溼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習慣的人群,感染風險較常人增高。
創傷弧菌的感染具有季節性,每年5至10月為高發期,如果在傷口接觸海水或生吃海產品後,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越早治療越好。
創傷弧菌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30至40度的海水,因此高溫烹煮可以有效殺死細菌。徐凱進主任醫師提醒,預防創傷弧菌,要儘量避免傷口接觸海水,避免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鮮,尤其是貝類(如牡蠣),在海洋中游泳後不要生吞海水,高風險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