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比賽的體重劃分通常分為八個級別:蠅量級(小於57kg)、雛量級(57kg-61kg)、羽量級(62kg-66kg)、輕量級(66kg-70kg)、次中量級(71kg-77kg)、中量級(78kg-84kg)、次重量級(84kg-93kg)和重量級(93kg-120kg)。
級別劃分的由來
由於全球最大影響力的mma賽事UFC將選手分成了這八個級別,其他的小規模mma賽事也紛紛效仿ufc的體重級別。 不過通常運動員在比賽時的體重與平日的體重相差較多,減重參加比賽已經成為了一個mma選手中不成文的習慣。
減重 ≠ 減肥
通常一名選手在接到比賽配對通知之後,他需要進入備戰期。在備戰期除了針對對手的訓練之外,減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通常選手會穿著密不透風的減重服進行有氧運動,如拳擊的空擊,長跑等等。選手在減重時減掉的多數是身體的水分,因為水在每個人體內含60-70%。這與普通人鍛鍊減肥完全是兩碼事。
在稱重合格過後,減重的選手再透過補充水分的方式,儘快將體重恢復,以達到在比賽中佔據力量優勢的目的。級別的大小對於選手的殺傷力影響頗大,以掃腿為例,一名蠅量級拳手用盡全力踢到對手的大腿外側,力量恐怕只有重量級選手的幾分之一。
減重的危險性
在中國mma領域,選手楊建兵的意外離世為mma圈子的減重選手們敲響了警鐘。他因減重過度導致罹患橫紋肌溶解症突然身亡,這是由於減重時脫水過量+極端溫度過於炎熱造成的,類似的案例在海外也曾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