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已經分別聊了自主與海外品牌陣營中,重點新車在1月份的銷量表現,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都是燃油車,考慮到新能源市場的新車更多一些,所以就單獨留到了這篇文章。
奇瑞QQ冰淇淋
2022年1月上險量:7483輛
上市時間:2021年12月28日
當五菱的宏光MINIEV成為銷量爆款後,其它廠商的跟風模仿基本就是必然事件,只是我沒想到來到2021年,借鑑製作和原版車型的相似度會如此之高,更沒想到走出這一步的車企,會是奇瑞。
除了會讓人誤認成宏光MINIEV新版本的造型外,QQ冰淇淋的續航里程和定價策略,基本都照搬MINIEV,似乎生怕原創比例過高,大賣的機率就會少一成。
其實奇瑞在電動領域並非沒有成功的先例,小螞蟻自2016年10月上市,之後5年多時間裡一直是10萬元內電動微車市場的重要角色,去年全年的銷量達到了7.5萬輛,已經接近一個頭部新造車勢力的整體規模了。
不過小螞蟻的成功似乎是個意外,奇瑞幾乎沒能從這款車型中汲取有價值的經驗,2020年9月推出了一款驚世駭俗的大螞蟻,銷量毫無懸念的撲街,自此之後,奇瑞在純電動領域就再沒有什麼新的嘗試了,直到QQ冰淇淋的出現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奇瑞這段時間是忙著打造自己的宏光MINIEV了。
拋開品牌尊嚴或商業道德層面的爭議,QQ冰淇淋上市後的第一個月,已經證明它是目前宏光MINIEV最成功的跟隨者,1月份上險量達到7483輛,而小螞蟻當月上險量為6116輛,奇瑞新能源終於有了一臺新的銷量扛把子。
宏光MINIEV上個月的上險量是29618輛,同比依然增長14.5%,但環比大跌了35.5%,裡面是否有來自QQ冰淇淋的影響還不好說,不過QQ冰淇淋到底能吃下宏光MINIEV多少份額,就成為今年新能源市場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看點了。
福特 MUSTANG Mach-E
2022年1月上險量:352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4月13日;規模交付時間:2021年12月26日
特斯拉是全球範圍純電動車企的標杆,各家車企涉足電動領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特斯拉的影響,但從產品開發、市場定位再到營銷宣傳上,真正明確而徹底地將特斯拉當作競爭對手的首款車型,還是福特的MUSTANG Mach-E。
在美國本土市場,Mach-E去年全年的銷量超過了2.7萬輛,雖然僅相當於直接對手Model Y的六分之一,但Mach-E在美國純電動車銷量榜的排名已經衝到了第三,把其它車型都甩在了身後。
做到這個成績,雖然離擊敗特斯拉還遠得很,但Mach-E總算無愧於“特斯拉挑戰者”的稱號了。不過,來到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度強得多的中國市場,Mach-E的對手就遠不止有Model Y了。
在去年4月中旬上市後,Mach-E到去年12月26日才正式開啟面向中國客戶的交付,首批車型主要交付給了上海地區的客戶,如今1月份的上險量已經公佈,Mach-E交出的第一份月度成績,是352輛。很多關注駕仕派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司劉老師就是Mach-E首批拿到車輛的車主之一。
對於352輛的成績,目前做過多解讀顯得有些為時過早,畢竟Mach-E從下單到交付之間還有數個月的延遲,短時間的月度上險量,還不能充分反映車型的實際需求量。不過按照這個勢頭來看,Mach-E在中國應該很難複製其在美國市場的成績了。
那麼在區域分佈上,Mach-E都賣到了哪些地區呢?
如表格,1月份352輛上險量中,有100輛在上海,而廣東、北京家在一起又是100多輛,三個地區的銷量佔比就超過了一半,此外浙江、江蘇、四川、重慶等省市也各有一定的份額,從陝西開始,Mach-E在其它省、市的單月交付量都基本可以忽略了。
作為對比,特斯拉Model Y在規模上的優勢就不用說了,看區域分佈的話,Model Y在上海、北京這兩個直轄市市場的銷量佔比都要低得多,但是排名前三的浙江、廣東和江蘇等市場,也佔據了Model Y一半的份額。此外兩款車的Top 10區域市場,幾乎是完全重疊的,只是各地區的排名各有區別。
在電動車強手如雲的中國市場,Mach-E的任務已經不再是挑戰特斯拉,而是要儘量站穩腳跟,力求在這個快速增長且潛力巨大的市場上得到立足之地,這將成為福特未來能否在中國市場抓住增長機遇的一個關鍵。
極氪001
2022年1月上險量:3313輛
上市時間:2021年4月15日;規模交付時間:2021年10月23日
作為同樣在去年4月中旬上市的全新車型,極氪001在去年10月23日就開始正式交付,比福特Mach-E早了兩個月,且從交付後第一個月的成績就能看出,極氪001的潛力,比Mach-E要大得多。
去年11月,極氪001上險量1779輛,是Mach-E交付首個完整月份的5倍,之後的12月極氪001的上險量又增長到了3611輛。至於今年1月份,或許是由於春節期間產能、交付環節的中斷,極氪001的上險量為3313輛,較12月出現了小幅下滑。
實際上,3000多輛的月銷量,基本就是極氪001目前產能的極限,除了晶片缺口之外,極氪001的空氣懸架也是一個制約產能的重要因素,去年12月下單的客戶,提車時間已經至少排到了今年4月份之後,按照這個趨勢,極氪001在整個2022年可能都將處於努力交付訂單的狀態。
根據1月份上險量的區域分佈,極氪001最大的區域市場是廣東,作為本土市場的浙江位列第二,時尚之都上海的銷量,隨後的上海和江蘇,加到一起的銷量基本和廣東相當。
有些出乎意料都是,河南省超過四川、重慶和北京等地區,成為極氪001的第五大區域市場,這在主銷3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型中是比較罕見的。作為對比,價位相近的Model Y,雖然整體銷量是極氪001的5倍之多,但1月份在河南的上險量只有336輛,河南的銷量排名位列第12。
整體來看,極氪001雖然目前的月銷量還比較有限,但已經展現出了比較健康的區域分佈,Top 3市場的銷量佔比為43.7%,Model Y的Top 3市場佔比則達到了50.2%,剛剛起步的Mach-E,同比例更是高達57.7%。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極氪001最大的增長挑戰都來自自身的產能,而非競品,如果後期產能爬升理想的話,極氪追趕上新勢力的頭部車企,或許在2022年就能實現。
大眾ID.3
2022年1月上險量:1506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10月22日
看到ID.3在1月份的上險量資料,我還是頗有點意外的。
去年10月下旬上市後,ID.3在11月的上險量就達到了2261輛,12月又攀升到2463輛,當我覺得這款ID.系列的入門級車型月銷量有望突破3000、甚至更高的成績時,它在1月份的上險量卻跌到了1506輛。
遇冷的並不只有ID.3這款車,而是南北大眾的整個ID.系列。按照廠商公佈的資料,ID.系列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月銷破萬,一直持續到去年12月,從上險量的角度看,ID.系列在11月實現破萬,達到13120輛,12月又突增到了16867輛,眼瞅著就要成為純電動領域的一股“新勢力”,但到了今年1月份,全系列的上險量卻驟然腰斬到了8643輛。
要知道,這些數字都是和真實銷量最緊密的上險量,留給廠商“靈活調節”的空間並不大,持續近半年的增長態勢驟然剎停,似乎很像是受到了非市場因素的某些外力影響。不管怎樣,1月份的上險量,確實影響了市場對ID.系列的信心,不過大家倒也不必過早地看衰。
早在去年大眾宣佈ID.系列9月份交付量破萬時,小編曾藉助區域銷量的資料對其進行過分析,資料如下表:
可以看出,當時ID.系列嚴重依賴南北大眾各自的本地市場,9月份的上險量中,上海一個城市的佔比達到了27.9%,吉林作為一汽大眾的大本營,上險量甚至超過了新能源大省廣東,ID.系列當時銷量中的水分有多少,可見一斑。
再來看看ID.系列在今年1月份的銷量分佈:
上海銷量被浙江超越,成為第二大區域市場,銷量佔比也從去年9月份的27.9%降到了16.6%,同時吉林省的銷量資料也迴歸正常,在ID.系列整體銷量中的佔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發達城市和省份外,ID.系列在四川、山東、河南、湖南等省份,也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整個ID.系列的區域分佈,逐漸趨於均衡,Top 3銷量地區的份額,達到了44.2%,遠低於蔚來、小鵬等新勢力,和極氪001非常接近。
由此可以看出,大眾作為傳統強勢品牌,在全國各級區域市場的多年積累已經發揮出自身的效果,這會讓大眾更快地深入到新勢力品牌尚未觸及的基層市場。
不過,單看ID.3的話,它的區域銷量還是呈現明顯的集中化,上海一個城市的銷量佔比就超過了30%——
當然,本地市場對新車銷量的促進是暫時的,未來ID.3穩定後的銷量到底會達到什麼水平,或許要到半年之後才能看出來。
文|冰心皮蛋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