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資料、照片和影片,可以確定目前中國第一架電子戰戰鬥機,殲-16D電子戰機正式出現在珠海航展現場。根據相關說法,為了和美軍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對應,殲-16D電戰機的綽號為“咆哮狼”。如果是按照這個思路,那麼電戰版殲-15戰鬥機的綽號,應該就是“咆哮鯊”了。
昨天的文章裡,我大概介紹了一下此次現身的殲-16D“咆哮狼”和現有殲-16戰鬥機的不同。作為目前中國最新版的殲-16戰鬥機,殲-16D“咆哮狼”在兩側主翼翼尖上加掛了電子戰吊艙,取消了30毫米航炮,取消了機鼻處的IRST光電系統。
這些調整也證明了一點——殲-16D“咆哮狼”為了滿足能在機身內部攜帶更多的電子戰裝置,捨棄了部分近距離空戰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這是一款完完全全為了執行遠距離電磁壓制能力而設計的戰鬥機。整體上來看,目前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中,也就殲-20對殲-16D有明顯優勢了。
01、為巡航導彈群開路——殲-16D“咆哮狼”在中美亞太攻防戰中作用巨大;
談到電子戰機,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擁有和隱身戰鬥機對戰的能力。但實際上,對於目前已經擁有殲-20隱身戰鬥機的中國空軍來說,殲-16D“咆哮狼”最大的作用不是反隱身作戰(雖然也可以),而是在未來可能的中美攻防戰中,給中國的遠端巡航導彈群開路。
這點很多人可能會忽略,這裡我稍微介紹下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可能出現的攻防戰情況。
提及中美亞太攻防戰,很多人都會覺得解放軍用導彈直接把美軍佈置在亞太地區的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都砸掉就行了。那麼問題來了,中國遠端導彈該“怎麼砸”,才能用較小的損失砸出一個較大的戰果呢?
2017年的時候,美國一家名字叫做“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智庫,就使用計算機建模模擬了一場中國導彈對美軍亞太地區軍事設施的攻擊效果。在這次模擬中,中國方面使用170枚中短程戰術彈道導彈、60枚中程彈道導彈、430枚巡航導彈發起攻擊。
美軍假定中國採用的戰術是,彈道導彈先對固定指揮所、後勤中心和其他高價值目標進行攻擊,使美軍預警系統和防空系統失效,然後大量遠端巡航導彈再趁這個機會擴大戰果,摧毀美軍的戰機、軍艦或跑道。
說白了,這個戰術就是——彈道導彈“撕開口子”,巡航導彈擴大戰果。所以,在模擬中才會出現巡航導彈的使用數量遠遠超過彈道導彈數量的情況。
從這幾年轟-6經常掛著巡航導彈威懾美軍航母的情況上來看,巡航導彈確實會是未來中國殺傷駐亞太美軍的主要兵器。目前對巡航導彈威脅最大的,其實就是美軍的防空雷達和各種依賴防空雷達的攔截系統,殲-16D“咆哮狼”的任務,就是跟在彈道導彈的背後,繼續替巡航導彈“開路”,保證巡航導彈半途不會被美軍攔截。
殲-16D“咆哮狼”亮相前,“高新”家族也能執行這類作戰任務。但是“高新機”的目標特徵大,並且因為飛行速度慢,需要提前出動,很容易讓對方產生警惕。而飛行速度更快的殲-16D,就可以配合殲-20隱身戰鬥機,執行“踹門開路”的任務了。
02、相比於殲-16D“咆哮狼”,中國海軍更需要殲-15D“咆哮鯊”;
目前中國海軍相比於中國空軍,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因為航母平臺的限制,導致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可以使用的戰機種類更少,很多情況下,都只能由殲-15執行各種不同的作戰任務。而像中國空軍,則能夠從容使用制空戰鬥機、戰鬥轟炸機、轟炸機、預警機、電子戰機、空中加油機進行各種組合。
這種情況隨著美國海軍開始對“尼米茲”級航母進行改裝,令其具備攜帶F-35C隱身戰鬥機能力後,顯得更加嚴重。以目前在亞太地區遊弋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為例,使用“超級大黃蜂”和F-35C混搭,攜帶一箇中隊共12架F-35C隱身艦載機。
在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大批次成軍前,美國海軍現有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都會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改裝。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未來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部署三個航母戰鬥群,那麼至少有36架F-35C隱身艦載機可以用。
所以,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比中國空軍更急需一款能和隱身戰鬥機“對抗”的裝備,除了給殲-15換裝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他的辦法也就剩下艦載預警機和殲-15D“咆哮鯊”這兩條路了。
03、殲-16D“咆哮狼”已經來了,那麼會有以殲-20為基礎改裝而來的殲-20D“咆哮龍”嗎?
這裡多嘴介紹一下中國空軍戰機字母的使用規則,一般A、B、C直接代表了改進的版本,比如殲-10A和殲-10C就是殲-10戰鬥機的兩種不同版本,而S代表雙座,D代表電子。所以在討論雙座版殲-20的時候會說殲-20S,如果有電戰版殲-20,叫做殲-20D是沒有問題的。
隱身效能和電子戰能力是互相排斥的嗎?當然不是。因為電子戰機大部分情況是深入戰區後突然開機,而不是直接開著電子戰裝置大搖大擺一路飛過去。所以,用殲-20改裝電子戰機實際上是有現實的作戰需要的。
美國空軍當初在搞F-22和F-35的時候,都曾傳出要搞“電戰型F-22”和“電戰型F-35”的訊息。但前者因為當時美國空軍在全球無敵手,沒有必要搞。後者則是F-35專案問題太多,現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解決常規型號暴露的問題上了,騰不出手來。去年F-35A被曝出有七八百個問題沒搞定,不知道現在還剩下多少。
但現在中美兩國都擁有隱身戰鬥機,“隱身電戰”就有了現實需求,再加上中美兩國自己手頭上都有合適的隱身戰鬥機,“隱身電戰”的誕生,實際上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畢竟,即使是進入到六代機時代,“隱身電戰”也仍然有生存的空間。而現在熱捧的“無人隱身電戰機”,個人認為和有人駕駛的“隱身電戰”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畢竟電戰機除了電磁壓制外,還擔負有必要時強攻敵方地面雷達和導彈的需要,有人電戰機優勢更大。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