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結構性行情的出現,不少公募權益類基金由於短期業績突出吸引不少投資者關注,持續獲得大額淨申購,而部分績優公募基金則一反常態開啟限售模式。
Wind資料顯示,截至9月16日,A股市場上已有4032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暫停大額申購或暫停申購,其中,8月份、9月份限售基金數量明顯增多,8月份至今已有超過500只基金髮布暫停申購的相關公告,績優基金限售的數量佔比較高。
投投科技旗下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認為,限售是基金管理人員常用的策略。基金規模上升過快,不僅可能會對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造成影響,而且可能會攤薄收益,影響原有持有人利益。部分基金經理出於保證基金平穩運作的考慮,被迫主動控制管理規模,開啟限售模式。
業內人士分析稱,一般來講,基金限售1000萬元以上,相當於基本拒絕機構資金的流入;限售10萬元或100萬元,基本拒絕散戶中的大戶;限額1000元,基本等同暫停申購。
基金限售增多是市場投資風格出現變化的訊號嗎?招商證券分析師任瞳表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限售案例增多,除主動權益基金外,部分指數基金也開啟限售模式,基金公司對於暫停大額申購的解釋是“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在目前的結構性行情中,優質投資標的有限,基金規模過大會攤薄收益,大量資金湧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金經理調倉難度,從而影響基金業績。由於限售的具體理由五花八門,多數績優基金限售並不一定是市場的擇時訊號。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實際上保護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投資者應理性對待基金限售增多現象。
對於基金管理人而言,對規模說“不”的限售行為多數是為了未來獲得更好的投資業績。陳東表示,今年以來,指數整體震盪加劇,市場結構性特徵進一步強化,風格切換和板塊輪動明顯加快,過大的管理規模會限制基金的靈活調倉,加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對於重倉中小盤股票、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募基金來說,由於今年以來中小盤風格表現強勢,且較小的規模更方便基金經理靈活調倉適應市場變化,因此近期的業績整體佔優。當基金規模快速上漲後,大規模基金由於持有流通市值佔比的限制,可能無法參與部分中小市值標的投資,這就增加了基金經理的選股難度和投資限制。
此外,當基金迎來大幅申購,新增資金需要建倉,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較高,從而拖累短期的基金產品業績。除考慮基金運作外,部分基金經理透過限售來限制盲目追漲的行為,也是為了引導投資者更理性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