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期的呂太后、薄太后、竇太后和王太后都是史書留名的著名太后,這四位傑出的女性不同程度影響了大漢王朝的政治走向,尤其呂太后和竇太后甚至直接干預朝政,家族宗親更是富貴至極。
呂太后應該是四位太后裡邊孃家家境最好的,但也是吃苦受累最多、面對死亡的次數最多、立功最大、人生經歷最為曲折離奇的。青年時期的呂雉以沛縣富豪千金的身份“下嫁”一窮二白的大齡剩男劉季,一過門就當了私生子劉肥的後媽,在丈夫呼朋喚友、玩樂瀟灑的日子裡更是默默地操持家務、孝敬公婆,從無怨言。丈夫“創業”初期帶著一幫弟兄在芒碭山上打游擊,行蹤不定,神出鬼沒,呂雉卻總是憑著自己的聰慧準確地找到他們,並送來食物。劉季率領軍隊逐鹿中原的年代,呂雉護著公婆兒女一路奔波逃命,又多次被俘淪為人質,隨時面臨被“撕票”的危險,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天天命懸一線,歷盡艱辛!
然而,呂雉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在劉季成為劉邦、呂雉成為呂后而母儀天下的高光時刻。此時的她,不埋怨丈夫在脂粉堆裡衝鋒陷陣、日夜操勞,也不介意跟一眾功臣叛將掰腕子鬥智鬥勇,卻還是擋不住曾經的“親密戰友”劉邦起了異樣心思,竟提出以後宮美女戚姬的兒子劉如意取代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若讓他成功,待劉邦百年之後,呂雉母子何去何從?是死是活?多少年的出生入死竟換來這樣一個結果,呂后不僅心驚,而且心寒!萬幸,她遇到的是豬一樣的對手戚姬,一個憑色上位、恃寵而驕的寵物,一個胸無點墨、毫無謀略的女人,一個除了跟劉邦哭鬧以外再無手段的蠢貨!呂后可不一樣,她憑著跟一幫開國功臣的“革*命*友*誼”,先是把劉邦換太子的想法滯留在討論階段,然後請來了深得世人敬重的名儒“商山四皓”為劉盈護駕,終於逼迫劉邦放棄幻想,迴歸初心。最終,劉盈繼位,呂后成了呂太后。呂太后敢想敢做,公然打破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規矩,將孃家人呂臺、呂產、呂祿三人封王。至此,呂氏一族權勢傾天,貴不可言!
薄太后是四位太后當中心態最好、見事最明的一位。初入劉邦後宮時,年輕的薄姬只是一名普通的織女,每日辛苦勞作,根本無緣得見高皇帝。那個時候的她有點天真有點傻,私下裡跟兩位閨蜜相約“先貴毋相忘!”果然,兩位閨蜜先後得到皇帝寵幸,都被冊封為夫人,都富貴了。她們沒有忘記那個傻傻的薄姬,也沒有為薄姬提供哪怕一丁點的幫助,卻是在茶餘飯後把薄姬當年那個傻傻的約定當成一個笑料來談論、消遣,她怎麼那麼傻呢?
有一天,兩位夫人又在拿薄姬的約定玩笑,恰巧被皇帝劉邦聽見。劉邦問清緣由後,不勝唏噓,起了惻隱之心,當晚就寵幸了薄姬。同年,薄姬生下兒子劉恆。身為人母的薄姬不再天真不再傻,頭腦異常地清醒。她深知在“母憑子貴”的後宮,育有一子就如同懷抱金玉行走鬧市,隨時會成為覬覦財富之人的攻擊物件,若再糾纏在皇帝身側而引起其他嬪妃的嫉妒,只會為自己招禍惹事。所以,薄姬從此就很少去見皇帝,她只想一心一意地保護兒子周全,撫養兒子成人。
高祖皇帝駕崩,呂太后一手遮天,憋屈了多年,終於該出氣了。呂太后把以前所有得到劉邦寵愛的後宮佳麗全部鎖進冷宮,尤其那個愚蠢的戚姬,被她斷掉手足、扔進茅廁做成了“人彘”。唯獨薄姬,因為很少跟劉邦接觸而被呂太后恩准去兒子的封地代國當太后,安享天年。後來,薄太后的兒子代王劉恆被大臣們擁立為天子,即漢文帝,薄太后也就從代國太后一躍成為大漢朝的太后。薄太后對孃家人大行封賞,弟弟薄昭也被封侯。
竇太后是四位太后裡邊運氣最好的一位。她本是呂太后身邊的宮女,因為呂太后以宮女賞賜各諸侯王而出宮。小竇宮女家在河北清河縣,所以懇求負責分配的大太監將自己分去服侍趙王,可以離家近些。大太監一口答應,卻在分配的時候給忘記了,將小竇分到了代國。小竇急了,哭著去找大太監苦苦哀求,不想去往偏遠的代國。日理萬機的大太監怎麼可能理會這種小事?一頓責罵威逼,小竇的心裡縱有千般不願,也只好上路了。誰能知道,這一去就成為了竇氏家族命運的轉折。
宮女小竇到了代國以後,就受到代王劉恆的百般寵愛,並生下兒子劉啟。代王劉恆赴長安登基成為皇帝的時候,原來的代王后已經去世,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先後病死,此時的劉啟就是劉恆的長子,順理成章被封為太子,當年的宮女小竇也理所當然成了竇皇后。漢文帝駕薨,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竇皇后就成了竇太后。竇太后的哥哥和弟弟都被封侯,弟弟章武侯竇廣國對於“文景之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侄子魏其侯竇嬰在武帝朝先是大將軍,因為平定吳、楚叛軍立下大功,後來官至丞相。
竇太后在漢朝歷任太后中的政治影響力僅次於呂太后。史書記載,因為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所以漢景帝和竇氏家族都必須研讀《老子》,並將黃老學說定為大漢朝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只是遺憾史書裡沒有記載當年負責分配的那位太監怎麼樣了,他的心理陰影面積多大?好奇!
王太后是四位太后中歷史存在感最低的一位。她為漢景帝生下兒子劉徹之後,在宮中的地位並沒有多高,因為當時還有個豬一樣的對手慄姬。慄姬是太子劉榮的母親,母以子貴,再加上沒有皇后,她在後宮裡就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誰也不放在眼裡。漢景帝一母同胞的姐姐館陶公主想把女兒嫁給太子,慄姬卻因為館陶公主曾多次介紹美女給景帝,所以堅決反對。頗有政治頭腦的王夫人抓住機會,趁虛而入,跟館陶公主結為兒女親家。此後,館陶公主就不斷地在弟弟面前說慄姬的壞話,景帝漸漸也疏遠了慄姬。王夫人不失時機地擴大戰果,她暗中使人攛掇大臣跟景帝說慄姬是太子的母親,應該被冊封為皇后。漢景帝果然大怒,認為這是慄姬與大臣勾結乾的,便廢了劉榮的太子位。之後,在館陶公主的大力協助下,劉徹被封為太子,王夫人成了王皇后。景帝駕薨,劉徹即位,就是漢武帝,王皇后就成了王太后。
王太后的歷史存在感低,是因為在成為太后的那一刻起,她基本就退出了政治舞臺,再加上她有一個強勢的兒子漢武帝,所以沒什麼存在感也是正常的。王太后的孃家也有三人被封侯,尤其同母異父的弟弟田蚡曾官至丞相,權傾一時。
如唐朝魏徵所說: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四位太后的故事雖然已過去兩千多年,但她們的經歷對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啟發作用。如果能夠從四位太后的故事裡汲取教訓,我們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也能夠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當退、什麼是得、什麼是失,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