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志
2月11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以“建議對部分網站強制要求下載App的行為進行整治”為題向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黨組書記肖亞慶留言,工信部近日回覆網友建議時表示,“將深入研究,根據下一步工作安排予以關注”。
這位網友投訴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體驗。有時候在手機瀏覽器瀏覽其他平臺內容,但瀏覽到一半時,往往會彈出該平臺件的下載連結,如果使用者拒絕下載,那剩下的內容也無法正常檢視。這些APP就是以如此一種強制捆綁的形式,來給使用者製造選擇難題。
強制下載APP的行為,當然未必都是平臺故意設定。比如有的平臺APP功能複雜,瀏覽器的網頁模式只能搭載部分功能,無法完全相容,要想獲得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確實得下載APP,平臺此時為使用者提供一個便捷下載的通道,自然也可以理解。
但更多時候,這些APP無非是為了覬覦公域流量,想要強制“拉新”。像有時候我們瀏覽完一篇完整的文章,透過瀏覽器還不行,還非得專門下載APP,這不是吃相難看是什麼?
網際網路平臺不肯放過每一個流量,希望都能轉化成自己的活躍使用者,這當然沒有錯,整個網際網路的玩法都是如此。畢竟對平臺而言,下載APP,然後註冊登陸,填寫相關的資訊,使用者畫像才更精準,流量也更有粘性,平臺的運營和營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問題在於,平臺獲取新使用者,理應秉持網際網路基本的開放精神,將選擇權交給使用者,而不是透過帶有脅迫意味的強制下載手段,來讓使用者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
事實上,去年網際網路治理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解除平臺之間的相互遮蔽。這一輪以拆牆為目標的治理,正是為了讓網際網路迴歸到“互聯互通”的開放本意。
在此前提下,平臺之間內容和資訊開放共享的壁壘,理應進一步減少,比如透過瀏覽器瀏覽其他平臺的內容,正常訪問應該成為常態。一些平臺透過技術手段,人為設定障礙,綁架那些“過路”的流量,強制下載APP才能提供完整服務,無疑也違背了互聯互通的精神。
此次工信部回應稱,“將深入研究,根據下一步工作安排予以關注”。接下來,對於類似影響使用者權益的行為,也應該納入治理的範疇,依法治理相關違規,敦促網際網路企業自查整改。
不管怎麼說,讓使用者暢通地使用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大勢所趨。網際網路平臺其實也應該意識到,“強扭的瓜不甜”,那些被強制下載APP的使用者,最終平臺能留住幾個?與其透過一些歪門邪道來脅迫使用者下載APP,倒不如在產品和服務上做更多的努力,透過過硬的品牌和口碑來爭取更多的活躍使用者。
編輯|沈彬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