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黃山寫生
談黃山寫生
文/畫 李可染
黃山,中國最好的風景區,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流的,但風景建設不好,沒有什麼建設,中間只有玉屏樓。山峰是分開的,組織構圖困難,但風景很好。
去黃山,主要畫一個東西:
1.構圖:看到好的構圖畫下來。近景、遠景、人字瀑、好的結構畫下來。
2.學習目的,不是搞偉大的創作。要畫山、樹的組織規律,一棵松樹的穿插變化。山的關聯、脈絡、石紋、前山與後山銜接的關係,樹幹穿插變化,組織規律是根本。
李可染 黃山畫稿
3.氣象。山有氣象,山才活,雲的翻滾氣氛最難畫。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點,寧可畫慢不要畫快,“慢”,不是鬆勁、懶,要從早畫到晚,要踏踏實實畫,一天畫一張,一棵樹五個小時都可以。去黃山的人很多,畫畫的成群結隊,有的去兩三天,搶著畫,一小時畫三十張,一點用處沒有,只是符號說明,回到家裡沒法畫的。
李可染 黃海煙霞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69×46cm
去寫生要非常勤快,認真,不要隨隨便便畫,草草畫一輪廓,回家怎麼辦?只好編。去的態度是蒐集資料,練基本功。年輕人,要看得遠、攻關,要一個一個攻,看誰攻關多。克服困難越多成就越大,要有志氣,不要把畫看得很容易。要一步步走,要詳細地觀察。
要用研究的態度。任何學問連同畫畫都不是那樣容易,搞藝術不能像“探囊取物”。千巖萬壑,大的構圖不要太強調透視,松樹近,顯得比山還高。因此要把透視儘量減低。
李可染《黃山煙嵐》(1979年)
照像對此沒有辦法,有時近景幾片樹葉比西湖的湖心亭還大。科學的東西,有時也有侷限,不能代替藝術,不能像照相機那樣畫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是很主張研究科學,但科學原理要為藝術表現服務。
樹、房子和山的區分,關鍵在明暗,不在色彩。物象的區分在明暗,不在色彩。房、山明度相同,單用色彩分不開。空間感在明度而不在色彩,明度相同,遠看就消滅了,色彩不能真正解決空間問題。
李可染《黃山煙雲》
隨隨便便畫十張,不如認認真真畫一張,畫前要好好觀察,寧可畫得少,畫的少仍是勤奮。從早到晚,踏踏實實解決一個問題。中國畫對構圖叫經營位置。
從前我在上海美專上學,一個同學畫靜物寫生,蘋果離得很遠。他在量,量半天,只能畫半個,怎麼辦?你把蘋果畫過來一下,不就行了。中國畫按照意圖想法,位置可以變動自如。
李可染 黃山煙霞圖 1963年
從前看見石濤一張畫,題詩一首,怎麼看也不懂:
丹井不知處,藥灶尚升煙。
何年來石虎,臥聽鳴弦泉。
結果到黃山一走,在黃山下一看,原來他把很多地方集中在一處,畫在一個小冊頁上。(注:丹井、藥灶、石虎、鳴弦泉皆黃山之地名。)
李可染 黃山奇景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96 × 59 cm
構圖法:
構圖最重要的是要有層次,有縱深,要往裡面去,用縱深表現空間。
最不好的構圖是排列左——右,堆壘上——下,好的構圖是穿插。黃山最不好畫的是氣象,有了氣象就活了。年輕人很需要聽老年人的話:年輕時認為我的眼好極了,天天在電燈杆底下看小人書,清楚極了。我牙的好極了,可以開汽水瓶。到老了眼和牙都吃了虧,就知道了。
李可染 黃山煙霞
大科學家、藝術家臨終遺囑很名貴。我七十多歲了,原本身體很好,現在很多想做的事不能做了。青年時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小時有些事沒有抓緊,按時間說,現在我是個窮人,很多事要做來不及了。
我現在畫不好,要活到二百歲才能畫好。有人說“你畫的樹,好象在那見過”,我有一本速寫都是樹,有時走在路上看到的樹真好看。實際上,對樹還沒有很好的理解。時間就是生命,不要因為二十歲、四十歲,就作時間的浪子,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李可染 黃山清涼臺 水墨紙本 鏡心 45×34cm
一個大畫家,與剛會畫的兒童,畫畫有個共同點,就是天籟,小孩畫畫沒有套套,很自然。大畫家畫畫也很自然,隨便畫都很好。這容易給青年一個錯覺。其實是攻關已攻過一個個難關,畫論看不懂,要鑽研……。枷鎖一個個戴多了,最後才取得了自由。兒童畫相當驚人,沒有約束,想象力強,兒童看物件很新鮮與大畫家相近,實際上相差很遠。這錯覺很害人,學畫不願受約束,應當說,受約束越多越好,掌握規律越多越好。如倫勃朗,畫人的臉、鼻子,似乎隨便地畫,而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