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壞習慣都將導致脾虛,如三餐不正常、喝冷飲、暴飲暴食、食油膩厚味和甜食、熬夜等。
中醫認為,脾虛則運化無力,食物無法吸收,人體消瘦;或者體內生溼,變成虛弱的胖子。以下給大家分享生活中哪些習慣與造成脾虛有很大關係,以及健脾的按摩方法。
脾虛的發生與這4個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1、 脾怕“冷”字
生冷的食物大都有一定的寒氣,無論是食用冷飲還是生的蔬果,其都會帶著一定的寒氣進入身體,而這寒氣是最容易傷及脾胃的。
像現在炎熱的天氣,人們都有愛吃冷飲的習慣,雖然少量食用有降暑的效果,但吃得多了也就容易導致脾虛。
2、 脾怕“溼”字
溼是一種狀態,可以是外界的水汽,也可以是肉食中的溼氣,如果長時間處在潮溼地區亦或是偏愛肥甘厚膩的食物,就會使得溼邪侵犯脾胃,進而導致脾虛。
3、 脾怕“靜”字
這裡的靜不是指外界安靜,而是運動量少,因運動量減少,人體所產生的水氣就不易被排出,長期積累下,也會出現脾溼而虛的情況。
4、 脾怕“氣”字
都說脾氣,脾氣,一個情緒容易失控的人,其情緒也容易影響到脾的功能。
按摩健脾
按摩方法:按下圖所示3大點:頭頂點、脾點、胃腸點,分別用手指、或牙籤圓頭按壓7分鐘。按壓只要壓住即可,不需要揉動。
心裡想著那個點就是浮在水上的皮球,按住不要移動。按壓時,閉上眼睛效果更好,感覺自己的心跳一點點入靜,慢慢數自己的心跳。
此法適合脾虛的朋友使用,堅持7天,會感覺消化變好,人更精神。
但是,如果你的脾虛嚴重,日常調理沒有效果,那就應該考慮你的症狀是否為脾虛日久導致腎陽虛。
脾虛與腎陽虛的關係
腎陽之火乃生命之本,火能生土,脾土運化依賴腎陽的溫養。長期脾虛或者其他內臟久虛,最後都會造成腎陽虛。
腎陽虛久了以後,血液生成不足,就會導致各種陰虛。陰虛會造成上熱下寒,腎陽不足,反過來加重脾虛。
所以,如果當脾虛嚴重,難以調理時,應該開始注意補腎陽。
如何補腎陽?
以下這個養生動作只需要你會“站”,就可以引火下行,把上焦多餘的火氣引下來補腎。
金雞獨立是過去備受推崇的一種方法,今天講解升級版“樹式”瑜伽。
樹式瑜伽把人比擬成大自然中生長的一棵樹,腎氣充足地紮根大地,伸展肢體,向上生長。
它比起普通版金雞獨立更進一步,能簡單有效地引上焦的火、氣、血下行至肚臍下焦,以溫暖腎陽。
具體動作:
1、雙腳併攏或稍分開、朝向正前方,腳尖不要向外分開。
2、左手放於髖部,彎曲右膝,右手抓住右腳,右膝向右(外)側開啟。
將右腳心放到左大腿內側上端,腳趾朝下,腳跟與大腿根部相抵。雙手放於髖部。
3、保持左腿伸直穩定,髖部保持穩定。
4、右膝向後壓,雙臂側展與肩在一條直線,翻轉雙掌心向上,雙臂向上舉過頭頂合十,保持幾個呼吸。然後慢慢拉長堅持的時間。
5、右腳落地,放下雙臂,回到開始站立位置,在另一側重複這個體式。整體做完大概5到10分鐘,也可以視你的感受拉長時間。
這個動作重點是閉眼,當你在失去平衡站不穩的時候,用站立的那隻腳不斷地去尋找平衡。此時你的意識全在腳上,就會把身體的氣血引到腳底。
做完之後,如果肚臍和下腹感到熱熱的、暖流感是最好的,就是真正的納火歸元,充養“腎陽”了。
#脾虛了怎麼辦##健康科普大賽##頭條##健康真探社##健康養生#
更多養生資訊,歡迎關注素問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