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當別人心機用盡,他們靈魂開竅。”
莫言筆下晚熟的人,大多有著笨拙的真誠與善良。當時間積澱,厚積薄發,後來的路自然順理成章,便有了“熟”的那天。
“熟”過以後,說不出是哪裡變了,無法判定好與壞的界限。而晚熟的人最終會成為形色的一種,故事也終將因為“熟”而結束。
莫言繼諾獎的8年以後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由12個故事組成,書名作為其中一個章節。
文中的“莫言”亦真實亦虛構,以“我”作為一個主觀的視角,扮演發問者的身份去追尋連線記憶與現實的線索,同時以記錄者的角色,讓故事成形,講述了東北高密鄉濃厚的鄉土人情。
01
“晚熟的人”這章節由“我”與法國朋友到故居重遊開始,在故鄉遇到了童年的玩伴蔣二,回憶起與蔣二,常林等人的往事。
常林喜歡打架,常為自己貧下中農的身份打抱不平,好當出頭鳥,好施伎倆。
為了看一場電影,與執勤的知青單雄飛大打出手,幾輪迴合後,單雄飛被常林打敗。得知常林的師傅是蔣啟善,單雄飛三顧茅廬欲拜蔣啟善為師,而這位功夫了得的師傅正是蔣二的爺爺。
年輕時的蔣二呆頭呆腦,有了爺爺的庇護,度過了安穩的童年。相比早熟的常林,晚熟的蔣二無足輕重。
02
當“我”獲諾獎後,再次回到家鄉,發現蔣二借“我”的名氣,在“我”的舊居附近販賣盜版書,還建屋出租收取租金。
蔣二嚐到甜頭後,還利用爺爺得名的拳法舉辦擂臺賽,趁“我”回鄉的機會,希望“我”為擂臺賽推廣,站臺發言,以謀取私利,引起“我”的極度反感。
這場擂臺賽,以單雄飛扮演蔣二的爺爺與前來搶擂的選手展開。比賽中單雄飛來者不拒,戰無不勝。
擂臺賽最後,蔣二因戰勝前來挑戰的日本選手,引得觀眾民族情節高漲,熱淚盈眶,連連叫好,一度將比賽推入高潮。一場激烈的比賽,因富有政治色彩,成了一場“革命”擂臺戰。
賽後和“我”一同觀賽的日本朋友指出,出場上的那位日本選手並非日本人。此時的“我”才真正明白,蔣二所導演的一出好戲皆為假象。
故事結尾,“我”又再次接到蔣二的電話,蔣二向“我”哭訴,擂臺和拳館被當地政府定位非法用地,要被剷平。
蔣二曾說,“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便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這是蔣二對“晚熟”的理解,而熟透以後蔣二,因不留餘地反遭打擊。蔣二的晚熟到了最後因熟透而腐爛。
文末“我”的話——“繼續晚熟吧”,充斥著對蔣二的諷刺,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03
莫言在《晚熟的人》出版後也表示,現實生活也有晚熟的人,更希望讀者在文字裡發現自我。
某種意義上,晚熟作為一種面對現實的屏障,對個體的自我保護形成了較好的隔絕。清醒的人常帶有抵抗的包袱,而晚熟的人因“無知”而無畏。
這讓我想起曾經採訪過的一個畫家,職業大學老師,“兼職”藝術家。
採訪之前,我收到了他的簡歷,在一頁A4的紙上,僅短短几行字,寫著出生地和教育背景。最近的一次展覽經歷,是不久前,在他所任職的學校做的一個小型個展。
採訪時,儘管對這位“兼職”藝術家充滿疑問和好奇,最後也難免俗套的問起畫畫對於他的意義。
他回答道,“畫畫對我來說,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小鑿子,既不是利劍也不是斧頭,但有這麼個東西,即使黑暗時,心裡不會空蕩蕩,一直鑿下去,也許有天會見到微光。”
學校上完課閒暇之餘,他一般都在工作室畫畫。有天發現了工作室對面有一塊荒地,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決定開發那塊空地,種起了大米,其間不間斷的施肥灌溉,第二年真的長出了大米。
說著他拿出一袋真空壓縮的大米,向我展示他的成果。彼時,我才開始理解,他那些看似玩笑的行為。
後來他也逐漸進入採訪狀態,情緒高漲地聊起自己喜歡作家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在他的身上,能感受到博爾赫斯文字裡,那種無法捕捉的不確定性。
關於簡歷的空白,要知道,年輕人都渴望展示自己的經歷,這年代,經歷是年輕人獲取機會的砝碼,但他是例外。
他說畢業以後一直沒有停止畫畫,空餘的時間幾乎都在工作室畫畫,會在一張畫布上反覆畫,不滿意的地方就覆蓋了再來。
他畫畫並不是為了走入市場,不在乎有無展覽機會,只是自己想畫。
我問他了解藝術市場的規則嗎?他說碰上聊得來,投緣的收藏家問價,會直說自己不懂市場行情,藏家覺得多少合適,一般看著給。
他的作品裡帶著一種孩童的天真,放眼看去明亮的色彩活潑輕鬆,一旦停留,便會很快被畫面中一些細節的東西所勾住。
某次當國內一位知名的藝術家,在看到他的畫時評價說:成熟的藝術家作品裡總是帶著一些明顯的目的性,但看他的畫,乾淨就像一張白紙,這是我現在想做的,我甚至想洗掉自己畫裡的痕跡。
晚熟的人最可貴的智慧,大抵是不留痕跡地獨自向前。那位藝術家,似乎帶著一種與生俱來晚熟的天賦,不刻意不張狂。要畫畫,但種地也可以。
實則每種面貌都對應著每次選擇,誰又能保證,當你急忙趕路時,面對一片荒地,是停留還是繼續趕路。
04
西遊記裡貪婪的豬八戒和勤懇的沙僧,一個早熟,一個晚熟。沙僧原本是天宮的捲簾將軍(玉帝的貼身保鏢),因失手打碎琉璃盞被玉帝打下凡間。
作為天庭第一高手,他絕對是有實力降妖除魔的人。孫悟空爭強好鬥,豬八戒貪婪魯莽,經常偷懶,撂擔子不幹,沙僧往往是默不作聲地接過擔子。實力和豬八戒不相上下,但甘願做老三。
唐僧被抓,他是妖怪洞口的談判官,但因為過於實誠,總被妖怪算計。“真假美猴王”那一集,唐僧執念要孫悟空走,豬八戒不僅看戲,甚至挑撥離間,沙僧卻堅定地跟隨大師兄。
晚熟的沙僧大智若愚,唐僧師徒取經路上,他功不可沒,取經成功後,被佛祖受封為金身羅漢。適度的晚熟,更能懂得孰是孰非,辨別真假好壞。
05
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樣,無論多麼高的山,也有鳥飛過去,無論多麼密的網,也有魚鑽過去。
——莫言
書裡的人物除了晚熟的蔣二,還有“等待摩西”的馬秀美。
因與近親的柳衛東情投意合,不顧家人反對,倫理道德走到了一起,誰知丈夫小有成就後,失蹤了三十餘年,村裡紛紛傳言丈夫出軌,都說男人有錢就變壞……
但馬秀美從未放棄等待丈夫歸來,標題的“摩西”便是柳衛東。等待,成為了馬秀美的一種信仰,支撐著失去丈夫的她,獨自撫育孩子,維持家庭。
馬秀美的女兒長大後,希望她去城裡住,但馬秀美拒絕了,她說她還要等。
最終馬秀美還是等回了丈夫。有時人的信仰也夾雜著晚熟的氣質,別人看來愚昧的堅持,是以信仰來抵抗現實的唯一利器。
關於晚熟的人,文中以大量篇幅,講述晚熟以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蔣二。這也暗示了現實中,晚熟的人少有人在。
回到現實,迫於成功的誘惑,人一直在加速前行,催生出以案例和標籤代替一切的成功學;當時間成本大過一切時,晚熟的人放到現在,必然是格格不入的。
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
——莫言
作者在這本書裡,也試圖想扮演一個晚熟的人,或者說他也渴望晚熟的狀態。對於創作者而言,像白紙一樣乾淨純粹,心無旁騖地表達自我,才能觸及更廣闊的邊際。
李宗盛歌裡寫到,“無知地索求,羞恥於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
無論如何,晚熟的人也有翻得過的高山,鑽得進的密網,人的慾望總是因為未知而高漲,因得到而不安。
希望讀者朋友,也能帶著對“晚熟”的未知,翻開書本看看晚熟的人。
-END-
來源:卓爾書店
作者:西丁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