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集蒼南縣的節目中,我講到了蒼南縣是如何從平陽分開,依鰲江為界來進行南北分治的。在這集龍港市的內容裡,我要給大家講講這兩個縣城在分治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本文影片版本: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之浙江省龍港市
我們從平陽縣的舊版圖上可以看出來,如果以鰲江為界的話,平陽接近3/4的土地面積與159萬人口中的92萬將會脫離平陽的管轄。這樣將大大縮減平陽縣的行政成本,在資源配置和執行力上將變得更有效率。
然而,萬事都是一把雙刃劍。分開之後的蒼南與平陽之間,由原來共存共生的關係瞬間變成了競爭的關係。原本通行就不太方便的鰲江彷彿變成了楚河漢界一般,分家之後都是各憑本事吃飯,誰要是經營不善了也沒有理由去責備對方。
雖然鰲江是一條天然的界河,可平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過於集中在鰲江的北岸。特別是那裡的鰲江鎮,它是國內赫赫有名的機械城。當時國內建築機械三臺機器中,就有一臺出自鰲江。而河流對岸的龍港只有幾片灘塗上的小漁村,兩岸這麼一對比,完全是不同的世界。
1984年,龍港正式建鎮。然而,想要將小漁村建成城鎮,難度非常的大。
當時龍港鎮的書記就想出了一個絕招:農民進城建房,並繳納一定的市政設施配套費,就可以落為城鎮戶口。在城鎮戶口氾濫的今天,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瞭解非農戶口在當時有多香,它直接關係到就業,分房以及退休金的問題。此招一出,溫州無數持有農村戶口的萬元戶蜂擁而至,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造城運動就此展開。
1986年,根據兩城的整體規劃,龍港鎮曾多次向北岸的鰲江鎮提議,想要在兩岸的建成區之間聯合架設起一座市政大橋,以結束兩岸群眾往來長期依靠渡船的辛苦。
可是,當時經濟實力遠勝於龍港的鰲江鎮卻對此提不起興趣,認為龍港鎮就是想借此來吸收本地的產業,使得肥水流向外人田。無奈之下,龍港鎮只好捨近求遠,在河流上游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架設了一座龍港大橋,並於1989年通車。
從那一回的碰壁之後,蒼南便跟對面的平陽置開了氣,蒼平兩縣展開了長期的明爭暗鬥,當地人稱這一段時期為“龍鰲之爭”。蒼南這段期間直接把龍港作為支撐全縣經濟發展的引擎,將全縣工業指標、用地指標的70%以上給了龍港。
財政上也大幅地向龍港進行傾斜,鼓勵在龍港置業的農民下海經商,直到現在,龍港還有很多家庭規模的小工廠,很多落地房都是前店後廠,或是樓下工廠樓上住房的格局。這種“掛戶經營”的方式為全國首創,鰲江入海口的南岸崛起了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因短時間內取得了輝煌成就而被譽為“中國農民自費造城的樣板”。
時隔七年後,此時的龍港鎮已今非昔比。無論在人口規模還是經濟實力上,都已超過了古鎮鰲江。這回,兩岸一直靠渡輪往來的民眾建橋呼聲再起。
不同的是,龍鰲兩鎮對於建橋的態度發生了顛倒,主動提出造橋的是早先並不積極的鰲江鎮,而龍港方面卻由當年的“積極”轉成了“消極”。由於兩方在建橋的選址上意見相左,各不相讓,導致建橋的事一拖再拖。2003年7月,在溫州市出面的干預和協調下,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並命名為“甌南大橋”。
可是多年的老對頭並不會因為一座橋通車而煥然冰釋。從建橋到通車再到後來的兩城互通公交車都可以看得出“龍鰲之爭”還在持續。
有些人覺得,如果當初平陽縣不將蒼南分出去的話,兩岸之間的橋可能早就建好了,關係也不會鬧得這麼僵。
如今龍港鎮從蒼南縣脫離出來單獨設市,如果鰲江鎮也能加入龍港市,壯大這座新城市的力量,那麼鰲江的兩岸將會有很大的機會發展成溫州市的副中心,這就是坊間熱議的“龍鰲一體化”。前面說的種種,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龍鰲兩地,一江兩岸,互補性極強,合則雙贏,鬥則互傷。
本文影片版本: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之浙江省龍港市
可是還有一件事非常地令人不解。雖然龍港鎮的經濟實力已經相當於普通的縣城,可是在全國的鄉鎮中,比龍港鎮強的地方還有很多。甚至就在龍港撤鎮設市的前一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單溫州境內指標超過龍港的就有樂清市的柳市鎮以及瑞安市的塘下鎮。
可意外的是,在國家層面的謹慎抉擇下,“鎮改市”國家試點的第一個機會落到了龍港的頭上。使它成為全國轄區面積最小的縣級市,以及唯一的一個沒有下轄鄉鎮的縣級市。
那為什麼要試點推行鎮改市呢?這跟我國近些年發展世界級城市群的宏遠目標有關。目前,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城市群是長三角和珠三角。
而相比於紐約,東京和倫敦這些已經成熟的城市群,我們這兩個城市群的人口密度過於集中。形象地說就是,一走出城就能看到農村了。
所以便需要用大城市來帶動有成長潛力的鄉鎮成為小城市,以此來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隨著“縣改市”程序的放緩,鎮一級改革的開始,龍港市便是第一個。
在龍港鎮還未撤鎮設市的前一年,這個鎮的生產總值就已達到299.5億元,相當於蒼南全縣總量的53.4%。在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土地指標的前提下,卻要支撐全縣一半以上的經濟產值,這很難滿足這個“超級鎮”的發展需求。
如果繼續拘泥於“鎮”一級的行政體制,龍港必然會陷入“小馬拉大車、大腳穿小鞋”的局面。而且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龍港就已經在探索“強鎮擴權”,但過程並不順利。如今,這樣的機會就擺在眼前,一直在爭取擴權的龍港鎮被列入“鎮改市”的試點也是在情理之中。
放眼溫州的沿海地區,經濟強的除了甌江流域城市群之外,就要數這個鰲江流域城市群了。
如果鰲江的兩岸全都是鎮的話,發展的成本會提高,效率會降低,大大地限制了鰲江流域城市群的長遠發展,想必溫州市也不會樂見這種情況的發生。
為了彌補失去龍港鎮的蒼南縣,溫州承諾將以比以往更大的力度支援蒼南的發展,在蒼南與龍港兩地建立同城化的機制。這回,兩地分開的結果不再是競爭,而是協同發展,以達到1+1大於2的目標。
我們再把目光回到現在的龍港市。對於一個城市來說,龍港固然只有一個鎮的規模,可是它的平原面積達到了95%以上,可用於城市發展的有效空間非常的遼闊。不過,前期並沒有料到自己會成為一座城市,鰲江邊上優質的土地資源已經被佔據的滿滿當當,給後期城市的開發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目前,龍港的新城已經被擠到了最南邊的世紀大道和靠近海邊的月湖附近。
這樣的規劃只能是權宜之計,因為臨江的那一帶才是最優質的土地資源。要想徹底地擺脫幾十年來慣有的城鎮面貌,迎接龍港市這一個全新的稱號,龍港接下來要迎接的“翻天覆地”將不亞於30年前那一次鉅變。
在龍港還是蒼南的一個鎮的時候,它就有“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臺掛曆集散中心”以及“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多張國字號金名片。
在龍港鎮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裡被視為暴利行業的印刷產業幾乎壟斷了全國的市場。當地有一句順口溜:“要想發,搞印刷。”更加堅定著龍港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廠商湧入印刷市場。
影片中的這一片就是享譽全國的龍港包裝印刷工業園,即中國唯一“國字號”印刷城中心地帶。
由於印刷本就是高汙染企業,經過多年的環保整治之後。整個蒼南縣原本兩千多家的印刷包裝企業,有一千多家都被淘汰掉。現在該地區持證的印刷企業依然有650多家,整個產業鏈帶動著龍港12.8萬人的就業。
本文影片版本: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之浙江省龍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