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幾個釣友驅車30多公里到一個河坑去釣魚,水質不是太好,水底顏色是黑色的,哥幾個釣得都不多,撤的時候把漁獲合併給了一個釣友,第二天那個釣友反饋說那裡釣回來的魚有股柴油味。水裡的魚怎麼會有柴油味呢?這樣的魚能吃嗎?
有釣友會認為,在水域裡很可能有船隻,出現漏油也在所難免,水面上如果漂著柴油,釣上來的魚自然會有柴油味。我們知道柴油也像汽油一樣具有揮發性,只是不如汽油揮發得快,我們接近柴油時會聞到柴油味,這就是柴油揮發。
如果說有船隻偶爾有漏油,油比水輕,會漂浮在水面,幾經揮發,經過不長時間所剩的可以忽略不計,對水底的魚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更不會使魚有柴油味,除非有大量的柴油傾倒水中。
我們那次垂釣的水域並沒有柴油味,可見不是上面說的那種情況,那到底魚肉中的柴油味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柴油味來源於水汙染,也並不是有柴油汙染才使魚有柴油味。很多汙水中都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苯酚,是苯類有機物中最簡單的一種,它不但無色無味,還溶於水,更主要的是它有毒,如果魚長期生存在這樣的水體,體內會含苯酚。
在現在不斷髮展的經濟社會中,各類加工企業在不斷地增多,排放的廢水也在增多,雖然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環保,打擊力度也很大,但仍然有個別“漏網之魚”在頂風作案。當然,也有原來政策要求不嚴時企業排放廢水造成的水域汙染,到現在水質還沒有治理好。
這些排放的廢水含有的有害物質比較多,比如石油化工企業的廢水、鋼鐵加工企業產生的機械廢水等都就含有苯酚這種化學物質,排放到水域中就會造成這個水域的水體汙染,生活在這樣水域的魚,只能吸收這些有害物質才能生存,時間一久,魚也被汙染,使魚肉聞起來有股柴油味。
一般來說,魚的個體越大,魚肉的柴油味會越濃。
由此可見,有柴油味的魚是被汙染後的魚,魚體內含有苯酚,而苯酚這種物質是有毒的,所以這樣的魚是建議食用的。
很多釣友只食用在水質比較好的水域釣獲的魚,就是這個道理。
但對於非釣友的大多數人,很難弄清楚魚的來源,比如去菜市場買魚,攤販是無論如何不會告訴你魚是來自汙染水域,那怕它真的來自汙染水域。從這方面講購買野生魚還不如購買養殖魚安全。
或許有釣友會說,部分養殖魚體內含有激素;養殖魚不如野生魚有營養,我們這樣認為:部分養殖魚體內含有激素,不是還有一部分沒含有激素嗎?退一步說,食用含有激素的魚對比食用被汙染的魚要相對安全一些,
至於哪種魚更有營養?其實,兩種魚差不多少,也僅僅是野生魚因為存活年份長些,生長相對緩慢,肉質比較緊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