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 正文
更多一點審美
釋出日期:2022-02-21 14:34
回望歷史星河,始建於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大豐大足,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及其所蘊含的“慈、善、孝、義、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大足有了“用文化對話世界,為人類貢獻文明”的底氣和豪氣!如何不斷釋放文化的活力與魅力,建設享譽世界的文化會客廳,推動文化更好融入當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恐怕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是懂審美、會審美的體現。
區委書記陳一清多次語重心長地與幹部們交流,作為決策者、建設者、推動者,小到城市綠化、燈光裝飾、色彩搭配,大到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各方面全過程,幹部的審美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城市的審美水平。新時代的幹部不單是學歷高、履歷亮,還要多學習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蘊、強化生態觀念,增強美的意識、提升審美水平,帶給廣大人民群眾以“美”的生活。
要帶給人民群眾以“美”的生活,廣大幹部不妨更多一點審美,注重“以人為本”,從關注“好不好用”到“既好用也好看”。以城市品質提升為例,基礎設施除體現服務功能外,還要更多關注如何帶給人們以“愉悅”和“美”的享受,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改造要“面子”“裡子”一起改、地上地下齊發力,以期舊貌換新顏。還要把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老堤壩、古樹等巧妙地保護下來,為城市留住根脈、留存記憶,讓城市更具人文範、書香味、煙火氣。
更多一點審美,需要加強學習、注重修養,不斷提升審美能力。誠然,“美”本身沒有固定模式,整齊劃一是美、錯落有致也是美;一塵不染是美,滿院落葉也是美;光鮮亮麗是美、古樸斑駁也是美;直插雲天是美,旁逸斜出也是美;雄壯偉岸是美,婷婷玉立也是美……關鍵是如何美得自然、美得怡人、美得恰如其分?如何既展現國際範、中國味,又展現巴蜀韻、石刻風?這就需要我們多看看美學書籍,多聽聽美學講座,多跑跑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以提升素養、開闊眼界。
更多一點審美,需要以美為媒、以石為魂,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如我們全域建設大足石刻文化公園,並不是說只在某一個或某幾個地方建設,而是在143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整體建設。我們要彰顯“大足”獨特的文化氣質,就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將大足石刻等文化元素植入山水間、草木裡,讓城區成為景區、鄉村成為景緻、建築成為景點、“盆景”成為“風景”,使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實現“城是一處景,景是一座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
更多一點審美,需要用全域性的理念、長遠的眼光,創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歷史洗禮和文化沉澱的實績。“美”是事物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本身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既有地域性也有時代性。我們認為美的事物,公眾可能未必認為美;現在覺得美的東西,不久的將來未必覺得美。所以,我們要遵從自然規律、市場規律、社會發展規律,既尊重大多數人意見也尊重少數人建議,同時擁有聽得進專業機構和人士評判的耳朵,廣泛汲取美、積極創造美,盡最大努力向全區人民交出美好答卷。
王尚英
編輯:趙曦
【來源:大足電視臺_大足快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