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 iPhone 13 系列之後,我們第一時間模仿蘋果官方短片《Whodunnit》的風格,也拍了個小片段,旨在體驗蘋果重點宣傳的電影效果模式。
不過在深入研究這一功能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今年 iPhone 13 的外觀。
劉海變小,鏡頭變大
在環保道路上,蘋果再出奇招,今年取消了外包裝塑封膜,換來了一次更爽的開箱體驗,一撕即可。
iPhone 13 系列一共有五種配色:紅色、星光色、午夜色、藍色、粉色。
而我們這次拿到的,則是大家最愛也是最受關注的粉色,直接喚醒老夫的少女心,建議猛男入手。
相比起前代,iPhone 13 系列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可以總結為一大一小。
由於蘋果將原深感攝像頭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時聽筒的位置也往上移了,所以在不犧牲解鎖精度的前提下,今年劉海縮短了 20%。
▲ 左邊 iPhone 13 的聽筒移至頂部位置
從我們的感覺來看,縮短的這 20% 在 13 mini 上感知並不明顯,但放在尺寸更大的 iPhone 13 身上,那真的一眼就看出區別了。
然而有兩點需要大家注意:
額頭上顯示的資訊是沒變的。
雖然劉海變短了,但也變寬了一點。
除了變小的劉海,還有變大的後攝模組。
今年四款 iPhone 的攝像頭都比去年的大,後攝模組整體突起也更厚了,尤其是 iPhone 13 和 13 mini 的鏡頭排列,換成了對角設計,我作為前代 mini 使用者,初看確實不太習慣,換機還需一些勇氣。
小手機拍出電影效果
攝像模組體積變大,理論上會帶來更好的影像效能。
今年 iPhone 13 和 13 mini 略微提升了杜比視界影片的上限,從去年的 4K 30fps 升級到了 4K 60fps。
更高階的 ProRes 影片格式,則留給了 13 Pro 系列。
好在今年 4 款 iPhone 都支援電影效果模式。
大家在評測影片開頭看到,能在不同的人和人、人和物之間反覆切換焦點的片段,就是我們使用 13 mini 和 13 Pro Max 拍攝而成的。
在同樣的場景下,我們用 iPhone 12 Pro Max 又拍了一遍。
這拍出來的畫面,沒有明顯的景深對比,所有物體都像是在同一平面,焦點不夠突出。
在電影中,導演會透過切換焦點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告訴觀眾當前畫面中的主角,這也是電影敘事的技巧之一。
正因如此,這一模式被蘋果稱為電影效果模式。然而小小的 iPhone 13,沒有專業電影機,大光圈鏡頭,是如何做到加強景深、切換視覺主體的呢?
我們將畫面放大,小哥頭上這一圈不自然的虛化邊緣,是不是和你熟悉的「人像模式」有幾分相似?
到這你可能已經猜到,電影效果模式的實現原理,與「人像模式」類似,利用多攝鏡頭視差,進而用演算法實時計算出來的,你看到那涇渭分明的前景後景虛化,並不是真實的景深,而是 AI 的功勞。
因此在後期編輯過程中,使用者可以隨意改變焦點的位置,突出想要的主體,彌補前期拍攝失焦的尷尬。
前期用電影效果模式拍攝,使用者無需手動切換焦點,一切交由 iPhone 13 處理。
這樣一來,透過電影效果模式,普通小白也能像專業導演一樣,透過焦點的變換來講故事。
往深一層思考,想要實現令人眼前一亮的電影效果模式,最新的 A15 仿生晶片功不可沒,有了強大算力,才能如此順滑地切換畫面主體。
不過為了用起來足夠流暢,目前電影效果模式被限制在 1080P 30fps 的格式。
成畫素質小幅提升,成片率大改進
手機攝影進化至今,戰場早已白熱化,即便在 iPhone 陣營裡,也是如此。
在白天,iPhone 12 和 13 之間很難找出差距。從圖中可以看出,iPhone 13 偏冷,13 Pro Max 則真實許多。
而用主攝拍人像時,iPhone 13 會優先對人臉測光,保證膚色不會太暗,不過 iPhone 13 依然存在色溫偏冷的情況,不排除是個體機器的問題。
在夜景下,iPhone 13 系列的主攝,比前代的純淨度都更高,噪點更少。至於大家都關心的「鬼影」,iPhone 13 系列似乎沒有改善。另外今年 iPhone 13 全系主攝均配備感測器位移式光學防抖功能,暗光環境下,手持成片率更高了。
至於超廣角鏡頭,它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暗光環境,iPhone 13 系列的塗抹感較上代變得更輕微,減小了畫面的加工痕跡。到了光線充足的環境,超廣角鏡頭的提升就不那麼明顯了,暗部細節保留更豐富,僅此而已。
此外,iPhone 13 全系增加了「攝影風格」的功能,內建五種預設,類似於濾鏡效果,該效果可以應用於任一後攝鏡頭。
800nit「陽光屏」
4 款新 iPhone 的螢幕都比起前代更亮了。但老實說,這個提升只有在戶外使用時,才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室內光線下區別不大。
iPhone 13 的最大螢幕亮度為來到了 800nit,比前代增加了 175nit。
不過觀看 HDR 影片時的峰值亮度未變,依舊是 1200nit。
至於萬眾期待的高刷,只有 Pro 系列兩款機型才支援。
同芯不同力
蘋果在今年釋出會上表示,iPhone 13 系列均採用了全新定製的天線,我們順理成章就把手機帶到了鬧市區以及地鐵站裡進行訊號測試。
iPhone 13 系列則被鎖掉了其中一個 GPU。
透過 GeekBench 5 與 3D Mark Wild Life 測試跑分來看,iPhone 13 與 13 Pro 的差距主要就體現在 GPU 上,CPU 表現相差無幾。
那麼,鎖了一個核究竟影響大不大呢?我們祭出了「跑分遊戲」原神。
均在最高特效 60fps 幀率下進行 20 分鐘遊戲測試,兩者前期表現差距相近,然而到了遊戲中後期,iPhone 13 的幀率波動幅度比較大,而 13 Pro Max 的表現較為穩定,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 40fps 以上。
以上只是資料上的展現,然而在我們實際遊玩過程中,iPhone 13 給我們的整體感覺還是流暢順滑的,偶然間的幀數降低,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微乎其微。
激烈的遊戲過後,我們測了一下溫度,最高溫度為 41.5℃,熱量集中在背部蘋果 Logo 的右上方處。
▲ 左為 iPhone 13,右為 iPhone 13 Pro Max
於是乎,我們覺得缺少一顆 GPU 的 iPhone 13 系列與 13 Pro 系列,在遊戲方面沒有明顯差距。
當後續有更多遊戲適配高重新整理率螢幕之後,這部分劣勢可能才會被放大。
蘋果在今年釋出會上表示,iPhone 13 系列均採用了全新定製的天線,我們順理成章就把手機帶到了鬧市區以及地鐵站裡進行訊號測試。
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看到特別大的提升,由於時間緊缺的而且變數相對難控制,測試結果僅供大家參考。
長續航 Hold 住高效能
根據官方介紹,得益於 A15 仿生晶片更出色的能耗管理,今年四款 iPhone 的續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 iPhone 13,官方宣稱可以連續觀看 19 小時影片,較上一代多了兩個小時。
而且今年 iPhone 13 把環保主義貫徹得更為徹底,除了前文提到的新包裝工藝,盒子裡依然只有 iPhone 13 本體和一根 CtoL 的資料線,於是我們購入了一個圖拉斯小冰塊充電器來做快充測試。
比起售價為 149 元的原裝充電頭,圖拉斯小冰塊最低只需近半的價格,之所以選擇圖拉斯小冰塊是因為它的功率和官方快充一致,同時其也配備了蘋果原廠 PI 晶片,並且個頭更小,僅與 iPhone 13 的後攝模組相當。
經過我們的實測,成績不出所料,與去年 iPhone 12 的成績沒有變化。
30 分鐘過去,iPhone 13 的電量從 10% 漲至 68%,摸一摸手機和圖拉斯小冰塊充電頭,只是有點溫熱,得益於小冰塊內部兩倍電容設計,讓充電功率很穩定。
所以整體來說,在同等充電效率和安全性情況下,配色更多、體積更小的圖拉斯小冰塊對於 iPhone 13 使用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結
今年 iPhone 13 全系主修內功,在全新 A15 仿生晶片和電影效果模式的加持下,人像模式終於進入到動態影像創作領域。
雖然 iPhone 13 系列沒有高刷屏,也沒有滿血晶片,但這些都不影響它成為新一代影像街機,它的效能更精進,起售價卻更低。
如果你手持 iPhone 11 或更舊機型,那麼「十三香」這說法對你來說,就是一句大實話。
如果你還對 iPhone 13 Pro Max 機型的評測感興趣,歡迎轉至愛範兒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