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主管中藥師 吳如玲
菊花在古代雅稱“延壽客”,民間稱之為“藥中聖賢”。因其具有桃李之妖豔,松柏之堅心,又被人們譽為“花中君子”;同時,又是“花中四雅”之一。自陶淵明之讚美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後,又被人們視為“花中隱士”。
— — 摘自祝之友《解讀神農本草經》
菊花茶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現代藥理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護心血管、抗腫瘤、調血脂等方面。
研究表明,菊花具有顯著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並可提高心肌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因此,菊花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症等心血管疾病,平時將它用於對以上疾病的預防和康復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現代醫學認為人在衰老的時候最先體現的就是在心血管系統,同時心血管系統的退化加速了人體的衰老。菊花可以明顯減少上述疾病的發病率及其對患者的損害,從而可以大輻度提高老年人的壽命。因此,菊花也叫“延壽客”。
菊花品種眾多,而藥材根據產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貢菊”、“亳菊”、“杭菊”、“滁菊”、“懷菊”,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其中貢菊和杭菊大多以飲用為主,也稱“茶菊”;亳菊、滁菊和懷菊大多以藥用為主,也稱“藥菊”。不同品種的菊花,其性狀、功效各有側重。
貢菊
主產於安徽省黃山市,因在中國古代作為貢品獻給皇帝而得名。貢菊顏色白、花心小,質柔軟,氣芳香,味甘微苦,既是名優藥材,又是茗飲佳品,具有飲用、藥用、觀賞等多種功能,被譽為“菊中之冠”。
有人總結文獻顯示,貢菊中總黃酮和綠原酸的含量都高於其他4種藥用菊花。學界認為綠原酸是抗菌有效成分,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保護心血管、抗腫瘤的作用,因此,貢菊在保護心血管、抗腫瘤和抗菌活性上都有較好療效。
亳菊
亳菊產於安徽亳州,陰乾入藥。花朵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點之一。據《中華大辭典》載:“白菊主產安徽亳縣,稱亳菊,品質最佳”;《中藥志》則稱亳菊、滁菊在藥菊中品質最佳。
同時,有研究表明,亳菊和滁菊的抗菌作用優於其他菊花品種。亳菊以疏風散熱、解暑明目見長。
如果不慎得了風熱感冒,可取亳菊加冰糖煮水代茶飲。夏季還可將亳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預防中暑。
杭菊
杭菊主產於浙江省杭州,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材料,最開始是作為茶用菊花來種植的,為我國藥茶兩用菊花。
杭菊可分為杭白菊和杭黃菊,藥材呈碟形或扁球形,常數個相連成片,其功效各有所長,杭白菊善於清肝明目,杭黃菊則偏於疏散風熱。
滁菊
滁菊主要產於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滁菊以藥用聞名,功效偏於平肝陽,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高血壓中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用滁菊、決明子煮水代茶飲。
《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用滁菊做藥枕使用。
懷菊
懷菊主產於河南焦作,為“四大懷藥”之一,其栽培品有大白菊、小白菊、小黃菊和珍珠菊4種,一般藥用多用小黃菊,茶用則以小白菊為主。
懷菊同滁菊功效相似,也擅長平肝明目。近代臨床報道懷菊用開水沖泡,對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療效。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已有服用懷菊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服用時一旦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服。
藥師提醒:菊花雖好,但由於其性涼,因此體虛、脾虛、胃寒、容易腹瀉者均不宜飲用。此外,對菊花過敏者及女性例假期間也不宜飲用。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王若倫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