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們所看,農場的所有冷棚已全部拆除。當初搭建棚子時,我們確實費了不少心血,大大小小將近70個棚吧。記得在安裝大棚時,我們一個個幹勁十足。誠然,每一個朋友都是帶著希望去做的。那時候滿腔熱血,以為只要把蔬菜種在土地裡,就可以迎來大豐收。但是事與願違,7年來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也吃了很多虧。慶幸的是,我們並沒有放棄。
2022年大年初八,我們正式開工了。新的一年,農場並沒有像往年那麼熱鬧,因為,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打算讓一部分人回家休息了。這也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好多員工是我們同村的,甚至是我的長輩。
我能理解,這份工作對他們很重要,但是放眼看去,如果農場不在了,那麼所有人都將失去工作。我們不得不放下情面,讓一部分人先離開,待農場有些許起色,定會讓他們重新過來,我知道現在講這些,只是空話。但是,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而且就在今年。
人員變動以後,每個人分擔的業務更多了。也就意味著,每個人的責任也變大了。一個人有時候要擔任4個工作崗位,比如,生產經理,不單單負責生產,倉庫管理和食堂管理也要過問。銷售不僅僅單純要去賣農產品,因為會開車,平時的農機零部件也要去採購。
所以每個人身上的擔子都加重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約成本,讓農場正常運轉起來。其實我們農場每年的人工成本大約就在90萬以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能夠節約20萬,我想,農場不會像之前那麼艱難,至少可以不虧那麼多。
從去年的種植管理來看,我們收穫不少的成果。之前的模式是,鬍子眉毛一把抓,不管是黃瓜茄子,還是番茄辣椒,只要是蔬菜都會種些,種得特別雜亂,在沒有精確的技術扶持下,可想而知,我們敗的是有多慘。還好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我們有了些許種植經驗。
於是,在去年我們及時做了補救,大膽去除了大部分蔬菜種植,只選擇了兩種我們最拿手的蔬菜,也就是芹菜和辣椒,把這兩種蔬菜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重新做了改進。減少了發病率,提高了產量。也算是小有成果,及時地調整,為我們帶來了信心。去年結算,我們的蔬菜是盈利的。
說到蔬菜,不得不提到有機。誠然,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專案。為了做出有機蔬菜,我們花了近6年的時間,在2021年年底,我們所付出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結果。大家看到第三方檢測檢測結構所頒發的有機證書,欣慰之情佔滿了心扉。眾所周知,有機認證不是快速就能出結果的,它是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嚴格控制各項指標,才能有希望獲得有機蔬菜。
目前我們的芹菜和辣椒得到了有機認證,像西葫蘆,豆角,西紅柿,冬桃等還在轉換,冬桃預計今年就可以認證成功。我們也是在一步一步做出努力,把我們農產的產品儘量走出去。其實,現在我們的境地有些尷尬,蔬菜規模不大不小,外地蔬菜批發老闆,有意想來大批批發蔬菜,我們的量呢,一次又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在我們當地批發市場,每天銷售量又太小。有機品牌也得不到認可,這也是我們目前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
在我們當地有個蔬菜批發市場,大家都知道蔬菜批發市場,基本上都是在夜市。我們兩個人每天凌晨一點會準時起床,開上貨車,大約20公里的路程,來到批發市場。日復一日,轉眼5個年頭過去了,我們的蔬菜,基本上就是靠這種模式賣出去的。我們也都知道,這樣出去售賣顯然不是明智的,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有的朋友可能會說,為什麼不聯絡超市,或者讓批發老闆過來。
其實,我們之前也想過採用這種方式,經過我們嘗試,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有兩方面原因吧,第一,超市要的量並不多,而且配送的成本也比較高,第二,每個超市都有自己的配送公司,基本上都能配全。如果要一些我們的蔬菜,那肯定是因為我們的價格要便宜一些。如果價格太便宜,那我們又是白忙活。所以我們一直沒有去走這條路。
再說說為什麼不讓批發老闆過來拉菜,老我們這樣小規模基地拉菜的,基本上都是二道販子,買得不多不說,最重要的是價格壓得非常低,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們也要賺錢的。試想下,哪怕我們不賺錢保本也可以出售,但是價格讓我們虧錢,那還有必要去賣嗎,辛辛苦苦幾個月,面朝黃土背朝天,付出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不僅沒有賺到錢,而且還讓我們虧錢去賣,關鍵是眼錚錚的看到別人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心裡是什麼滋味,所以,這種方式我們嘗試之後,就再也沒有試過。
當然除了種植蔬菜大棚,我們還搞了養殖專案,目前養殖的有大鵝和魚。魚除了平時餵養,防止別人偷盜,平時也沒有什麼太多事情。倒是大鵝讓我們頭疼不已,在飼養前幾批時還好,成活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確實賺了一些錢,但是跨年養的這一批,屬實有點慘不忍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可以算到,虧錢已經定型了。我們也是在覆盤,最後得出的結論,應該是鴨子身上的一種病毒傳染到大鵝身上,以後預防工作還需再加強。
養殖的風險要比種植高出很多,其實我個人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及時止損,把這些風險高的,不盈利的專案通通去掉。作為一個1000畝的大農場,6年來一直沒有盈利,肯定是有問題的。不是產品出現問題,就是管理上有漏洞。按照正常來講,雖然農業投入週期相對長些,但是再怎麼算,也該到盈利的時候了。今年是第7個年頭,在這一年我們要徹底改變,盡最大的努力,把整個農場扭虧為盈。
我們這附近也有很多做農業的,規模大的規模略小,也見過不少,說句實話,我聽說盈利的基本上沒有,也許是我的眼界太小,反正絕大部分是虧錢的。很多朋友問我返鄉創業搞農業到底怎麼樣,我都會回答同一句,不要輕易去做!特別有很多跨行的朋友,我就更不建議你們回來搞農業了,做農業的應該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做過農業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你們的感受,我相信我說的絕大部分會引起共鳴。
農業領域包含很多東西,剛踏入這一行就要有心理準備。它不僅僅需要堅實的基礎知識,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還需要具備敏銳的嗅覺,能夠及時地嗅到市場行情,只有比別人超前一步,才有可能賣上一個好價格。還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科學種植才是我們要去追求的,老農意識是要摒棄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會看到明天。我們也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出發,雖然前進的步伐有些緩慢,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不停歇,勝利的終點總有一天會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