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慕名來到清東陵,是為了一覽當年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百年後長眠地的奢華,滿足一下對當年震驚中外的“清東陵盜墓案”現場的獵奇心理,而忽略了這座建築群本身蘊含著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清東陵的每座陵寢建築雖然都是依規制而建,但是,每座建築卻又各具特色。它們在建築細節上分別以各種別出心裁的形式,體現著墓主人生前別樣的志趣。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
在裕陵的最高建築——明樓下面的方城前,有一道幽深的拱券式古洞門,順著古洞門拾階而下,便來到了一個由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堂券組成的“主”字形拱券結構地下建築。整座建築進深約54米,落空面積372平方米,所有券頂和四周石壁都滿布著佛教題材的雕刻。走入其中,肅穆、莊重、神秘、敬畏之感頓生!這裡不僅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還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
文殊菩薩
大勢至菩薩
走到石階的盡頭,迎面看到的是這座地宮的第一道石門。在兩扇高3米、寬1.5米、厚0.19米、重量約3噸的整塊青白石雕制而成的石門上,分別採用細膩的浮雕手法雕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立像。雕像身高約1.5米,都頭頂蓮花瓣佛冠,髮髻高挽,長髮披肩,兩耳佩環,裸露的頸部與胳膊線條柔美。她們身著羊腸大裙,周身佩飾瓔珞垂珠菊花,肩披隨風飛舞的長巾,雙手執西番蓮,在蓮花上承託著法器。她們赤著雙腳,亭亭於蓮花之上,寶相慈愛而莊嚴。石門上方是用整塊的青白石雕刻的門樓,門樓上的出簷瓦壟,獸吻橫樑,都雕琢得十分精緻。門樓上方雕有納摩普照莊嚴功德如來佛像,佛像左手結說法印,結跏趺坐。兩旁用著同樣精緻細膩的手法雕著奔巴壺、孔雀翎、法螺等吉祥物。門簪、門對兒上則雕刻著梵文經咒。
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
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
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
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
懷著震撼的心情,跨過第一道石門,進入第一道門洞券。映入眼簾的是東西平水牆上浮雕著的四大天王坐像。西牆北首是東方持國天王,南首是南方增長天王。東牆南首是西方廣目天王,北首是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本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外將,他們各居須彌山腰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各持東、西、南、北方的天下,因此也被稱為護世四天王。在這裡,四大天王張眉立目,威風凜凜地鎮守於極樂世界的第一道門洞券內,似在守護著淨土的安寧。
穿過第一道門洞券看到的是明堂券,靠東西兩牆壁,各擺放著四尊青白石的冊寶座,曾經用來盛放記載著乾隆帝及后妃等人的香冊與香寶。不過,在那場震驚世界的盜墓案中這些帝后的香冊與香寶已被盜走,僅餘空空的寶座惹人無限暇思。明堂券的券頂浮雕著五尊佛像,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南方歡喜淨土寶生佛、東方妙喜淨土阿閦佛、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淨土不空成就佛。他們以五方、五行、五色的順序和方位進行排列,進一步闡釋著五方佛的教義。因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以大地中央為發心之位,猶如大地之堅固不動,為萬物之中心,因此在他的周圍還雕有八尊小佛像。該券東西月光石上各浮雕一組八寶圖案,牆身則滿刻藏文佛經。
繼續前行,迎面看到第二道開啟的石門,東側門上浮雕有觀世音菩薩,她雙手各執蓮花,右手所執蓮花上有羂索。寓意菩薩以慈悲之心,在生死苦海之中釣取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到達涅槃彼岸。西側為大勢至菩薩,她亦雙手各執蓮花,右手的蓮花上託著摩尼寶珠,寓意智慧之光普照一切。大勢至菩薩身上裝飾與觀世音菩薩相似,唯頭上為肉髻,寶冠上有一寶瓶,瓶中盛父母之遺骨,寓意至為親孝。石門兩側雕琢著獅子進寶的圖案,門上仍為青白石雕刻的門樓。
走過第二道石門,來到第二道門洞券內。門洞券兩側平水牆陰刻梵文經咒,券頂刻著兩座喇嘛塔。再往前走,便來到了穿堂券內。穿堂券南北狹長,兩側平水牆面各浮雕一組五欲供,即明鏡、琵琶、塗香、果品、天衣。寓意只有禁止五欲,才能順利地進入西方成佛。在穿堂券頂,還雕刻著二十四佛,二十四佛神態各異,呈東西每行八幅,南北每行三幅有序排列。佛像的周圍裝飾著法輪、火珠、寶杵、蓮花等佛家吉祥圖案。
日光菩薩
在種種美好寓意中繼續前行,來到第三道石門旁,兩扇石門分別雕刻著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身披天衣,頭戴寶冠,雙手各持蓮花,右側蓮花上託著日輪。寓意佛法的智慧放射無量光明,普照一切宇宙生命,使其自昏昧迷濛中醒覺。月光菩薩右手所持蓮花上託著半月,寓意映現明澈清輝,容攝大千芸芸眾生,使其免於受貪、嗔、痴三毒苦惱。
慈氏菩薩(1928年孫殿英盜墓時破壞)
再往前行,便來到了裕陵地宮的最後一道石門了,現在此處已只餘空空的門框,石門已在孫殿英盜墓案中被炸壞,存放在石門裡面的金券兩側。破裂的石門上雕刻的分別是慈氏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月光石上的文字
據統計,裕陵地宮共雕有佛像46尊,菩薩8尊,天王4尊,佛塔2座,八寶3組,五欲供2組,經咒文字30111個,此外,還有獅子、寶珠等其他佛教紋飾。整座地宮雕刻以佛像、佛塔、佛經、法器、吉祥物為中心內容,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圖文並茂,內容豐富。
令人在深深地震撼之餘,無法不再次思索這位墓主人的生平。乾隆二十五歲登基,一生宏願是想做堯舜那樣的聖君。創造了封建王朝的盛世,卻也在晚年將盛世帶入衰落。他能熟練掌握多民族語言,在對這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治理過程中,他包容各民族的宗教,尊重各民族的生活習慣。隨著年歲的老去,精神世界日漸空虛的他嚮往成為一位羅漢,在想象中把他的臣民也帶入極樂世界……
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完工於嘉慶四年,前後修建達57年之久。世間沒有哪一個人,像他這樣,把他一生的志趣與信仰用將近一個甲子的時間藉助建築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完美精湛!特別是雕琢精美、內涵豐富的裕陵地宮,不僅僅是這位封建帝王生前志趣、精神寄託的生動反映,其中更蘊含著中國古代工匠們的勤勞智慧!
來源:清東陵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