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萬曉茜
北京冬奧會昨晚落下帷幕,頂流吉祥物“冰墩墩”也圓滿完成工作,正式下班。
看到“冰墩墩”揮手告別,一些網友們大呼“捨不得”,而另一些網友已經來到電影院,與剛剛上班的“冰墩墩”,在光影中重逢。
銀幕上,冰墩墩、雪容融與孫悟空、熊大、熊二等國漫IP共同演繹著關於團結、夢想、勇氣和拼搏的冬奧故事。銀幕後,是超過1300名中國動畫人180天的日夜兼程。
這部名為《我們的冬奧》的電影是冰墩墩主演的首部電影,也是奧運歷史上,第一部由官方授權吉祥物出演的動畫電影。
在製片人王裕仁看來,超過50個動漫IP加盟的創作,“也就在中國能幹成”。
王裕仁記得,從收到國際奧組委的正式批覆到向奧組委遞交成片,僅半年製作週期。巨大挑戰面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動畫人加入了這場接力,電影中一段20多分鐘的故事,就調動了超過400位動畫製作人,而參與全片製作的製作人,前前後後高達1300多人。
“我們想讓全世界看看,中國的精神風貌到底是什麼樣”,王裕仁感慨,“我們是憋著一股勁兒,幹成了這件事”。
1300位中國動畫人的集體創作
從拿到國際奧組委同意拍攝的確認函到電影殺青,《我們的冬奧》實際製作週期僅有短短6個月。
電影中,《九月的冬季假日》段落的編劇徐博告訴記者,以正常的製作進度,完成一部90分鐘的動畫電影至少需要兩年半到三年的時間。
而要在半年時間完成《我們的冬奧》的製作,這幾乎是在挑戰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徐博透露,製作階段,單是“非人哉”20多分鐘的段落,就調集了超過400位製作人員。
“這個動畫做到後來,已經成了一種情懷,大家只想著一定把它做成。”王裕仁透露,《我們的冬奧》製作階段,調動了大量的中國動畫製作資源,他算了算,前前後後,大約有超過1300位創作者參與其中,做《我們的冬奧》幾乎成了當代中國動畫人的一次集體創作。
包括上美影、“熊出沒”、“非人哉”、“羅小黑”等國內頂流動漫IP先後加盟,有的IP創作者停下自己的專案,為影片趕工,有的IP雖未入選正片,也在不分晝夜為電影幫忙。
王裕仁感慨,不僅他自己,大家都在心裡憋著股子勁兒,想把這個片子做成,讓全世界看看,中國的精神風貌到底是什麼樣的,“必須得展現出去。”
也就在中國,能成!
“我做這件事,更多是社會責任。”回憶起影片創作緣起,王裕仁頓了頓,“我開始就跟公司的人說,沒準兒這片子賠的錢,咱們得用三四年的時間去填。”
作為一名85後製片人,王裕仁意氣風發、敢想敢幹。他的公司,同時有16部動畫番劇開工,每年高達3000分鐘的產量,用他的話說,“在中國動畫公司裡,也是排頭幾名的”。
2019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釋出,王裕仁有了拍一部奧運吉祥物的動畫電影的念頭。“我當時看到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覺得這次可能會成為中國動畫的一次嘗試和突破。”
這些年,王裕仁越來越深的感覺到,無論是他的團隊、還是中國動畫人,乃至中國社會,做了很多默默無聞的事情。
這種感受在疫情期間尤為明顯。跟外國公司合作時,他能明顯感覺到,中國人的心氣兒特別足,他希望有機會向世界展現真正的中國精神風貌。
這個想法最終落在了拍一部冬奧電影上。
“讓吉祥物主演奧運會電影,這件事奧運歷史上誰都沒幹成過,但我覺得,中國能幹成。”王裕仁說。
《我們的冬奧》共分四個篇章,每個篇章都是一個國漫頂流的動畫IP,如上美影的孫悟空、圖圖、黑貓警長、葫蘆娃,“熊出沒”系列的熊大、熊二、光頭強,“非人哉”的九月、哮天、敖烈,“羅小黑戰記”的羅小黑,以及中國獨有的傳統木偶動畫。
把這些分屬不同公司的知名IP請到一部電影,王裕仁說,“大家願意為了冬奧,為了國家和民族,把自己的IP拿出來。也就是在中國能成。”
他記得,他帶著《我們的冬奧》第一次去上美影,廠長的一句話,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記得特別清楚,廠長說了句話,讓我特感動,廠長說,這件事對我們來說,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是怎樣做好的問題。”
上美影給王裕仁吃了“定心丸”,他知道,這事兒,只要有上美影在,就成功了一半。
事實的確如此,成立於1957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包括孫悟空、圖圖、哪吒、黑貓警長、葫蘆娃在內的眾多國漫經典IP。
上美影加盟後,這些經典IP全部被帶入到影片中。此後,“熊出沒”“非人哉”“羅小黑”木偶動畫相繼加入,《我們的冬奧》的架子就算搭了起來。王裕仁回憶,“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阻力’”。
而這幾個IP,包含了國際化、年輕化、有受眾、有傳承等元素,用它們去展現中國積極向上的氛圍,助力冬奧,在他看來,符合奧運精神,也符合中國精神。
影片的籌拍並非一帆風順,回想過去的兩年,王裕仁感嘆,好在“有驚無險”。
從開始跟奧組委溝通,到正式拿到奧組委的批覆,歷時1年半。
期間,他們談IP,組團隊,寫劇本,畫動漫形象……如果2021年6月沒有拿到奧組委的準確批覆,這一年半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而6月拿到了批覆,留給創作的時間也只剩下短短半年時間,對任何一部動畫電影而言,都是巨大挑戰。
“國際奧委會有很多流程,劇本什麼的全都得翻譯過去,中間還會給很多反饋意見,比如熊貓不能說話,熊貓和燈籠參與的比賽不能混了等。”王裕仁跟團隊達成了共識,要滿足奧組委的要求,也要增加影片故事性,還要展現北京的風貌、中國的風貌,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談及創作,王裕仁介紹:“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北京風貌,那我們就把這個工作交給非人哉。我們希望呈現更多城市的,圖圖就承擔了這部分工作。‘熊出沒’一開始設計了東北特點的綠皮車,後來我們換成了高鐵,為了展現現代化。”
在《非人哉》編劇徐博眼中,這是一次有趣並且十分榮耀的體驗,“讓同一部電影得以展現更多元素,同時對這種命題式的創作而言,也能保障短時間內較好的完成度,實現效率的提高。”
《九月的冬季假日》算是全片中,與冰墩墩的結合最為緊密的篇章。
徐博透露,製作前“非人哉”就給自己定下了製作標準,其中包括“體現奧運精神、符合非人哉的設定、體現北京的城市特點、巧妙聯絡吉祥物冰墩墩等。”
在與冰墩墩的故事連線上,編劇團隊原本的想法是打造一個“非人哉”版《羅馬假日》,讓九月遇見冰墩墩。電影總編劇董潤年則建議,加一個反轉,讓冰墩墩給九月帶來假日。
於是,那個令觀眾暖心的冰墩墩悄悄幫九月完成“願望清單”的設定呈現在了大銀幕上。
這一設定也為這部原本以“吐槽”、“搞笑”為主的IP,添加了濃濃的溫情與溫度。
在180多天的製作週期中,“非人哉”、“熊出沒”、“上美影”、“羅小黑”、“木偶動畫”……《我們的冬奧》幾乎成了中國動畫人集體接力的“國漫總動員”。
各個IP創作團隊聚在一起,徹夜開會。他們大量調動中國動畫圈的資源,全片前後共有超過1300名中國動畫人加入創作。
“這片子是一個非常有精氣神兒的事。”王裕仁回憶,趕進度的時候,沒日沒夜,雖然累,但都覺得,這事兒特別提氣,“大家說,我們真是敢想敢做。”令他頗為驕傲的是,儘管創作時間緊,但影片在創作上“沒妥協”。
2021年底,《我們的冬奧》成片的第一天,王裕仁把片子遞給了奧組委。他還記得,那天奧組委看完片跟他說的話,“這是超乎我們想象的水平”。
王裕仁長舒一口氣,“大家兩年的心血,沒有白費”。
MORE
中國電影年度報告
(2021)
全年資料
大事記
關鍵詞
獻禮建黨百年
農村公益放映
演員
製片
檔期
發行
院線
地區
合拍
走出去
收視率
流媒體
國際市場
MORE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